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2.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2.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1.发展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供条件并创设情境让学生与现实生活相对比,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2.加强语文学习技能的训练,让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使学生主动学习;用学过的科学知识了解和解释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尽可能地初步运用哲学的观点看待事物,辨证地审视问题;能积极地参与合作性学习,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观点,通过交流完善自己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文章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不同的人读同一篇文章都会有与别人不同的见解,要与人多交流,交流要讲方法。能从“什么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任务群解读]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六单元“学习之道”,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课标中明确,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该任务群的主要学习内容有:1.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相似文献   

5.
开花店     
为了丰富幼儿对家庭成员的情感,我设计了“手指大家庭”游戏。首先,我告诉幼儿:“五根手指长短不一,但它们都同时长在一只手上.好似一个大家庭。”其次,我伸出大拇指说它是爸爸,并问幼儿:“爸爸会干什么?”有幼儿说:“爸爸会开车。”我便把它编入手指游戏中:“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嘀嘀嘀。”  相似文献   

6.
1.小树干,五个权,不长叶,不开花;会穿衣,会吃饭,会洗脸,会刷牙。要问谁的本领大,世界第一就数它!同学们,你能猜出这个谜语吗?2.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认为人类理性思维的特质就是运用思维的“抽象力”通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而这种抽象力把世界作为整体把握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因而认为“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颠覆”,首先在于他意识到任何理性,观念不是现象背后的本质,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幻觉”的观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而且这种反本质的观点,又是一种标准的后现代哲学语境。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并不存在“认识过程”混同于“表达过程”,语言不仅不是消除哲学问题的工具,而且还是澄清哲学问题的砝码,马克思思想的连续性与“颠覆”一词是格格不入的,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旨在剥离它的唯心论外壳,决非要去颠覆它。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学科建立40年来,高等教育本质研究大致形成了“人才培养说”“文化本质说”两类主流观点。采用“历史考察法”“教育本质推演法”“学科语境阐释法”三条主要路径,产生了“高等教育本质与教育本质是否一致”“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变化的还是不变的”“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三个重要争论,出现了将高等教育“内涵”“本质观”“属性、性质和特性”“目的、价值和功能”误解为高等教育本质的四种倾向。观点的转向与路径的拓展呈现出高等教育本质认识的流变,争论与误解则源于认为本质不言自明的偏见。未来应给予高等教育本质研究应有的重视,并通过高等教育现象进一步寻找本质,同时承认在哲学视阈下探寻高等教育本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思辨是一种高阶思维方式,学生数学学习展开思辨,会对学习内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生活中的比”教学前端,教师通过了解“比”的历史演变、把握“比”的数学本质、前测调查学生知识基础,设计出紧扣教学目标——“生活中的比”的学习路径。教学中创设引发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猜想、论证中理解两个同类量的“比”是倍数关系的表达或度量;搭建引发认知冲突的脚手架,让学生在判断、重构中沟通同类量与不同类的比,理解两个不同类量的“比”是倍数关系的表达或度量;设计提供概念正反例证,让学生在辨析、反思、解释说理中深度理解“比”的数学本质及关系结构,意义建构“比”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分子动理论是物质的微观结构学说,是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间联系的纽带。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规律。因此,理解并掌握好本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可加深对气体定律本质的理解,树立能量观点,为“气体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懂得世界上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着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的道理;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能用“甚至”、“掌握”、“除了……还有”造句。教学过程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师:我们今天学习第11课《蛇与庄稼》。(板书课题)读了这个课题,...  相似文献   

12.
<正>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学习之道”,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的教学要求,笔者在《劝学》《师说》联读的教学中创设情境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学习之道”,展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  相似文献   

13.
张建勇 《小学语文》2014,(10):50-53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统计方法发现和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 2.学习合理运用统计结果表达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是这样解说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事物的本质往往通过表象反映出来。每一个客观事物,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些复杂的规定通过丰富多彩的现象表现出来,人们接触一个事物,总是先认  相似文献   

15.
之一洞幽烛微追根溯源——高考作文“深刻”例谈高考作文的“深刻”包括三个方面:1.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理性概括。只有透过现象的迷雾,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才能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2.揭示事物产生的因果关系。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事物的因果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所持观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时代感、有前瞻性并能引发别人思考,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思想境界的升华。但是,许多…  相似文献   

16.
这是我们收到来稿最多的一次讨论,有200多篇。大家对“全球孔子热”现象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学,本来就是一个思索探究的阶段,愿大家都能积极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实验中蕴含着现象观察、审辩推理与探究实证等凸显科学本质的特性,探讨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案例分析,探讨并提出教学情境脉络化,力求“深度体验”的沉浸与贯穿;实验设计多维化,寻求“深度加工”的变式与本质;学科渗透多元化,探求“深度关联”的整合与提炼;学习任务具身化,追求“深度实践”的迁移与应用的教学策略,以期实现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深度学习的达成。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版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各领域设置若干学习主题,如“数与代数”领域设有“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个学习主题,“图形与几何”领域设有“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学习主题,“统计与概率”领域设有“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三个学习主题。主题的结构化整合体现了内容之间的关联,每一个主题具有一致性的学科本质。关注学习主题内容的一致性,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以核心概念为统领,  相似文献   

19.
人有五根手指,而手指的长度各有不同。但是,除了大拇指外,其他手指都有三节,而唯独大拇指只有两节。原来,大拇指的构造正好配合了其他四指。要是它有三节的话,就会显得力量不足;要是只有一节,它便不能自如地与其他四指配合抓紧东西。  相似文献   

20.
<正>四年级学生学习了角的认识和度量后,知识的应用往往局限于“生活中找角”“测量角的大小”上,但这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应用和操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实践。所谓学科实践是源于对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本质的理解和应用,具有跨学科性和联系性。如何开发一节数学实验课,让学生经历从学科知识到学科实践的“真探究”“真实践”过程呢?“镜子里的秘密”这一数学实验项目,其目的就是在学习“角的度量”后,将数学与科学知识整合,架起知识到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