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斌,男,1964年生,山西汾阳人,武术六段,国家武术一级裁判。自幼酷爱武术,11岁起学练形意拳。1982年入伍,在职干部3年全师大比武荣获三等功。1986年开始学练杨氏太极拳,从1987年起跟随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杨振铎大师系统学习杨家太极拳,剑刀推手。2002年被收为首批入室弟子。近年来多次跟随大师外出表演。今年七月受国际太极协会会长杨军的邀请,随恩师远赴美国一月,参加太极国际论坛及国际协会成立十周年活动。主要成绩:1988年参加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在运城比赛,获太极拳第三名,剑第四名。1996年率队参加国际邀请选拔,汾阳队获得团体第三名。1998年青岛北汽杯邀请赛获拳剑刀一等奖2001年卢山国际邀请赛获杨氏太极拳金奖2001年在三亚举办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获得太极拳一等奖,太极剑二等奖。1996年开始,每年在汾阳市义务培训太极拳300多人次。累计达3000多人奖。2004年成功举办山西省杨氏太极拳第十五届锦标赛暨汾阳王杯棉标赛。并在当年创办了汾阳市第一所以文化课为主,武术为特色的小学校——汾洲育英学校2006年创办了汾阳市第一所育英跆拳俱乐部2007年当选为汾阳市第四届政协委员2009年创办汾阳市...  相似文献   

2.
正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恩师离开我们一年了,每当想起往事,恩师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恩师吴正祥1921年出生,江苏镇江市人,1926年跟家兄吴正兴学八极门武术,1930年拜八极门五世传人田长泰为师,学八极、二郎、太祖、地躺及八卦刀、梅花对练。1934年随兄到江苏省警察局消防队随警长武当武术大师王永年老师学习形意、八卦、太极拳及内功心法。1941年到南京参加汪伪卫  相似文献   

3.
杨氏太极拳简介创造人杨露禅,河北永宁人。杨氏太极拳是在础上的发身法中下,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法上由松入,刚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因其纱法简易,深受人们喜爱。杨氏太极拳当代主要传人:扬振铎9月25日到27日一年一度的主山西省杨氏太极拳活动将在山西举行;真中包据太极拳、剑、刀、个人.集体比赛。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已成五十五周年,协会下属分会已达七十余个。身为杨氏太极拳协会会长的杨振锋最近正为活动的筹备忙活着。在美国讲学一个多月,刚刚归采的杨振锋高兴地说:"在国外,根等人都菲常喜欢中华武术。因为太极拳…  相似文献   

4.
《武当》2011,(2):2
武当赵堡太极拳名家吴忍堂及弟子关宝君。吴忍堂先生,1949年11月生于西安。自幼随父学习道家内功及中医之术。1961年拜父亲挚友——赵堡太极拳第十代宗师郑悟清先生门下学艺,深得恩师喜爱和器重,精心严教,悉得太极真谛,为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正宗传人。吴忍堂先生现为西安市武协常委,武当赵堡太极拳悟清拳法研究会会长、总教练,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并担任多个社会团体、武警部队的武术顾问和教练。入编《中华太极人物志》、《中华传统武术精英》、《中华传统武  相似文献   

5.
龚建新 《中华武术》2007,(10):25-32
2007年8月20~24日,中国·焦作第四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在古称山阳的河南省焦作市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两千多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大赛。在这次大赛上,我们组建的《中华武术》会员俱乐部代表队初次亮相。这也是中央级媒体首次组队参加武术国际大赛。这支由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运动员组成的代表队,在教练员、太极拳世界冠军邱慧芳的带领下,经过四天的艰苦鏖战,共获得3块金牌、1块银牌、8块铜牌和集体24式太极拳第八名。这不菲的战绩,让人瞩目,也让参赛的八名运动员乐开了花,都说:"《中华武术》杂志第一次组队参加比赛,就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这是为《中华武术》争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6.
《武当》2006,(6)
赵子华先生,1933年生于安徽宿州,1952年毕业于安徽医专,先后就职于蚌埠市第二、第一医院,副高职称。现任蚌埠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蚌埠市杨氏太极拳委员会会长兼总教练。国家一级武术裁判。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相似文献   

7.
正孔申杰,男,1969年生,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委员,临汾市形意拳协会副秘书长,霍州煤电集团武术协会秘书长,霍煤集团职教中心武术教练。1989年拜形意拳专家张俊田为师习练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武当剑等,是张俊田恩师的衣钵传人。2002年参加了武术推手、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相似文献   

8.
《武当》2015,(4):5
李文奎,1960年6月生,山东省淄博人,陈小旺先生入室弟子、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现任淄博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淄博陈小旺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自幼酷爱武术,从十四岁开始,先后拜多位知名武术大家为师,习练过低攻拳、少林拳、形意拳、太极拳,及刀、剑、棍、杖等多种拳法和器械。四十余年来,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最终积淀为非凡的武学业绩,曾获山东省武术太李文奎先生极拳锦标赛及全国多个武术比赛冠军,在《中华武术》、《精武》、《搏击》等著名武术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9.
朱江 《武当》2014,(7):35-38
自幼酷爱武术的他,13岁那年拜师江西舞狮人习练岳家拳、杨家拳;19岁,他为寻求武术的更高境界,辞别恩师投奔河南嵩山少林寺。一年后,他来到武当山寻师,从此结缘扎根武当,成为三丰派一代宗师。目前,作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钟云龙,耗费大半生心智,将其悉心挖整的武当太极拳28式与武当太极拳108式的详细练法,编纂成《武当太极拳》对外发行。那么,他是如何结缘武当武术的?又有着哪些传奇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0.
李长洪 《武当》2011,(9):23
1985年秋,我拜王海洲先生为师,走上了习练赵堡太极拳之路。恩师师承赵堡太极拳一代宗师张鸿道先生。是赵堡太极拳的十二代正宗传人。在二十余载赵堡太极拳修炼中,我时常为恩师探究太极拳真源的无畏精神所感动,被恩师纯正的太极拳功夫所折服。为恩师著书立说无私阐秘的大师风范而赞叹。这些年,王海洲老师先后被评  相似文献   

11.
刘伟 《武当》2013,(8):4
6月15-20日,由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主办的第三期武当武术大讲坛,在武当山下丹江口市成功举办。本次大讲坛由杨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名家赵幼斌,及杨氏太极第四代大家赵斌嫡孙赵亮共同主讲杨氏太极拳85式。旅美丹道养生家张元明教授主讲武当张三丰先天太极拳理法。来自重庆、内蒙、甘肃、陕西、山东、河北、辽宁、浙江、广东、湖南等省市,及美国学员,近百人参加了本次大讲坛的培训学习。整个培训过程愉快轻松、求真务实。赵幼斌老师和张元明老师言传身教,认真细致地指导每  相似文献   

12.
王嘉林 《武当》2014,(12):32-32
2014年9月25日,是杨式太极拳嫡传宗师傅钟文逝世二十周年的纪念日。傅钟文恩师曾任上海武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太极拳社社长。傅钟文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之孙杨澄甫的得意门生,深得杨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杨澄甫真传,对杨澄甫先师定型的杨式太极拳拳架的演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是近代太极名家陈微明先生所称赞的"太极拳正宗"。  相似文献   

13.
2014年9月22日,北京市西城区在第五十六中学召开"武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之武术名家西城校园行"启动仪式,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亲临现场并讲话。武术八大门派的传承人以及参加武术推广活动的北京小学、厂桥小学、自忠小学、154中学、214中学等9所学校的校长参加了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的学生们进行了杨氏太极拳集体展示,花拳传承人董文玉女士进行了花拳展示。  相似文献   

14.
李滨 《武当》2012,(10):34-36
山西科技出版社《太极拳源流之谜》(2009年10月第1版)一书中,刊出中国武术协会康戈武秘书长《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第010~022页,以下简称"康戈武解读"),该文曾刊发于《中华武术》杂志(2007年第12期第7页),康先生在文中对王宗岳进行了解读考。现就康戈武先生的"王宗岳考",径予驳斥。一、康戈武"王宗岳考""康戈武解读"说:"把太极拳与张三峰(丰)连在  相似文献   

15.
《精武》2010,(7):I0001-I0001
李文奎先生,是山东省淄博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六段,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太极拳名家。自幼酷爱武术,从十四岁开始,拜当地老拳师为师,  相似文献   

16.
《新体育》2006,(4):59-59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璀璨明珠.具有良好的健身.防身与修身价值.为弘扬武术文化,使太极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中华武术》杂志和人民体育出版社将在2006年5月2-6日推出“首期太极拳名家讲堂”.聘请各大流派太极豢名家亲自讲授。国内外年满12周岁以上的爱好者均可报名参加。  相似文献   

17.
杜怀津 《武当》2015,(1):31
日前,合肥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向社会公布,"韩氏阴阳双合拳"作为唯一的武术传统项目入录,传承人为合肥市著名武术老师韩荣春先生。韩荣春先生自幼习练家传阴阳双合拳,后师从合肥著名武术名家余化龙(余文烈),精通各种拳术及兵器,多次参加国内国际武术太极拳比赛,荣获众多奖牌,曾被授予"安徽省十佳拳师"、"安徽省荣誉武术师"和"一级武术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2005,(8):41-41
2005年9月3日是太极拳名家、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培生先生逝世一周年。一代武术大家王培生先师,终生致力于武学研究凡七十年,一生继承弘扬中华武术,执着地研究武术攻防技艺,钻研太极拳推手理论,武术著述丰富,武术技艺精湛,为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师恩重如山     
张福华 《精武》2008,(5):55-55
适值本期《精武》即将付梓之际,山东太极拳家、山东泰安洪传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张福华先生匆匆打来急电:恳请本刊提供版面.刊登一篇为其恩师刘成德先生贺寿的文章。读罢其文后,编辑部全体同仁均为张先生尊师重道之情感动!为弘扬中华武术、表彰和激励重武修德的武林志士.本刊破例调换文章,在刘成德先生七旬大寿的五月,刊发其高足张福华发自肺腑的感恩之作《师恩重如山》,并祝洪钧生先生的得意门生、著名技击大师刘成德先生太极图永寿。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20.
路迪民 《武当》2009,(4):31-32
2007年,是太极拳史研究相对活跃的一年,其表现,一是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康戈武先生在杭州第五届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上做了发言,驳斥杨家的传统说法,并把发言整理在《中华武术》发表(下称《发言》),《中华武术》还为此开辟了“太极拳源流考据”专栏;二是河南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康戈武先生还在《中华武术》发表了《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下称《解读》)。这是多年来少见的官方权威人士对太极拳源流的论述和争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