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物理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探讨高考命题的原则,通过对2008年上海物理高考试题设计的分析,谈谈对、2009年高考物理复习的一些策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白玉林 《现代教学》2014,(3X):44-48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高考走过了一个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人格立意"的发展过程。有意识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高考命题范畴。命制学科德育类试题,以实现学科德育的德育功能,这既与史学功能一致,也体现当前的学科育人理念。基于此,笔者尝试以近5年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为例,梳理德育类试题,发现基本规律,揭示发展趋势,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借鉴。一、人格立意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正道自1985年以来,上海的历史高考开始单独命题,经过近10年的探索,逐渐形成"海派特点"。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3、4月间,正是中、高考命题进入筹备阶段的时候,本栏目特刊发四位专家就重要选拔性考试命题的研究文章。我们约请黄牧航教授和郑流爱教授,以历史学科为例,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和上海历史高考命题的发展变化,试图从超越功利主义和技术主义的角度,给读者别样的启示。同时,钟力耕教授和马复教授对近年山东历史高考和全国数学中考命题的深入分析,对2009年的命题者、毕业年级教师和教研员,想必会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2011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命题特点分析1.维持学科特点,稳中求变根据笔者统计,2011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的结构与往年相同,五大知识板块分值基本维持不变。试题从命题形式和知识点考查方面都体现了稳中求变的特点,依旧注重对基本知识的考查,并将化学计算能力的考查提升到了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模块同  相似文献   

5.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的高考命题改革,同时就开始起着引导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积极作用。1999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反映出了高考政治学科命题改革又开始走向了新的起点和新的领域,它预示着今后高考政治学科命题的方向。一、确立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过去的高考命题更多的是强调试题的知识覆盖  相似文献   

6.
1995年以来,全国高考(上海)历史试题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改革擘画锐意合理,命题技术不断推进,稳中求变,变中求稳,赢得了全国同行的好评。如果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角度考察十年来全国高考(上海)历史试题的演变, 可以发现它在特征和功能等方面不断发展创新的轨迹,这无疑会为当前全国高考历史学科的改革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恢复高考40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借鉴国外考试经验和技术,高考命题不断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在考什么、怎么考方面,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教学改革需求,正确处理高考与教学关系,从实践中总结命题规律,发展了我国的学科测量理论与技术,形成了从知识考查到能力考查的较为全面的测试体系,有效控制了考试误差,逐步实现了考试的科学化,保证了考试公平、科学选才。  相似文献   

8.
上海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是从1985年初获准实行高考单独命题开始的。几年来的改革实践怎样评价?历史命题如何进一步改进?这是瞩目关注的问题。本文拟提出一些看法,以资探讨。一 1985年实行高考单独命题的同时,中学历史学科首先在高一年级实行了全市统一会考。之后,相继在高中地理、生物、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实行会考的基础上,1987年高考的科目减少为语文、  相似文献   

9.
从2003年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后,到2007年全国有17份不同的高考试卷。不论哪份试卷,待考完后,外界多是从某门学科考生答题的难易感觉上对其进行初步的评价,一线教师也只是  相似文献   

10.
2006年高考上海语文平均分又在92分左右,这已是连续数年在这个分数上徘徊了,比较其他学科的平均分低了10多分。于是人们要问,上海语文高考到底缘何年年总在92分徘徊呢?我以为,这是缘自命题的不够科学性,缘自命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2010年高考新课标物理试题的特点,对2011年高考物理复习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对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进行剖析,有助于总结命题规律,探寻复习对策。三年来,这一板块的命题,选材呈现多元化,设题整体保持平稳,主观题测试比重加大,特色新题颇具启示性,答题强调得分“点”和语境意识。有了这样的解析,在复习策略上就可以有的放矢,成竹在胸。  相似文献   

13.
公正是高考命题各个环节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人们在追求命题公正实践中又面临公正的两面性、相对性和复杂性。高考试卷命制中,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试题内容、试卷难度、题型设计、试卷组配、试题情景等问题都关涉公正的两难选择。实现高考命题公正的基本途径是牢固树立考试公正理念;建立命题公正性审查制度;加强国家考试题库的建设;着力提高命题者的公正素养。  相似文献   

14.
以轻弹簧为载体,以高考题为例,讨论了与弹簧相关的瞬间问题;与弹簧相关的斜面问题;与弹簧相关的图像问题;与弹簧相关的动量能量问题;与弹簧相关的汽缸问题;与弹簧相关的电磁感应问题;与弹簧相关的圆周运动问题。弹簧试题不仅能全方位考查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建立正确的物理图景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15.
准考证作为考生参加高考的唯一凭证,是高考制度的一个实物缩影。本文依据准考证上的关键信息,旁及相关的一手档案文献资料,从高考科目、高考时间、高考日期三个维度对70年高考制度的变迁展开探讨。70年来,保证人才质量和减轻学生负担是高考科目改革的核心要义,从分科考试走向选科考试体现了兼顾二者的不懈探索。高考时间从逐步增加走向科学合理,但由于高考时间缺少明文规定,1978年至1979年部分省份曾出现高考时间可以延长的特殊情况。“文革”前高考的开考日期变动不居,恢复高考之后则表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高考科目调整属于高考内容改革,触及高考改革的核心领域,牵涉面、覆盖面比较大,在改革中往往会呈现反复和曲折的特点。而像高考时间、高考日期等规范性改革属于高考形式改革,主要起规范和约束作用,呈现逐渐走向稳定和合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在诸多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备受各方关注,其具体措施在解决既有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美国的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的简称,下同。)与我国高考性质相似,它的一些理念、经验、技术可供我们参考。理念上,SAT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未来;方法上,SAT保持考试内容与课程的适当联系、加强对现场材料的分析以应对"背模板"、题目设置情境化、通过高校指定必考科目解决某些科目过冷过热;技术上,SAT命题过程专业、计分方式科学、分数报告详尽。  相似文献   

17.
日本通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历社会主导下只问分数忽视个性的弊端,使高考制度从分数本位走向人才本位,从单一性走向多样化。本文以80年代以来日本实施的高考形式的多样化改革为分析对象,从扩大考试的组织主体、考试次数的复数化与选拔方式的多样化三个层面阐析其具体实践,从中看到政府、高校、考生和家长、中学四个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平衡的变化,并从四个方面探析可资我国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70年来,我国高考科目设置经历了“共同必考科目”模式、“二元分科”模式、“文六理七”模式、“3+2”模式、“3+X”模式及其变式、“3+3”与“3+1+2”模式的更迭,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目变革道路。总体上,我国高考科目设置与时俱进地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适应,但却始终未能引导高中走出应试主义的怪圈,难以满足高校的实际需求。未来,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定位与功能,协同推进高考科目设置与内容改革,不断完善选考科目设置与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刘涛 《考试研究》2013,(4):17-21,9
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以来一直处于持续变革的状态。在一次次的改革中,始终存在着多方利益相关者,他们共同表达了多重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诉求背后蕴藏着不同的实践逻辑,多重逻辑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高考变革的实践。高考制度变迁是利益博弈的逻辑、权力转变的逻辑等"外铄性"力量与坚守公平的自身逻辑等"内生性"力量相互作用下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今之高考作文,较古之殿试策问,二者在精神实质、形式和作用等方面有特别明显的相似之处或继承性。状元殿试策问,重在引导天下学子关注国计民生,于古于今都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故考察古之殿试策问,关照今之高考作文,不论对于正确认识科举制度,还是对当今高考作文的改革与发展,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