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馆是一所工科学校图书馆,自52年建校以来,现有藏书90,000余册。馆舍面积492.8平方米,其中书库占273平方米。设资料室、阅览室各一处。期刊总数是310种,报纸68种。现有工作人员11人。我馆在文革前藏书质量较好,专业书比例较大,基本上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文革中图书馆遭了殃,很多有价值的书都丢失了。我馆原来采用《人大法》,从79年开始改用《中图法》类分图书。经  相似文献   

2.
各馆藏书剔除的图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的图书;另一类是从一入馆就不适合该馆的特点,属于误收入藏的图书。据我馆1987年藏书剔除统计,在剔除的7967册中文图书中,未被利用过的约占80%多,1990年我馆又剔除了7426册俄文书,几乎均未被利用过。贵州省图书馆抽样调查,流通15年,从未被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修订本第二版本的出版发行,是有关使用馆分类和改编的大事。我馆自一九七五年起,中外文图书统一使用《中图法》分类,从七五年到八零年共入藏中外图书一万七千六百零八种,十万零七百六十七册;我们采编组搞分编工作的,除一位老同志刚退休外,仅剩下三个中年同志,面对着这数字可观的藏书,较大的工作量,究竟该怎么办?一种  相似文献   

4.
卢子博 《图书馆》1991,(6):52-53,43
我在1981年曾写过两篇文章,一篇题为《对读者分类目录组织方法的探讨》,另一篇题为《“双组类号制”方案初探》。写这两篇文章的背景是1980年《中图法》二版问世后,许多馆面临着改编问题,我本人所在的馆当时有二十万册藏书原使用的是《中小型图书分类表》,也急待改编,大量的改书改卡,使得图书改编工作困难重重。面对着图书改编的现实,我一直思  相似文献   

5.
1992年10月,为了给参加第五届全国书市作准备,我馆对图书预订目录进行了清理,将预计出版时间在1987年1月至1989年12月而未到馆的预订卡从预订目录中抽出,这类图书共约2,000余种,按我馆平均3.3的复本量计算,共约6,600册。而我馆这三年总预定最为36,000余册,未到馆的占18.3%。90年至91年的情况也大致如此。预订图书到馆率不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在一些大图书馆也存在,本文拟就此谈谈一些看法。一、图书到馆率不高产生的后果图书预订是图书馆购进文献的主要方式之一,预订图书的到馆率不高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1.影响了藏书建设计划的完成。图书采购量的多少,学科之间的比例如何,都是按照藏书建设  相似文献   

6.
广州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工作,始于1981年上半年,迄今已有十年历史。经过十年努力,我馆初步建成一个符合本馆实际、具有自己特色的藏书体系。目前,已拥有各类藏书31.5万种140多万册。其中港台图书5.7万册,外文图书5.6万册,小儿图书36.3万册,视听资料1.6万件,报刊3300种。据最近三年统计,平均每年向读者提供书刊资料381万册(件)次,满足了本馆读者的大多数借阅需要。值此建馆十周年之际,总结我馆藏书建设的成绩与经验,对于推动我馆事业的发展、认识新馆藏书建设的规律,都有积极的意义。十年来,我馆藏书建设工作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1 我馆情报工作的优势分析 1.1 文献资源优势 我院图书馆成立于1958年,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形成了具有采矿工程、矿山机械、地质测量、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现馆藏图书50万余册,订有现期期刊1221种,中外文期刊和报纸合订本23885册;内部科技资料19728册.  相似文献   

8.
《中图法》第三版发行后,馆藏图书改编问题一直是我馆工作重点项目之一。经过了反复学习、研究,从1990年3月2日开始,按《中图法》第三版对馆藏部分中文图书进行改编,到1990年4月7日结束,历时37天,总共改编图书5189种,26594册,提前完成预定计划,现将改编工作的过程和体会略谈一下: 一、馆领导重视是完成改编工作的保证1990年2月份,省高校图工委在中山大学图书馆举办“《中图法》第三版高级培训班”,馆领导十分重视,派出中外文图书分编人员共三人参加。学习结束后,馆领导又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听汇  相似文献   

9.
我馆根据《中图法》三版进行的图书改编工作,采用部分改编的方式,即对需改编图书的分类目录包括公务、读者分类目录和排架目录根据三版重新分类,加目录分类号(三版新分类号)后加以改组(排架目录仍按原号排列),藏书排架原则上不动,只对个别过去的跨大类归类错误和重号等问题加以纠正。改编根据我院的专业性质和任务分步进行。先重点改编作为学院专业的D9法律类藏书,然后再改社会科学其他大类。自然科学方面的藏书因收藏较少,原分类较粗而尽可能少动,不动,放在最后。改编的范围限于:A、原有类目类号改变;B、三版新立、列类目,原编图书不在其  相似文献   

10.
我馆农村图书工作,在七七年建馆初期无暇顾及,七八年搞了调查摸底,七九年开始侧重抓,八○年逐渐铺开,八一年初见成效。截止到十一月末,共恢复和建立各种类型的图书室164个,总藏书22300余册,培训专、兼职图书管理人员168名,同时,建立了图书流动站17个,流动图书达7619册次。农村图书工作的开展,丰富了社员群  相似文献   

11.
《河北科技图苑》2014,(1):F0002-F0002
正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百年老馆,其前身为北洋工艺学堂的图书室和阅报室,拥有图书资料、报纸杂志万余册。1932年新建图书馆一座,面积1500m2,藏书8万余册。1937年学校和图书馆遭日寇劫掠,到1945年11月复校时仅剩图书万余册。1962年四个学院图书馆  相似文献   

12.
一、全面改编书、目是县区图书馆的最佳选择县、区图书馆启用“中图法”第三版改编书、目的方法有三、四种,究竟哪种方法好?不妨逐个分析研究一下。首先是图书、目录全部不改,也就是一刀切的方法,这种方法省事,但最大缺点是藏书多头,目录多头、一个县、区馆藏书只有几万册,多者只有十余万册,如将藏书分成几个体系藏在库里,并且这些书往往是藏在一个库房里,同类图书、同种分类法(版本不同)、同一库房,但分放在不同体系中,在外借,回架过程中,会给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再从目录来看,一个县、区馆,同种目录只有几十屉,如果再把这么少的目录分几个体系设于目录厅,这里几屉,那里几屉,甚至有些  相似文献   

13.
我馆是一个有50年历史的老馆,现有职工90余人,藏书85万余册,其中工业技术类藏书量省内第一;拥有读者13000余人,长期以来,馆党政领导班子坚持抓文明立馆,内强职工文明素质,外塑文明服务形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我馆书次号改编工作的做法和体会才桂华,曹雅洁(沈阳工业学院图书馆)我院是一所中等类型的工科学校,图书馆藏书仅有几万册,因此,以前采用了四角号码作为我馆的图书书次号。采用这一形式的书次页有取号简单方便、易于记忆等优点,在藏书量较少的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费不足,藏书过少,设备简陋,人员工资挤占购书费的“人吃书”现象。如不设法解决,势必影响县级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据了解,中南地区某省现人均藏书仅只0.2册,低于全国水平。而其中一个拥有70多万人口的中级县,县馆目前有藏书6万余册,而且,1983年10月已建成2058m~2的县馆大楼。照说,该馆算是那个省藏书较多、建馆最早的一个县级馆。但按全县人口推算,人均却只有0.086册藏书。要达到全省现时藏书水平,尚差图书8万余册。假如按提价前的平均书价1.50元一册计算,则需购书费约12万元,就是到1990年也达不到该省  相似文献   

16.
《山东档案》2011,(1):28-28
近日,原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将部分藏书移交市档案馆保存。这部分藏书门类多、内容实用,主要分历史传记类、经济译著类、文学艺术类、综合类及工具书等,共计1408册。这些图书的进馆,不仅丰富了档案馆藏,还将继续为诸城市民发挥其重要的教育、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以来,我馆为了更好地配合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根据学院两年规划,也制定了两年工作计划,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改革。由于党与行政的正确领导与关怀,以及各教研组和行政工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再加上图书馆工作同志们的努力,图书馆在一九五六年内为配合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做了一些工作,兹分述如下:在充实藏书方面,我馆一年来添置了图书约一万三千册,其中外文图书约三千册(有五百册西文  相似文献   

18.
<正> 我馆在1984年2月至8月对全馆藏书进行了清点剔除.这项工作共用了492个工作日,剔除了图书14,742种,63,453册,占全馆藏书的48.7%.共腾空49个书架,占书架总数的28%.同时调整了全部架位,发现了采访、分编、加工、流通、保管等许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图书的借阅工作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读者出出纳纳,而是宣传精神文明的第二课堂,也和教师一样肩负着教育青年的重要责任。我校图书馆属于中小型图书馆,借书处有藏书五万四千多册。读者六百余人,工作人员一个,每天平均流通量在二百册左右。下面我分几个问题谈一下我是怎样做图书出纳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是在1956年建院的同时诞生的.现有藏书十二万多册.在图书分类方面,分两个体系:即艺术书和非艺术书.对于艺术书籍的分类,我们使用的是结合我院专业情况自编的《艺术图书分类(初稿)》.非艺术书籍,1981年前采用的是《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试行草案)》.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深感原使用的《中小型表》已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新情况了.为了使我馆的图书分类工作逐步向标准化过渡,为将来的自动化检索打基础,于1981年春,开始对非艺术图书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由于分类法的更换,在我馆就出现了三套藏书组织和分类目录体系,这就给书库出纳人员的提书归架和读者检索书目增加了很多不便.为此,必须把原来的藏书和目录卡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