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校公文是实现高校正常运转的重要的工具。加强高校公文制作的规范性,对于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工作实践中,高校公文制作不规范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从文种使用、公文格式、行文规则、语言表述、公文用语、附件使用等六个方面对高校在公文制作过程中易出现的不规范现象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指出如何改正,希冀对加强高校公...  相似文献   

2.
公文是行政机关在处理公务时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制的公务文书,它具有政策性、指导性、规范性的特点。公文写作要求内容准确简明,格式规范得体,语言严谨庄重,具有权威性。文章针对公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公文文种选择错误、相同文种不同类型混用、公文标题的拟写及格式不规范四个方面,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公文写作中的难点,供公文写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3.
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因而行政公文在写作格式上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是,本人在行政公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单位或个人在行政公文处理中尚未严格执行新规定,即200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存在着行政公文写作内容不严谨、格式不规范的问题,对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及法定效力或多或少地造成了不良影响,从而影响了办文的质量和效率。为此,我结合在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公文格式三大板块:眉首、主体和版记方面对常出现的错误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4.
公文格式简言之就是公文的表现形式。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实施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为使公文从内容到表现都体现简洁、规范,有效的发挥公文的法定效力,反映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公文格式的统一和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余克强 《三明学院学报》2011,28(1):92-96,0,4
《应用写作》教材存在"格式语言",分成"法定格式语言"和"约定格式语言"两类。该类教材对其处理不力和现实党政公文不太规范,给教学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对其处理的办法是: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用比较法介绍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公文主题词表及其选用方法,分类提供完整规范的格式范例,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开本同A4型公文用纸,突出依据"法定的格式语言"教学和纠错、依据"约定的格式语言"教学和促进统一的原则,加强对比分析和归纳整理,科学地安排内容、设计活动。  相似文献   

6.
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工作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高校公文处理是高校开展对外联系、处理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目前,高校在公文处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工作的正常开展,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公文的书面格式,是指公文全部文面组成要素的排列顺序和标识规则。《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将公文的书面格式划分为眉首、主题、版记三部分,并规定了各个要素的所在位置和要求。但是,不少地方行政机关制发文件,并没有严格按照上述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去做,使得制发的文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造成公文格式的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公文的质量和效能,也削弱了公文本来所具有的审美功能。笔者仅就地方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方面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辨正,以期公文处理规范化工作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执行对我国公文的标准化、统一化、科学化具有重大意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乃国家法规性文件或标准,理应全面、严谨、规范,然研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笔者发现很多问题。首先,内容上还不够全面。其次,表述上有不准确、不严密之处。其三,个别概念内涵不明或概念前后不一。其四,局部层次安排欠妥。其五,个别图示与文字表述不符。笔者认为对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发现和探讨将有助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高校公文制发水平的高低,标志着学校文明程度和办学水平的高低。全文就丽水学院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在文种名称、公文格式以及各要素使用方面不规范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规范学校行文制度、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严把公文审核关方面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政机关公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是做好公文工作的基本前提。本文对当前公文制发中存在的违反行文规则、文种使用不当、标印格式不规范等问题作了阐述,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由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东晋以降,文风浮华,内容空洞,“损本逐末”。隋初,治书侍御史李谔提请文帝杨坚用行政手段端正公文文。本文以其《上书正文体》为研究对象,从文种学角度出发,探索“上书”的历史渊源与向“奏”文种转化;分析后世沿用残留状态的上书之原因,印证该实例处的文种演化阶段。从文体写作的角度出发:分析该文所崇尚的“儒素”之内涵,是强调公文以实用为本。“儒”指内容实在,“素”之指文字朴实。与文艺作品基本出发点,以意境为统率,情趣为根本,欣赏为目的,明显有异。进而分析李谔的主张在公文写作指导思想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文学文体与公文文体的建构与解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功能”为依据,公文文体发展演化的过程分为形成期、规范期、变异期、消亡期。文体演变的主要方式则为生成、分化、合并、改造、替代、消亡几种。  相似文献   

13.
元代法律典籍《元典章》、《通制条格》中有许多公文是用直译体写成的。直译体与传统公文所用的书面语不同。直译体的词汇是汉语的,语法是汉语和蒙古语杂糅的。阅读直译体公文必须要了解独特的公文用语及其常见组合,了解汉语、蒙古语语法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苏轼在徐州的表、奏、书、启等应用性文章,较少引起研究者关注,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轼在徐州知州任内微妙、复杂的处境,艰难的选择及其政治作为。苏轼不以个人政治进退介怀而以天下苍生为念的政治气度、民生情怀、人道关怀,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景仰。  相似文献   

15.
从公文自身性质及其特殊的受文对象角度,说明公文中可以而且应该适量使用口语词汇。通过对熟语以及社会流行语在公文中使用情况分析,结合实例分析口语词汇在公文中使用所达到效果,强调在公文中使用口语词汇可以改进文风,促进政风转变。提出通过准确把握口语词汇含义、透析公文具体情境、精选口语词汇的策略,以期能在公文中正确使用口语词汇。  相似文献   

16.
行政公写作活动中,读不仅担当着将公内容转化为工作行动的中介作用,而且在公写作的整个活动中干预制约着作用,也直接影响公的写作效果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满足不同读的阅读需要是实现公社会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读分析是现代应用写作理论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清后期陕南地区的租佃习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后期陕南地区的地主_佃农经济和小农佃耕制度占据主导地位。笔者根据陕西省档案馆和紫阳县档案馆收藏的租佃契约、土地诉讼档案、陕南地区的地方志、碑刻以及《中国民事习惯大全》等资料,对该地区民间的押租、转租、永佃等租佃习惯作了初步的探讨,揭示了各种习惯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与社会经济水平、外来移民、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崂山太清宫元代石刻“圣旨”具有口语化、将注释夹述于正文中且字体与行款不变的特点。我国古代公文的抬头制度分三类九等,相比而言,该“圣旨”在抬头文字具体处理上颇有不规范之处。元代三“旨”并行,“圣旨”遂成为法定君命公文文种的特定称谓。  相似文献   

19.
针对政府机关的部分公文保密等级高,在公文处理和传递的过程中只有具有相应管理权限的人才可以查看和操作的特点,采用数字信封技术封装公文内容、数字签名技术验证公文真实性的方法,分析了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安全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安全、高效的电子公文交换系统。  相似文献   

20.
《庆元条法事类》是南宋综合性的法规汇编,由时任宰相的临海人谢深甫提举编撰。所收内容按事分类,每类之下按敕、令、格、式、随敕申明排序。《庆元条法事类》收录125个式,这些作为公文范本的式包含了20个文种,不仅在当时的公文写作中起到了示范作用,而且在今天还有校勘、训诂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