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邓小平的人本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遵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邓小平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依靠人、培养人和发展人的精神实质,其人本特点非常突出.我们剖析邓小平的人本教育思想,为的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相似文献   

2.
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遵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人本特点非常突出,我们要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的人本教育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人本思想特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在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邓小平人本思想表现出鲜明的特点。“造福人”是其人本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解放人”是其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发展人”是其人本思想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从人学的角度出发,阐释了体育与人的关系,并对人本体育观的内在结构以及价值取向进行全面审视,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是人本体育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先后在法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当过八年工人,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与实践经验决定了邓小平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思想。《邓小平企业管理思想研究》考察了邓小平企业管理思想的形成及特征,从企业环境改善与人本式企业管理等方面阐发了"四改一加强"式企业管理观,填补了我国邓小平企业管理思想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中国四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职业教育思想分别是四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教育与职业相结合、工作与读书相结合、主学与兼学相结合的“三个结合”的职业教育思想:邓小平是大力发展、合理发展和有效发展的“三个发展”的职业教育思想;江泽民是优先发展、优化发展、优质发展的“三优”职业教育思想:胡锦涛是职业教育的战略观、职业教育的人本观、职业教育导向观的“科学发展观”的职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苏苗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6):147-149
文章从人学的角度出发,阐释了体育与人的关系,并对人本体育观的内在结构以及价值取向进行全面审视,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是人本体育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发展观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方面协调发展的内容。尽管邓小平的论著中没有“以人为本”的明确表述,但透过其理论视角境域的结构层面,可以发现其内含着深刻的人学涵涉:蕴藏着丰富的人本意蕴,凸显着对人的发展的深沉眷注。研究邓小平发展观的人本向度,对于更好地认识和落实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90多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社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全力倡导并深入践行无产阶级群众观,其价值取向表现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之“服务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之“利益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之“代表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之“人本观”,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之“本色观”。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人本情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丰富的人本情怀表现在各个层面:从哲学层面上看,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从伦理层面上看,他形成了人民本位的思维定势;从政治层面上看,他对中国的人权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伟大的一生充满着对人、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充满着厚重而高尚的人本情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思路阐释了人与政治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为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快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思维理念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郑承军 《中国德育》2007,2(6):18-20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观肯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然属性依附于人的社会活动。马克思主义人本德育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强调对人的需要、个性的尊重和重视,强调对人的自由、解放的执着追求,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自我修养。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德育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造就人“以及“人本教育应当培养知性与德行相统一的人“。其中“知性“和“德行“的内涵分别包括学识、终身学习能力、创造力和道德观、个人修养、道德实践。发展基础教育,应充分学习借鉴池田大作的人本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培养具有人本思想的教师,设置人本的课程,实施人本的教学,进行人本的教育评价,建立人本的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14.
人本观,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本观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搭建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人本观在布依、汉双语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学双主体---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两个方面。结合调研情况,通过深入分析人本观的体现,探讨如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探讨布依、汉双语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培养布依族优秀人才,弘扬布依民族文化,促进布依民族地区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人本观,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本观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搭建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人本观在布依、汉双语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学双主体——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两个方面。结合调研情况,通过深入分析人本观的体现,探讨如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探讨布依、汉双语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培养布依族优秀人才,弘扬布依民族文化,促进布依民族地区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印顺佛学倡导人本思想,其人性论、人本有情观及其推行的人间佛教方面都有具体体现.与太虚相比,在佛法方便或究竟、人的个体主体性或人的共同群体性、反佛教死鬼化或天神化倾向上印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的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人本"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主动性、实效性。一、"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人本"观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满足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满足人的权利,公平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的哲学是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它反对人的各种形式的异化,使人成为人本身。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则强调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使学习者成为一个人格完善、能够充分自我实现的"人";作为学习者的"人"才是教育的出发点、中心和最终归宿。在中西方的历史和文化中,对于"人本"的理解并不相同,中华文化中是社会本位的人本观,而西方文明则是个体本位的人本观。后者更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中人权、民主、创新、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经济、环境的科学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和谐进步。因此以人本的视角对我国的教育问题进行宏观思考具有深层次的现实意义、价值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造就人"以及"人本教育应当培养知性与德行相统一的人".其中"知性"和"德行"的内涵分别包括学识、终身学习能力、创造力和道德观、个人修养、道德实践.发展基础教育,应充分学习借鉴池田大作的人本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培养具有人本思想的教师,设置人本的课程,实施人本的教学,进行人本的教育评价,建立人本的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教育实践观包括教育实践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必须以“三个面向”为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制订具体行动方案,必须抓住机遇,既坚决又稳妥地推进等方面内容。邓小平教育实践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求实性和强烈的人本性等特色。它全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实践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