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首诗是一个宇宙,一首诗是一片风景,一首诗是一种形式,一首诗是一座宝藏。斯德曼(Stedman)说:“诗是一种富有韵律而且充满想象的语言,它表现着人类灵魂的创造、趣味、思想、情感与洞察。”我们要欣赏新诗,首先必须了解新诗的含义和特质。新诗相对于旧诗,就如同现代相对于传统,所以新诗也叫现代诗,是现代人用现代的语言,表现现代人的情感、思想、生活的诗。一切文学的发展,都像长江的后浪推动前浪,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从诗歌的发展历史来看,新诗的萌芽、茁壮、兴盛,是必然的现象。它是以最精炼而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藉诗…  相似文献   

2.
尽管韵律与中国诗歌关系密切,但中国诗歌的繁荣与韵律的发达程度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尤其在现代汉语语境中,作为诗歌外在形式的韵律不是诗歌繁荣的必要条件,也不是诗之为诗的必要条件;中国新诗几十年来在格律化方面探索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一首诗是一个宇宙,一首诗是一片风景,一首诗是一种形式,一首诗是一座宝藏。斯德曼(Stedman)说:“诗是一种富有韵律而且充满想象的语言。它表现着人类灵魂的创造、趣味、思想、情感与洞察。”我们要欣赏新诗,首先必须了解新诗的含义和特质。新诗相对于旧诗。就如同现代相对于传统,所以新诗也叫现代诗,是现代人用现代的语言,表现现代人的情感、思想、生活的诗。一切文学的发展,都像长江的后浪推动前浪,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从诗歌的发展历史来看,新诗的萌芽、茁壮、兴盛。是必然的现象。它是以最精炼而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藉诗人自我内在的体验与感觉。创造新的意象与境界,来表现生命的真理。它是一种精炼的语言,它具有音乐性,它是诗人对生命的观察和体验,它是一种创造,它富有想象力,它表现生命的真理。  相似文献   

4.
格律论是现代派形式论的理论归宿。现代派引入研究了法国象征派和英美现代派的格律主张,对中国近体诗格律引入并进行研究,对形式感、形式美有独特的理解和把握。现代派提出了自己的新诗格律理论:叶公超的格律美在均衡本质论,新诗格律要具备节奏、音顿、韵律、对偶等具体内涵。在格律论上,何其芳、卞之琳、孙大雨的影响持续最久,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5.
[小引]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诗词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现代新诗在文学领域崛起,已走过30多年艰难坎坷的历程,从草创时期的一条“小河”,成了如今的千帆竞发的大海。在不无曲折却是勇往直前的行进中,新诗和时代、现实保持紧密联系的传统,新诗自身在不断的变革和创造中获得生命的传统,以新诗的题材、…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导学生把握新诗特点新诗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反映新生活、新思想的新型诗歌。它在语言上采用白话,体制上不拘一格,可自由抒写,也可按韵律创作。除了把握新诗上述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以外,还要引导学生把握新诗的美学风貌。新诗是中国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相结合的产物,这使新诗一方面秉承了古典诗歌含蓄蕴藉,注重意  相似文献   

7.
1959年《文学评论》组织的关于新诗格律问题的讨论,主要就继承中国古典诗歌格律,节奏与平仄、押韵之间的关系,“自由格律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而讨论中对“节奏”与“格律”概念以及对格律诗、自由诗的认识,则启发我们重思当代新诗创作中的韵律问题。如果从新的理论体系出发,对节奏、韵律和格律这三个概念进行辨析,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这次讨论中的理论成果和局限。同时,这种重探和对话,也有助于我们形成对新诗韵律不一样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现代大学语文课程强调:阅读、小说、诗歌、喜剧是学生对文化和人文的精神追求,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但现实是新诗的音乐性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容易被忽视,诗歌音乐性即"韵律"与"意象"相融合。教师在教授新诗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体会新诗的音乐性,再辅一些教学基本方法,通过对新诗的意象解读和意境营造、深情朗读和反复吟读、图文辅助和配乐演唱、比较分析和激发审美,逐渐将新诗的音乐性呈现给学生,从而使现代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体会诗歌独特情感、养成艺术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早年是以新诗创作起家的。他的诗歌追求光明与理想,表现爱国主义精神,传达五四时代主题和五四时代精神,诉说五四落潮的彷徨苦闷,同情弱者悲惨遭遇,关注下层劳动者疾苦,赞美劳动人民优秀品质。某些诗歌具有一定社会主义倾向。诗歌主题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了诗人积极“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朱自清的新诗创作是我国现代早期诗坛一道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冯至作为一个从五四时期走向革命年代的中国现代诗人,被置于传统、现代与革命的三重空间中。冯至的诗学探索也呈现出三重面向:承袭古典诗歌理论,主张诗歌的抒情性;吸收西方现代诗歌理论,丰富新诗形式;回应时代诉求,强调诗歌创作的严谨与真实性。在这三重空间中,冯至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演变,诗歌自身也产生一种对“新形式与新格律呼唤”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人类语言的精华。诗歌的语言极富有音乐性,主要是由于它的节奏。一首好诗是音韵美和节律美的结合。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节奏,如汉语古诗强调平仄互协,英语诗歌也有其特有的格律方式。 从“英诗之父”——乔叟(1350—1400)时代起到自由诗的出现,格律诗走过了五百多年的历史,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诗人和传世之作,给人类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化遗产。因此,诵读英诗时,了解一点英诗格律是很有必要的。 英诗格律主要由节奏(rhythm)和押韵(rhyme)两个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也是中国现代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大多是赞美青春、爱情、自由、人道和大自然,有的带有缕缕愁绪,有的怀有抑郁和浓浓的恋情。徐志摩在新诗创作方面孜孜不倦地追求,在内容与形式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诗风。他的诗歌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  相似文献   

13.
林庚对中国古典诗歌采取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态度,在新诗格律、语法与语言上积极探索,形成具有独特中国古韵的中国新诗。哈罗德·阿克顿在《中国现代诗选》中对林庚新诗创作理论与新诗作品的甄选,注重技法纯粹性、诗语古典性、诗风历史性。在诗歌翻译层面,阿克顿以“以诗译诗”的唯美主义译介笔法,忠实地还原了林庚白话诗的“中国诗味”。阿克顿在新诗编译上的独辟蹊径,是对西方世界唯美“中国梦”的投射,也暗合林庚新诗创作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4.
以白话和自由体为标志的汉语现代诗,同以格律为定制,在文学史上被以“近体诗”指称的中国古典诗歌,究竟有没有文学类型学上的同一性,即两者是不是具备同一种文体性能,这是解决新诗创作继承与借鉴问题的关键。如果现代,白话诗与古代格律诗果真在文学体性上一致,也就是两者作为一种文学体式,  相似文献   

15.
有的同志提出格律是诗人强加给诗歌的,这一观点对青年特别是青年诗人影响颇大,使他们认为诗人按格律写诗就像带着脚镣手铐跳舞,应抛弃格律,写诗要用自然的语言节奏。笔者认为是这对诗歌的否定,对诗歌的发展极为不利。诗歌评论家从一种语言内部轻重音节和韵律之间的关系的语音分析中得出了上述结论。他们认为韵律和正常的单词的轻重音所用时间的量大致相同,两者基本是平行的,韵律实际上就是模仿语言的重音、语调和结构,和我们所讲的格律有根本的区别;韵律和语言相比,前者更能限制后者,例如/The/house/rough/verse/should/t…  相似文献   

16.
诗歌标题作为新诗的组成部分,形态多样,功能丰富,特征鲜明。新诗标题的现代变革,以中心词制题、意象性命题和开放性形态确立其基本面貌。与传统诗歌范式化标题不同,新诗标题以修辞的运用、叙述与抒情的参与和语言符号意蕴空间的建构,突显标题功能。新诗标题与诗歌内容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关联,诗人常常将诗旨和隐喻嵌入标题,诗歌标题与内容在诗歌意义上相互生成。诗人自我意识的突出使标题具有个性化色彩和风格化特征,时代的语境也影响着标题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理解诗境和诗意的前提首先是理解诗的语言,对“诗词格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诗歌独特的韵律、节奏进入儿童的听觉,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吟诵,让儿童体验诗中所蕴含和激荡的情感;而且对“诗词格律”的学习也有助于教师深入掌握诗歌之美,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诗境,这对提高儿童的语言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主持人语】作为诗歌形式要素的韵律节奏,在新诗发生期就开始了自己的建构之路。近百年来,数代诗人、学者探索新诗的韵律节奏,积累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创作成果。但是,我们又清楚地看到,新诗格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共识,需要在继续探索中寻求答案。本栏目论文大多是谈论这些基本问题的最新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发起的新诗格律化运动,确立了新的艺术形式和美学原则,使新诗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同时也使之接上了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源流.闻一多所提出的"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与新诗形式格律化的主张,既是新诗规范化的步骤,又是新诗民族化的途径,两者是合而为一的.这是闻一多对新诗发展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0.
诗是最精炼的语言,不管是传统诗或现代诗,都是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丰富的内涵。新诗是相对于旧诗而言的,旧诗也就是传统诗,指的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前,采用古代的语言,典雅的文言文,讲求格律的限制,讲求一定的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新诗则是采用现代的语言,平浅的白话文,打破格律的限制,只求分段分行,形式十分自由,是现在所流行的诗体。新诗的特质,包括意象美、节奏美、视觉美。王鼎钧说:“学诗由认识音节开始,直到文学和韵律合作无间;由事物引发想象开始,直到以想象再造世界。”他认为学诗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要讲求音律节奏,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