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活中的悲剧与艺术美学中的悲剧不是同一概念,这是认识这一课题的前提条件。任何一门艺术都来源于现实主体的客观物质实践活动,又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文化环境,一定阶级、国家和民族的时间活动。这种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文化氛围下形成的特定国家民族的客观物质实践活动经过长时间文化沉淀,便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心理。就审美心理而言,中国传统的悲剧,审美心理与西方的悲剧审美心理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一点从悲剧的表达形式上就可一目了然。西方悲剧中多有恐怖、可怕、悲惨、神秘等色彩悲剧的主人公在故事结束后仍留着让人深感悲惨的遗憾,性急者可能会跺足唾骂,当然悲剧的魅力就在这里,它让人在悲剧中深切地观照社会、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的悲剧与艺术美学中的悲剧不是同一概念,这是认识这一课题的前提条件.任何一门艺术都来源于现实主体的客观物质实践活动,又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文化环境,一定阶级、国家和民族的时间活动.这种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文化氛围下形成的特定国家民族的客观物质实践活动经过长时间文化沉淀,便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心理.就审美心理而言,中国传统的悲剧,审美心理与西方的悲剧审美心理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一点从悲剧的表达形式上就可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典悲剧历来被很多学者诟病为悲剧性不够,甚至没有真正的悲剧,因为不同于西方悲剧的"一悲到底"。我国的古典悲剧大多以"大团圆"为结局,这种情况被认为削弱了作品的悲剧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察,从总体上说,它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视角的差异表现。具体到细节层面,它与我国从古至今的哲学体系、社会状况、社会心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心理角度探讨了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性格特征、文化心态结构以及人生毒剧的原因和实质。认为岳飞的性格属于民族性格结构中英烈慷慨的一面;文化心态方面,岳飞思想受儒家政治人生学说影响很深,同时兼有道、墨、佛三家人格行为烙印;岳飞的悲剧与其说是政治悲剧,倒不如确切地说是性格悲剧,因为他的英雄性格很难为中国封建专制政治所相容。  相似文献   

5.
鸣凤与四凤都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天使”型人物,而她们的结局都十分悲惨。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很多,如社会地位、性格缺陷、思想缺陷等。但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还需要从性别、阶级等级和文化心理角度来探究。  相似文献   

6.
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它作为人类宏大文化乐章中的一个音符,始终吹奏着时代的最强音,具有持久的震撼力和极深的文化意义。而根植于悲剧土壤中的悲剧意识形式,作为民族心理的一个缩影,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又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却孕育出了异质的悲剧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悲剧意识,即中国的“柔”性悲剧意识和日本的“刚”性悲剧意识。这种差异与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性质的差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鲁迅名作《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内涵,进行文化心理的解读,着重说明儒释道三者所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地积演为民族文化心理,是促使祥林嫂在极度恐惧中走向死亡的悲剧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姚小艳 《文教资料》2009,(25):26-27
田耳小说中女性悲剧群像于心慧、江薇薇、束心蓉等挣扎于欲望、生存的困境中.男权社会文化、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女性自身的性格心理是造成其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民“善分不善合”心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是善分不善合的."善分不善合"是一种性格特征,也是一种心理现象.因此,要探究"善分不善合"的原因,首先需要寻求这种心理的形成因素.在了解中国文化、伦理之后,可以这样认为:善分不善合是一种假象,其合作是有选择和条件的,善分不善合现象的本质是农民的人格和心理,造成这种人格和心理的原因是农村环境以及中国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时刻想着农村,想着农民,想着农民的利益。这是赵树理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铸就了赵树理的人格,也是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获得重要地位的重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赵树理选择文学创作道路又是一个悲剧,总有这样那样的难题围绕着他,最终以悲剧结局离开了人世。酿成赵树理人生悲剧的原因,时代和社会是一个重要方面,但赵树理个人性格更是主要方面。赵树理的性格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诚实、善良、吃苦、厚道、随遇而安、不图回报、乐于付出,组成了他性格的基本因素。从文化意义上理解,20世纪是东方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开放性文化逐步融化的时期,而赵树理性格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外来开放性文化的渗透比较缓慢,这就形成了他人生悲剧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悲剧性"审美范式被20世纪中国文学偏狭化的接受为"社会悲剧",成为"五四"和"新时期"文学的主导审美范式,不仅充分实现了文学的政治文化功能,整体上提高了中国文学作品的悲剧性蕴涵,而且作为新的批评范式,重估了中国旧文学,推动了文学研究方法的自觉和文学观念的现代化。但"偏狭化"接受,特别是其极端发展的"英雄性"范式,遮蔽了"悲剧性"的人本体探索功能,从整体上弱化了20世纪中国文学人性反思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中国灾难文艺不仅成为了文学艺术界的创作热潮,而且也引起了批评界和思想界的热切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消费社会的来临和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中国当代文化已经开始或正在由"悲剧"向"后悲剧"转向.这样,审视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变迁或重构就成为批评家们理解、评价与阐释中国当代灾难文艺的一个重要思想入口.  相似文献   

13.
世俗化的悲剧题材,悲喜交集的结构,大团圆结尾,是中国古典悲剧的三大民族特征,分析了其产生和生存的化背景,指出了我国这种较西方悲剧别具特色的民族悲剧品格,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为人类的悲剧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具有强烈的悲剧特征,展示催人奋进的悲壮之歌是神话时代的主旋律,表现激昂的悲剧情怀是原始神话的主色调。中国原始的悲剧神话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悲剧和人与社会的悲剧;悲剧神话大都体现出伦理道德特征,不屈不挠的意志、前仆后继的品质和奋发向上的文化精神。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悲剧精神是激励我们的先民走过漫长而艰辛的远古时代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学创作和批评一度疏离了社会现实。并且照搬西方文学铆作技法和批评模式的现象一时成为潮流,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仍余波未息。而2006年的顾彬事件,引发了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危机以及民族文化的寻根渴望。笔者认为,弄清传统文论思想发展演变的特征,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现时位置特征。西方文论在我国文论领域的位置。方可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6.
近代学者王国维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与文学思想来剖析中国古典丈论,从而使中国文论步上了现代丈论的发展之路。本文旨在从其《红楼梦评论》中关于叔本华悲剧理论的运用与(认间词话》中对中国古代“意境说”的改造与具体内涵的阐释来简要论述他的丈艺美学观,作为认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悲剧思想之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悲剧”概念的学者。从借用西方近代美学、哲学思想研究本国文学到深入挖掘我国古典文学的美学价值,王国维在悲剧的内涵、题材内容、艺术特征、美学价值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悲剧思想体系。但以往论者对王氏的悲剧思想往往笼统言之,未能注意到其悲剧思想也有一个逐步发展成熟的演变过程,影响了对正氏悲剧思想之美学价值的进一步挖掘。本文仔细辩析了王国维前后悲剧思想之异同,理清其发展脉络,进一步论述其悲剧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以深化对其悲剧思想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莺莺传》写的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关于悲剧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论者多着眼于社会因素而忽略文本中人物形象自身的特点。本文立足于文本自身,通过分析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同时把《莺莺传》放在产生它的那个时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大背景上来考察。通过这样的研究,文章得出结论:《莺莺传》是时代的悲剧,更是性格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对《红楼梦》悲剧的研究从王国维开始跳出了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范畴,借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其悲剧意义,丰富了这部古典小说新的内涵,吴宓的《〈红楼梦〉新谈》同样采取了中西比较的批评手法。他们的研究不仅属于那个时代的一流水平,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红楼梦》评为一部伟大的悲剧小说,本文试从二者对《红楼梦》悲剧的评论中,对他们的中西比较观、批评视角和批评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乱伦”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乱伦是人类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化命题,也是古今中外学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叙事母题,它触及到人类集体深层心理和明进化程度。本以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的“乱伦”叙事为论述取向,通过对其中的“乱伦欲望”、“原罪意识”和悲剧形态的解析,进而阐释了乱伦现象和乱伦禁忌在给作家们预设了足够的化想象力和历史批判意识的同时,也为学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创造性冲动和难得的叙事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