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原是中国爱国思想与爱国学的代表和象征,对后世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屈骚与宋代爱国学》一书提出了屈原爱国思想的发展理念,并以宋代为例对此进行了具体探讨,开拓了屈原爱国思想研究的新领域,有助于解释屈原研究中的一些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2.
曹大中同志从一九八三年以来不断发表文章,否认屈原是爱国诗人。他在《<屈原——爱国诗人>之我见》一文中,列举五条理由说明先秦时代的人们包括屈原根本没有爱国观念。他说,在先秦时代,人们的意识中“并不存在中国与外国的对立与区别,因此也就不存在‘热爱祖国’的观念”,先秦古籍也“均未谈到爱国这  相似文献   

3.
骚音屈子心     
“吾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这铿锵的诗句,昭示了他的伟大与不朽。古往今来,爱国志士莫不崇敬屈原,并奉他为志坚行洁的楷模。特别是那些身处逆境的文人墨客,往往以屈原的精神激励自己。司马迁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坚定了发愤著述的信念,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范仲淹《岳阳楼记》有“迁客骚人”之谓,足见屈原的流风余韵。正是由于政治上的不幸遭遇,屈原才成为一个不朽的诗人,此即李白所说的“哀怨起骚人”。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昌言“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创作历史剧《屈原》的郭沫若,在他的论文《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以热情洋溢的文字盛赞屈原:“他是在用他全部的生命来创造他的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是1942年1月在重庆创作的。为什么要写《屈原》呢?郭沫若说那时正是国民党黑暗统治时期,无数的爱国青年和革命被关进了集中营,陕北抗日根据地被封锁,新四军遭围剿……“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屈原爱国论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个伟大爱国诗人,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前期大家基本上都同意这一看法。但数年前有些同志提出:“不能象以往那样用爱国去讲屈原。”归纳起来,其理由有三:一曰:屈原爱的不是整个中国,他爱的楚国只是相当于现代中国的一个省,因此只能说他爱乡土,不能说他爱国。二曰:当时进步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国”的观念,例如商鞅本是卫国人,后来事魏,又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必修五新选入的屈原的《渔父》,是一篇文质兼美、体新理深的文章。一番备课之后.笔者在课堂上信心十足地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愉快地进行到教学的最后环节——形象探究.我设计的问题是“你认为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如何看待屈原的选择?”由于屈原“爱国、高洁、坚贞”的形象已是家喻户晓.原本预设学生会说出“执着、守节”之类的看法。但此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屈原是个傻子,他的选择有点愚蠢。”  相似文献   

7.
关于屈原在身份,思想及地位,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说他是“文学弄臣”;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同时,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8.
以“回到历史现场”为框架对《屈原列传》进行教学设计。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分析屈原除自沉外还可以选择随波逐流,选择离开楚国;但是因为屈原是楚王同族,因为他对楚国矢志不渝的爱,选择自沉具有必然性。第二课时探讨屈原精神的实质,讨论有关屈原爱国的争议,分析屈原精神之所以回响不绝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屈原由于其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尤其是为了理想而顽强不屈地对现实进行批判的精神,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股深沉而刚烈之气;楚国历史上传统的战斗精神表现在屈原作品中,较之《诗经》,“楚辞”主题的战斗性大大加强了。  相似文献   

10.
雷庆翼同志在《衡阳师专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二、三期合刊上,发表了《先秦的爱国思想及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我商榷。他认为屈原的作品与先秦典籍反映了爱国观念,并列举了一些具体史实,进行辩析。这些史实是否真正反映了爱国观念的存在?本文就根据雷文再发表不同的意见。 (1)孔子、孟子、墨子有没有爱国观念的问题。雷文举出《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并说,从此例看来,“不能说孔子孟子等没有爱国思想。”又举《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为例说:“当‘父母之国’受到  相似文献   

11.
船山一生孤忠爱国,其词嗣响屈原《离骚》,体现出浓厚的“屈骚”情结,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屈原《离骚》的倾慕;抒发爱国深情,塑造崇高人格;香草美人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离骚》作为伟大爱国诗人的抒情长诗 ,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集中体现了屈原“内美”和“外美”的统一论的美学观点 ,并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爱美、崇美、追求美好事物 ;二是向往远大崇高的美政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一、热爱祖国的诗篇屈原的《离骚》是爱国诗篇的精品,文章记叙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对于爱国家胜于自己生命的屈原来说,没有比眼睁睁看着国家沦陷更痛苦的事了,所以选择了勇敢地为国而死。有这样的胆量,屈原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屈原不同,杜甫忧国忧民,他写下一篇篇的传世佳作;杜甫饱受战乱的痛苦,《春望》就是很好的凭证。"白头搔更短",是他爱国的写照。岳飞不仅是位精忠报国的将军,也是位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14.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政治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因此,评价《离骚》与评价屈原是不能分开的。《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思想、爱国感情、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水乳交融。《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史学史上,爱国主义是一支永不熄灭的接力火炬。《国风》中的《载驰》、《无衣》,《左传》中的“曹刿论战”、“弦高犒师”,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伟大诗篇,《史记》的《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等,都在它们各自的历史阶段发出过灿烂的光辉。而班固也是一个较早地提倡爱国主义,并且突出地把自己的爱国思想通过个人著作表现出来的历史家和文学家。我们认为,在我国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应该有班固的一席位置。  相似文献   

16.
在屈原的作品中,属于自叙生平、志趣、遭遇的,除了代表作《离骚》外,就是《九章》,《九章》中的九篇作品,本非一时一地之作,大体上包括了屈原青年、壮年和老年各个时期的作品。因此,为了探讨屈原爱国与忠君思想的发展变化,我们着重研究一下《九章》,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在古人的论述中,大都认为屈原思想里的爱国与忠君是相杂糅而不可分的。司马迁说他是“存君兴国”(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王逸说他是“思君念国”(见《楚辞章句·九  相似文献   

17.
——“我知道了,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永远。”——“有啊!”——“在哪里?”——“我永远爱你啊。”——《阿狸·永远站》  相似文献   

18.
关于屈原的身份、思想及地位 ,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 ,说他是“文学弄臣” ;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 ,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 ,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 ;同时 ,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 ,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 ,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9.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其爱国事迹与光辉人格千百年来有口皆碑。但《东南西北》1991年第12期转载的《屈原谋杀之说》一文,却在毫无历史依据和有关知识准备的情况下,凭空杜撰出屈原因私通郑袖而遭到流放、继而又颇不光彩地在楚国的权力角逐中被其政敌捆沉江底的所谓“新说”,不负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地给爱国诗人屈原涂抹了种种污秽。本刊发表邓乐群同志的文章,旨在澄清史实,兼正视听与学风。  相似文献   

20.
论"楚辞"主题的战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由于其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尤其是为了理想而顽强不屈地对现实进行批判的精神,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股深沉而刚烈之气。楚国历史上传统的战斗精神表现在屈原作品中,较之《诗经》,《楚辞》主题的战斗性大大加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