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两个《苔丝》汉译本的对比分析,主要从社会文化,语言文化两个方面比较了张谷若先生和孙致礼先生的翻译策略,探讨《苔丝》中文化因素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2.
哈代的代表作《苔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着大批的读者。自发表以来,它就被译成很多种语言。这部作品的中译本目前有十几种,本文主要从选词和描述两个方面,来比较张谷若翻译的《德伯家的苔丝》和吴笛翻译的《苔丝》两个中译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翻译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译文的归化和异化又是翻译理论界集中讨论的一个话题。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理论观照下,比较《苔丝》片段的张谷若译本和孙法理译本,分析其翻译策略和优缺点,阐述归化与异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4.
翻译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归化与异化的关系始终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论文以张谷若《苔丝》译本为例,研究了归化与异化两种理论在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倡导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自1891年问世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它已被公认为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并被列入世界古典文学阆苑。自张谷若以后又有几位译者翻译了《苔丝》,在这里笔者选择了王忠祥和聂珍钊合译的译本在人物再现的几个方面和张谷若译本进行比较和评析。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注释在文化信息传达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所做注释是否合理与得当,则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张谷若翻译哈代作品的特点之一在于其使用的注释翻译法,这种方法将外国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张谷若在翻译哈代的名作《德伯家的苔丝》过程中采用的是注释法,其注释的相关原则一是为谁注,为何注;二是科学准确;三是形式简明、规范。  相似文献   

7.
肖青竹 《考试周刊》2007,(12):39-40
文学作品是用特殊的语言创造的艺术品,体现着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文学翻译应尽可能保持原文风格。本文通过研读张谷若先生的汉译本《德伯家的苔丝》和其原著,分析了张谷若先生的翻译特色。  相似文献   

8.
“色彩是一种趣味和感觉。”十九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ThomasHardy)在他的社会纪实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展示了80余种色彩;且其词类涉及面大;巧妙的是,哈代还运用非色彩词烘托出色彩。我们在翻译中如何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再现原作中由不同色彩构成的绚丽多彩的图画呢?本文想就张谷若先生在其译作《德伯家的苔丝》中色彩词的翻译技巧和理解进行肤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张谷若作为一个哈代专家,他的译作<苔丝><还乡><裘德>等已经被许多学者从文学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在翻译研究中多是从语言层面对译作进行对比,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选取张谷若的第一部译作<还乡>并从阐释学角度分析他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当代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对国内的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译者风格的研究成为译学研究的新方向。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下,应当加强对翻译主体的研究,对译者的生活阅历,译文产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考察成为翻译研究的必然。本文以张谷若译《苔丝》为例,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张谷若先生的翻译风格,即:四字格与译者的译学追求,文中注释与译者的科学精神,方言特色与译者的人生征途。  相似文献   

11.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前后多次翻译成中文。本文以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为理论依据,从译文忠实性、景物描写和人物语言的翻译、词语和长句的处理等方面对张谷若的译本和孙法理的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试论各自的得失,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透过译著领略原作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方言和正式语言使用的传统不同,而且方言也含有其本身的特色的地方文化差异。这些语义上的内涵很难在翻译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在文学作品《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中,需要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尽量贴合并且表现出作品中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3.
在翻译的过程中因为语言本身的差异和一些特定的目标,对原文进行一些改动,反而会使译文更加流畅,使读者更能领略到原文的魅力。张谷若先生在《苔丝》的译本中运用了变译方法,即改泽和阐译,使一问贴切传神,更体现了翻译过程的再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刘重德提出的翻译标准"信,达,切",主要从社会文化,语言文化,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对孙致礼和张谷若翻译的<苔丝>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由于语言文化存在差异,翻译活动存在时翻译损失便与之相伴而生。较之其它类别的翻译,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尤为明显,翻译中更是有得有失。在文学翻译中,对因各种因素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必须的。《德伯家的苔丝》原著不论在语言内容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独具特色。张谷若先生在其中译本中大胆运用各类补偿方法,在语言、文化、风格上都较好地表达了原文。  相似文献   

16.
称谓语本身的语意和文化特点决定了在对其进行翻译时,必然会遇到问题。由于英汉称谓文化的巨大差异,翻译《苔丝》中的称谓词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两个典型的《苔丝》中文译本的研究,对比分析称谓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田绮 《海外英语》2015,(9):131-132
该文试图从词汇角度分析托马斯·哈代所著《苔丝》的风格翻译,三个中译本的作者分别是张谷若、孙法理和吴笛。从典故和方言翻译的层面,通过文本材料比较三个中译本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作者发现,在小说风格翻译实践中,有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忽视了带有文体价值的词汇的文体标记,故而译本未能忠实反映原文风格。通过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张译在传达原作的典故文化方面更胜一筹,而吴译在方言翻译方面更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8.
该文试图从词汇角度分析托马斯·哈代所著《苔丝》的风格翻译,三个中译本的作者分别是张谷若、孙法理和吴笛。从典故和方言翻译的层面,通过文本材料比较三个中译本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作者发现,在小说风格翻译实践中,有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忽视了带有文体价值的词汇的文体标记,故而译本未能忠实反映原文风格。通过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张译在传达原作的典故文化方面更胜一筹,而吴译在方言翻译方面更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张谷若的译作《德伯家的苔丝》,通过若干译例分析,表现了他的译文意义表达准确,语言地道传神,原文意境完美再现。尤其是在语言表达上,张谷若表达力强,善于用具体词巧妙地表达抽象词,善于使用四字词组表意传神,其译文地道流畅,准确地再现了原文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张谷若先生从事翻译实践及其译作<苔丝>的分析中,展示张先生作为译者,身体力行、身先示范的楷模形象.认为对众多翻译名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翻译的主体性研究,而且可以提高译者自身素养及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