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郭忠书 《体育师友》2011,34(2):60-61
随着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杨贵仁司长在“国培计划——2010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中讲到“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笔者作为一名学校体育教师,认为要“强师”必须先解开束缚体育教师发展的羁绊,体育教师不受束缚了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师”。  相似文献   

2.
全面提高体育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对新时代党中央总体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也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之举。以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高校体育人才自主培养的辉煌成就为研究起点,检视新时代中国高校体育人才自主培养的使命与挑战,探索新时代中国高校体育人才自主培养的理路与愿景。研究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与体育强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重大论断,为新时代体育人才自主培养指明政治方向、增添新动能、明确新任务、提供新机遇。通过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健全卓越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师资水平和科研能力等实践进路,破解新时代高校体育人才自主培养的短板问题。秉承“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发展主轴,建构符合新时代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需要的一流体育人才自主培养的“中国模式”,为实现体育学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3.
构建我国冰雪体育教学“南展西扩东进”发展共同体,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北方地区冰雪体育教育的资源优势,利用东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的经济优势,整合与开发西部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优势,推进我国冰雪体育教学的全面普及与高质量发展。从资源特色方面解析冰雪体育教学“南展西扩东进”发展共同体构建的基础条件,从课程共同体、竞赛共同体、课内外文化活动共同体、教学资源共同体以及教学研究共同体等五个维度阐述冰雪体育教学“南展西扩东进”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架构。据此提出建立联合教育机制与合作机制;构建立体化冰雪体育教学体系;打造多层级冰雪体育竞赛体系;建设智慧化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塑造文化认同等建设策略。旨在通过打造我国冰雪体育教学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化与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家竞技文化的自觉与重构是揭示国内竞技重科技、轻人文的问题,创建以“夺标育人,和谐世界,为国争光”为发展思想;以政府、市场、社会、教育、集体和个人多元治理为发展方式;以科技、人文、政治相融合为教育内容;以培养“技术精良、人文厚实、立场坚定”的运动人才为目标的生态竞技文化体系。这对于建设体育强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令华夏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但是近代“东亚病夫”的屈辱,让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屡遭亵渎,多少民族精英和仁人志士为建设立于世界之林的强国,前赴后继,死而后已。“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近代体育先驱者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出了“体育救国”的呐喊。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校体育》2020,(10):45-47
<正>名师工作室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着共同研究方向和合作愿景的教师的合作共同体,是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及教学研究的结合体。建设和发展体育名师工作室有利于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更多的教育教学人才,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有利于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服务群体,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整体发展建言献策,有效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公平发展。黄福娇体育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是在区级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教师,体育教师是重要组成力量,而体育名师是教师中的“精英”。体育名师的专业精神、专业能力、专业学习直接决定着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水平。本研究从体育名师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出发,组建“启心联盟”“启智联盟”“启学联盟”,推动区域体育名师实现“集群·联动·互促”,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8.
罗晓瀚  唐海军  李娟 《体育科技》2023,(6):96-98+101
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推广和体育强国建设的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为推进长株潭全面健身的建设,文章以“钻石模型”分析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策略。研究发现,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存在总体规划混乱,体育基础设施数量较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各类体育人才稀缺且整体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现存问题,应加强体育产业政策的扶持;发展并完善特色体育基础设施;培养各类体育高专业性人才;引导健康大众的体育消费观;增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颇 《体育学研究》2020,(2):F0003-F0003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建设是进入新时代对体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强国梦的奋斗目标相一致的新谋划。2019年8月印发实施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积极开展体育强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三级联创活动,逐步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区、城乡、行业与人群之间的均等化。体育强省作为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强国的根本保障。因此,朱传耿教授等发表的《中国体育强省建设的空间格局及动力机制》一文,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体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指体育使乡村社会具有更强发展的能力、能量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表现为新发展阶段下体育强国进程与乡村振兴具有历史同步性,新发展格局下体育多元功能与乡村振兴需求具有实践耦合性,新发展理念下乡村体育全面发展与乡村可持续振兴具有体制机制协同性,反映了体育发展目的论与发展工具论的辩证统一。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困境主要有“被动赋能”“体育无用”“农民主体淡化”“高质量发展理念缺失”的观念困境,城乡二元分治结构、新型举国体制效能未释放的体制困境,体育嵌入机制缺失、治理机制不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失当、动力机制不足的机制困境,乡贤及乡村建设人才稀少的人才困境。体育赋能乡村振兴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点-链-块”立体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布局,重点推进乡村体育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加快建成一批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重大工程,着力夯实乡村振兴的体育社会组织基础,多重嵌入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支撑政策,培养“两懂两爱”的乡村建设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1.
作为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子目标,城市体育发展战略以国家大体育方针政策为指导,适应、协调并推动着国家大体育的发展。本课题以“体育强国”为导向,以“城市体育发展战略”为主线,对厦门市“十三五”体育发展战略总体落实情况进行调研。研究认为:五年来,厦门市各项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呈现共同繁荣局面。但也存在体育场馆设施供给分配不均、体育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能力不平衡、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和后备人才储备不足、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建议:科学制定城市体育管理体制,确保体育与城市融合后的制度体系和运作体系协调发展;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构筑人才高地;合理均衡配置健身设施资源;加大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打造成厦门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正>领雁教育[2018]006号各地教育局教研室、教科院(所)、进修学校、中小学校:"强校园足球·强国粹武术·强体能素质"全国中小学体育名师教学功底与创意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定于2018年4月26-30日在湖北·宜昌举行。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报告讲话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新精神,继续深入研究"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等关键要素,针对中小学体育名师的专业功底与教学思想、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与创意实施,展现高效、高质、  相似文献   

13.
体育志愿服务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工程之一,也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分支内容。以“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行动为案例,研究发现:第一,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等战略,成为开展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行动的驱动因素。第二,“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行动形成了以行动项目为驱动、行动组织为主体、行动内容为内核的实践逻辑,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行动效果,表达了国家促进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善良意愿,既彰显了国家补齐乡村体育资源短板的善治能力,也实现了国家善治的目标。“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计划由行动项目、行动组织、行动内容、行动效果和行动结果而构成的基本逻辑,为国家及基层体育治理提供了基础性理论支持。第三,“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行动是通过建立国家动员机制、国家组织机制、国家改造机制及国家发展机制等,从而实现了更高的跨部门行政效率、更低的体育专业资源调配成本、更好的国家和地方多级互动服务,及更多组织机构管理者协同服务乡村青少年体育教育事业的目标,为探索中国特色体育志愿服务行动机制等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党中央“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体育强国,以增强全民的体质,强国强民”的号召,必须加快体育立法,这是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1983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提出:“着手制定中国体育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的新时代体育教育新目标,即力求解决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和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的实现,助力国民身体健康发展。基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手段,加强合作学习方式并创建学习共同体,以群体动力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育理论为依据,提出必须要改革当前体育课程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加强合作学习与游戏方法对于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同时也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指明前进方向。本文在对现代化和体育现代化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历史维度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深刻内涵,进而探讨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包括明确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思想与价值追求;形成中国特色体育制度谱系,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畅通体育全要素资源配置,实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各领域全面发展;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塑造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新动能、新优势等,以期为世界体育发展提供中国体育发展方案、贡献中国体育发展智慧、彰显中国体育发展力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成就,明确当前我国体育发展基础,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内涵、首要任务和实现路径。认为:新时代体育强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既有世界体育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需围绕精神更强、物质更强、制度更强、协调更强、融入更强的内在要求展开;中国特色体育现代化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应从加快树立体育文化自信、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等方面推进中国特色体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新型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交往方式、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变化的基础上,以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在体育文化拓展性、推进度、认可度、影响力等方面存在的现实挑战为依据,阐释新型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诉求:夯实支撑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基础是内强性诉求,塑造支持体育强国建设的负责任文化形象是外强性诉求,赋能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动力是话语性诉求,营造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良好文化生态体系是多样性诉求。提出面向新型全球化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发展路径:通过共识共融推进体育文化的价值提升,通过共治共管实现体育强国的文化推进,通过共建共享夯实体育文化的物质基础,通过共振共生重构体育文化的制度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松江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松江区“强师兴教”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强师计划”》)等文件精神,为落实松江教育“强基础、建高原、攀高峰”教育人才计划,组建“松江区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骨干共同体”(以下简称“松江骨干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所在学校聚焦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着力提升干预效果,建设了“家校协同”机制。该机制遵循互动原则(学校与家庭合作互动)、统一原则(学校与家庭合力发展)、双向原则(学校和家庭双向促进),有效推进育人共同体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一、发挥优势,构建整体化课程体系基于对我国著名教育家斯霞“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深刻理解,学校以“童心、爱心”为核心主张,重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形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课程、学校特色项目课程、学科拓展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