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像李白那样走遍千山万水,我笔下也会有壮丽的诗篇。”这话虽然说得有点大,可这里头蕴味不浅。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有哪一个不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顿悟而产生佳作的呢?由此可见,生悟与情境相依相随。因而,在教学中如果我们也能运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顺理成章地主动学习,这又何尝不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相似文献   

2.
茅宇华 《现代教学》2005,(11):25-26
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是开放性的。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或显而易见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得到不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价值观去判断,产生不同的看法:可以从不同的生活经验出发,获得不同的感受。那么,我们将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好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的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生想说、学生能说的情境。我认为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果有人问你:你是教什么的?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教音乐的。不过也有例外,不久前笔者在京城听课时,问上课教师教几年级的音乐,那位教师的回答令我感叹不已:“我不是教音乐的。”我正想着不是音乐教师也把音乐课上得这么好,他接着说:“我是教学生学音乐的!”  相似文献   

4.
刊中娱乐网     
肯定是瘸腿 医学院里老师在给学生上课,老师说:“有一个病人是先天性腿瘸,因为他出生时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一些。”然后,老师问一个学生:“约翰,请想一想,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怎样?”约翰认真地想了一想,答道:“我想,遇到那种情况,我也会瘸的” 某次考试 某次考试,监考老师于甲生桌下发现纸条。 师:这是你的吗? 生:不是。 师:不是?不要狡辩,是不是你的? 生:真的不是。 师:你老实说,我不记你过。 生:我的在这里。 某次考试,监考老师又发现甲生桌上有纸 条。 师斥曰:这是不是你的? 甲生(无辜状):不是。 师:…  相似文献   

5.
张敏 《小学生》2012,(8):4-4
何谓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有效”应该指情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其实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像一个好的导演一样,在课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从而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乐”中发展语言能力。针对本次主题式对话话题简单谈谈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何谓情境?我的理解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成功地把学生带入课堂。有效的情境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是在教师的强迫下被动学习,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因此,情境导学就是要抓住学生的心,控制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教师走,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如何才能落实情境导学,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我一直来所思考与研究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朱小娟 《物理教师》2005,26(10):40-40
有一次坐长途汽车回家,随便与邻坐的旅客闲聊,一听口音是乡亲,他问我是干什么职业的,我说,我是中学物理教师,他马上说他也读过高中,但总是对于牛顿第三定律有所怀疑,我问他怀疑的理由是什么,他说:“牛顿第三定律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我认为这句话有点不符合实际,我是一个厨师,如果有一筐鸡蛋,我可以在筐里任意拿一个蛋把所有的蛋都打破,你信不信?如果两个蛋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为什么两个蛋不同时破?用一个蛋为什么能够把一筐蛋打破?”我说:“你不是魔术师吧?”他说:“你不相信,下车后我马上试给你看。”  相似文献   

8.
一天,一个学生向我告教师的状:“因为有点私事,今天我没上课间操,也没请假,班主任老师非得要罚我在操场上跑两圈。我对老师说,这是体罚。老师说,不跑步就别上课。校长,老师体罚学生对吗?不让学生上课对吗?”我回答道:“老师体罚学生不对,不让学生上课也不对。你违纪在先,虽然老师纠正违纪行为的方式不对,但动机是出于维护学校的纪律,也是对你的健康负责,不是和你故意过不去。你没有接受教师的批评,反而指责教师体罚,这就把事情闹僵了。要想解决问题,双方都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自己不对的地方。不出操却不请假对吗?如果有错误就应该向老师承认,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勇敢者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蒋兴伦 《辅导员》2014,(14):145-145
陶行知先生说,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去吃米。那么,在数学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鼓励、培养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呢?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这样既能激发学习热情,又梦培养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问:静子姐姐,你好!我现在有个习惯,经常把作业给同学抄。我非常不愿意自己这样做,但如果不给那个同学抄他就会说我自私。我很想改掉这个坏习惯,可是怎么也改不了。我该怎么办呢?(小灵)梁嘉卉:给别人抄作业就等于害了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给他抄作业,他自己没有学到知识,等他长大之后什么工作也没找到时,你不是害了他吗?即使他说你自私也不用理他,别人怎么说都不必在乎,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自己。所以我觉得如果你真正为别人好的话,就不要给他抄作业。(嘉卉同学看得还挺远的啊!)梁彩云:如果是我,我会对那个同学说…  相似文献   

11.
谭安平 《成才之路》2014,(21):55-55
在教学中创设适合生物学习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生物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物学思想,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良好个性的发展。下面,我谈—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一、运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真实、直观的特点,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在生物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矿质营养”这一内容时,首先从一个实验观察引入,请学生观察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培养的植物,问:“它们在长势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土壤浸出液的植物长得好?”引出植物要生长得好,需要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从而提出课题。二、利用故事情节的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与认知是协调的,它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导着学生去分析、讨论与思索。在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一内容时,我讲了名人萧伯纳的一个有趣故事:萧伯纳本人相貌不太好,但头脑聪慧、才华横溢,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有一天,一个漂亮的女舞蹈演员向他求婚,说:“如果我俩结婚,将来我们的孩子就能拥有我的容貌和你的才华。”萧伯纳却幽默地说:“如果孩子拥有我的容貌和你的头脑,岂不坏了大事?”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人的说法都有没有可能?可能的概率是多少?从而引入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一年级新生入班后,班主任免不了要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之类的行为规范教育,往往是“你们(或我们)要……”学生有被人强迫的感觉,或许服从,或许逆反,而我是从“算小账”入手,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进入其中。我是这样说的:我们一起来算一笔账:一天24小时,除去夜晚休息时间,按白天12小时计算,我们在校的时间有多长?在家的时间有多长?学生都在计算,我轻声引导:在家的时间有在校的时间长吗?学生或摇头,或答:“远远没有!”我进一步引导:对,在家的时间不如在校的时间长,如果把我们自己的“家”当做家的话,我们的学校,…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和许多教师一样,我常常会遇到教学上的尴尬:一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厌写、怕写文章;二是有不少学生作文说的不是心里话,是空话、套话、大话。是自己教学无方,还是现在的学生情感本来就贫乏?带着这个疑惑,我请教了一位在作文指导方面有专长的同事。他诚恳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砥砺的过程,不能指望在一篇作文练笔中完成自己教学的所有设想,因此有时不妨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片段式的随感,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先敲开学生的“金口”,让学生有话要说,有事可写。一番话如春风化雨,让我眼睛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14.
我以为课堂是应该创设一种很好的的情境,使学生在积极和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以最佳的心态去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学相长,因为学生大都好动,好奇心强,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天性。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如果全都板着脸,一本正经,那可能就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更何况学生学的又不是《四书》《五经》,所以,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让他们体会到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而如何去营造这种氛围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从这可以看出儿童的情绪、情感处于急剧发展时期,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激起共鸣。如果我们平等对待他们,把微笑带给他们,把真诚和鼓励、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信赖带给他们,在他们心目中建立起可亲、可敬的形象,去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情”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说我是周杰伦、刘翔的铁粉你肯定觉得不足为奇,但如果我说我是我们老师的铁粉.你相信吗?这绝对不是吹牛,起初我也不信,但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杨铁!  相似文献   

17.
语文不是一个有着严密知识体系的学科,语文知识的教学可多可少,丰俭由人。尽管有人对语文知识做过“树型图”之类的总结梳理,书店中也不乏砖头一般厚重的语文知识手册。而事实上,这些知识到底对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多大作用?一位同学说自己“语基并不扎实,字音常常读不准,甚至常常会写错别字,写一篇文章,最后总有几个字要查查字典才能确定。如果让我参加‘汉字听写大会’,一两圈下来定会被淘汰”,这些当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但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却成了北京市语文学科状元,她凭借的是什么呢?为此,这位同学感谢自己的爸爸:“永远不会忘记父亲为我完成了小学所有超出实际需要的抄写词语的作业,而让我在他抄写时去读我想读的书、永远不会忘记我第一次为书中的人物命运泪流满面、第一次为书中的幸福欢乐欣喜若狂……”也许不是每个父亲都能这样大胆,也不是每个学生都以读书为最钟爱的游戏,但是,值得语文人反思的是,从小学到中学,我们似乎有上不完的语文课,时间都用来做什么了?某个字写错了、某个词解释得不很恰当、某个作家作品记不住名字,这对一个学生的一生有多大的妨害呢?一方面,我们决不拿着问题当优点,混淆是非;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警惕将问题放大以遮盖或忽视更大的问题。语文基础知识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中到底占多大比重?“地毯式”的知识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多大的意义?同样,作为考试命题,引导师生多做一些什么事情对考生的终身更有价值呢?  相似文献   

18.
女儿与上网     
如果有人问:你让不让你的孩子吃饭?可以说百分之百的父母都会说:怎么能不让孩子吃饭?不仅让吃,而且还要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如果有人问:让不让你的孩子上网?得到的回答便是肯定的、否定的、不置可否的全有。有人会说:上网和吃饭有什么关系,它们不搭界。我觉得上网和吃饭可以放在一起说,而且同等重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早已不是新话题。网络作为一 种工具,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网络教育也将成为新的教育形式并逐渐被人们接受。学生可以不在学校里像生产标准件一样由同一个老师教授同一门课程,而是在资源丰富的“网塾…  相似文献   

19.
认识句号     
<正>我们说话,要一句一句地说,如果一口气不停地说下去,不仅说的人会喘chuǎn不过气来,而且听的人也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你不相信吗?那就看看下面的句子:你是你我是我你不是我我不是你。读一读上面的句子,你是不是觉得太难读了,而且也不知道他想说些什么?如果把它加上标点符号,结果就完全不同了。请看:  相似文献   

20.
在讲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时,有学生下课追到办公室问我:老师,为什么有人说邵洵美不是个坏人,还做了许多好事呢?看到学生满脸真诚中透着疑惑,我心中一怔,反问道:谁说邵洵美是个坏人?学生昂起头说:鲁迅说的。说完,先指着课本中“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一行。又指着课文下边“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的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