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文论中意象就是意与象的融合,本文从自主/他者的结构来重新考察意象的结构.区分出意象的白主成分和他者成分,从而建立内在结构的意象观.以这种内在结构意象观来探讨叙事文本中的意象叙事的性质,确立了意象叙事的开放性以及"反叙事"的特性,并且结合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的意象做了具体的分析,试图以内在结构意象观来超越传统的融合论意象观.  相似文献   

2.
蒋磊 《语文学习》2023,(11):42-45
<正>鲁迅在创作《祝福》时运用了回旋叙事这一典型的叙事手法。所谓回旋叙事,指文本围绕意象、人物、情节等叙事要素的回旋复现,进而生成一种全新的意义标志。这种意义标志在小说中发挥“向导作用”,即“紧紧跟随主题成分把我们引导到相关的象征,探索故事内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思想”[1]。鲁迅通过意象、  相似文献   

3.
乔治·爱略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充斥着大量有关"网"的意象,这一设计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它凝结了爱略特对艺术和共同体的深刻洞见。文章从"网"的意象入手,从服饰、生活、叙事三方面,探究爱略特对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5,(8):49-55
《吕芳诗小姐》在叙事方法上别具匠心,注重叙事空间的营造。小说中作为空间意象的"红楼""贫民楼"和"钻石城"不但对文本具有结构意义和审美功能,而且作为潜在的叙事力量在开拓人物的心灵空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了主体突破重围向本质自我挺进的艰难曲折的历程。这三个空间意象形成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审美场域,深受中西文化影响,从而使小说因继承而根深叶茂,因创新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卡尔维诺在《寒冬夜行人》中提出的"时间零"是指连接故事来龙去脉的中间点.早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卡尔维诺就已经践行着这种理论,使小说摆脱了线性叙事的限制,开拓出广阔的天地."时间零"艺术跟中国诗歌意象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是身处后现代语境中的卡尔维诺对西方叙事文学整体主义传统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正>在古代文论中,"意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一般指用来表达情感的物象或事象。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主客观交融的意象产生的过程,是作家的生命伴随着意象运动、完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即是"意象思维"。意象思维是诗人、作家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与抽象思维不同,它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浓烈的情感,是一种跳跃的、顿悟的、创造性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文本创作中的"意象思维"转化成一种教学思维,即充分关注文本中的审美意象,用之打开课程的想象力,引领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从而提升言语学习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民间叙事长诗是哈萨克文学中最具光彩、成就辉煌的部分,也承载着哈萨克民族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情感心理。哈萨克民间叙事长诗中常见的审美意象有:草原意象、马意象、鹰意象、猫头鹰意象、狐狸意象、狼意象等。这些审美意象充分传达出哈萨克民族深刻的心理感受、丰富的思想情感以及独特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风筝"意象为中心,考察风筝的产生、发展和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从意象叙事的角度出发,通过探索李渔在剧中对"风筝"意象超越前人的创建,来揭示"风筝"这一意象在剧中的独特的叙事功能和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9.
现代叙事作品空间意识日益凸显,空间意象叙事成为其突出特征。在这类作品中,叙事场景的时间被打乱甚至终止,作品的全部意义由单个场景意义之间的联系所赋予,通过意象叙事达到与人交流、引发情感共鸣的效果。新海诚的动画电影在叙事艺术上突出表现为空间意象叙事特征,它总是借助富有特定意蕴的空间意象传达抽象的感情、营造叙事意境或者阐扬民族文化。客观的具象化"物"成为"不能说话的叙述者",它们相互关联、并置出现引起欣赏者无尽的想象,抽象的感情体验受到作者的意图、受众的经历、社会语境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小说“意象化”客观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在西方现代小说家笔下只是诸多叙事技巧中的一种,不一定成为小说中的主要叙事方式,但在张爱玲手中意象则成为最重要的叙事方式。张爱玲的“意象化”客观叙事是一种既能继承中外文学传统,又能满足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叙事方式。从叙事角度考察张爱玲小说意象兼顾了意象意义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从“意象化”客观叙事带来的形式美进行剖析,由此把握张爱玲小说的文体风格及其对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