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9日,朝鲜中央电视台宣布朝美在北京达成协议于7月25日开始一周内重开六方会谈。从去年6月底算起,六方会谈中中断了13个月,解决朝核问题如泥牛入海,甚至到了“敢问路在何方”的境地。六方会谈的恢复在带来新希望的同时,也给谈判解决本身增添了新的紧迫性有迹象显示,美国政府可能将本轮会谈当作给予谈判解决的“最后试验机会”。  相似文献   

2.
澳门回归,是数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夙愿。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理论,开辟了解决澳门问题的新思路,在中葡双方谈判中,坚持原则,维护国家主权,提出了一系列对澳政策和原则,为保护澳门的胜利回是以及回归后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指南。  相似文献   

3.
日军攻占武汉、广州之后,急于向中国方面“诱和”,展开所谓“桐工作”。双方曾在港澳多次秘密会谈。就中方说来,这不过是军统特务为刺取情报而采取的权谋,其派出代表的身份、出示的蒋介石亲笔文件和转达的许多中方意见都是假的。而日方香港机关负责人为了诱惑重庆要人坐到谈判桌前,实现“巨头会谈”,也曾谦词卑态,巧言相坩,哄骗中方。蒋介石最初以“先行解决汪逆”为谈判条件,其后逐渐认识到日方的“欺诱”和“儿戏滑稽”,主张“严拒”,同时下令审查参与谈判的军统人员张治平,但是为了阻挠日本对汪伪政权的外交承认,并没有立即关闭和日方的秘密谈判之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式”教师集体谈判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美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型谈判模式.它从构建新型教师评估模式、调整薪资分配方式、协调教师与管理者关系三个方面入手变革传统工业谈判模式,使教师集体谈判呈现出专业化、合作化、民主化的特征与发展走向.在推进我国教育民主化发展的进程中,美国“改革式”教师集体谈判的实践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谈判手是商务谈判的主体,在商务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研究谈判手的心理和行为,树立正确的谈判道德观和伦理观,完善谈判手的整体形象,讲究谈判艺术,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对塑造出优秀的谈判能手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宣布将在2008年“两会”后“完全退休”,引来世界各国对这位中国女谈判高官新一轮的关注和回忆。美国等贸易强国的代表没少与吴仪对阵,但她的多数谈判对手在得知她将退休的消息后毫不掩饰对她的尊敬。保尔森的那句话“她是一位中国人民的杰出代表”被无数媒体引用,还有不少媒体这些天不断回顾她让世界印象深刻的几个经典片段:与美国谈判时的“铁娘子”、“非典”时期的“救火队长”,等等。  相似文献   

7.
将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引入课堂教学,使单一的语言课堂教学交为生动活泼的实践教学,将课堂视为模拟的实训基地,弥补谈判教学中的实际操练环节。同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谈判录音实况、VCD等引入教学过程,可大大提高情景模拟的效果。在教师创造谈判情景,学生模拟谈判之前,加上同类场景的录像,耳听目睹国际商人如何进行商务谈判;同时可注意到谈判中的各种礼节礼仪;谈判者在不同谈判阶段的语气态度;不同谈判者的不同谈判方式;谈判中的形体语言等等。以此,提高学生的谈判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使学生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更加自信。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在解放初期坚决反对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图谋,随着形势的变化又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为和平解放台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并向台湾当局展现和平解放台湾的诚意。毛泽东和平解放台湾的战略对推进祖国统一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争取了部分寓居海外的国民党要员返回了祖国大陆,也为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925年底,西山会议进行之中,共产国际代表吴廷康邀孙科、叶楚伦、邵元冲至上海俄领事馆,“对党务谋所以调解”;次日,又是在上海俄领事馆,在吴廷康的主持下,孙科、叶楚伦、邵元冲与陈独秀、瞿秋白、张国焘谈判。对于此次“上海谈判”,同为苏联人的国民党高等顾问鲍罗廷表示反对意见,对国民党右派持进攻立场。依据俄方解密档案,从分析吴廷康、鲍罗廷的思想入手,可以得出结论:“上海谈判”并不是机会主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从制约国共重庆谈判实力的各因素分析,谈判前夕中共除谈判人员水平能力一条外,其余均处于劣势:军事实力国大共小、对谈判本身需要程度较高、对对方苛刻的谈判条件无法满足也不允许满足、谈判环境于己既有利也有弊,从而使整体上居于相对不利地位。谈判之所以最终能够签订《双十协定》,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毛泽东、周恩来等成功运用谈判策略弥补了谈判综合实力的不足;精心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出其不意惠临重庆,打乱对方部署;重视谈判气氛的营造、抢先进行较高报价、有理有利有节的讨价还价;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场外配合取胜,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中法战争时期的对外交涉中,李鸿章先后主持了李宝谈判、李脱谈判、李福谈判、李伊谈判、李巴谈判,对战争的进程有重要影响。李鸿章在谈判中有过妥协,更有过抗争;其妥协多是在清政府授意下做出的。探讨李鸿章的对外交涉活动,以及李鸿章思想变化与朝廷态度变化的关系,对中法战争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经济谈判的几种理论学派和汽车贸易谈判的特点,作从理论上就汽车贸易谈判以费希尔的原则谈判法为基础比较合适的观点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以此方法作为基础可以提高谈判效率。实践证明:该谈判方法在汽车贸易谈判中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改变规则、遵守规则、参与规则的谈判和制定,应该是我们“走出去”的常规性任务;聆听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反思自身的缺憾与不足,应该是我们主动融入世界的必经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在对当前形势下现实谈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总结、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五条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以提高谈判队伍整体素质,并运用各种谈判技巧提高谈判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中日第三次东海油气田局长级谈判(9月30日至lO月1日)结束了,日方第一次提出所谓“共同开发案”,但双方的分歧未见缩小。  相似文献   

16.
乌拉圭回收农业协议的实施推动了全球农业领域贸易的自由化,新一轮农业谈判将进一步推动这种自由化进程,谈判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公正,以市场为导向的贸易体系,来收正和防止世界产品的市场中出现的限制和扭曲贸易行为,谈进展取决于谈判模式,谈判议题以及各成员国的立场,观点,同时保障谈判结现各方利益的总体平衡是新一轮农业谈判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正视现行多边贸易体制中存在的明显缺陷,加深对新一轮农业谈判的认识,有助于我国农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法战争爆发前,李鸿章参与了对法交涉,包括李宝谈判、李脱谈判,李鸿章与脱利古的谈判是在紧张对峙的气氛中进行的,因为清政府也希望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李鸿章在多次的谈判中坚持定见,驳斥了脱利古的无耻要挟,遏制了法国的侵略野心。  相似文献   

18.
克莱顿是马歇尔计划的原创设计者,同时也是马歇尔计划谈判阶段的主要组织者。欧洲联合复兴原则和美国主导地位原则是克莱顿援欧构想的核心,并最终体现在马歇尔计划及其谈判成果之中。正是基于克莱顿的政策设计和谈判推动,马歇尔计划展示了美国欧洲复兴政策的全新发展,同时也是美国承担世界领导责任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庚子-辛丑年间清廷与列强的一系列谈判中,关于惩办载漪的交涉,一度成为整个谈判中的重点内容,并决定了谈判能否顺利进行。因载漪的身份特殊,"祸首"角色不断变换,最后双方妥协,将载漪充军新疆了事。对载漪的惩处,充斥了各个方面不同力量的抗衡,既有列强之间角逐,亦有中西之间、清政府内部新旧派别之间的较量。而各种较量的最终结果是以清政府的完全屈服而告终,客观上为以后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决定了各自的谈判风格和谈判方式。中美贸易谈判中的文化差异集中表现在谈判风格、谈判起始方式、决策方式、人际关系观念四个方面。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发展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