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观察生活,提出并解决饮用矿泉水中的数学问题1.观察中提取信息。师:(出示两瓶农夫山泉矿泉水)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瓶矿泉水,你发现了什么?生:一瓶喝过,一瓶没喝过。师:你估计一下,喝过的这瓶,大约已经喝了几分之几?(学生目测后回答,有的说14,有的说13)很好,比较接近了,这瓶矿泉水喝去的约占整瓶矿泉水的15。师:现在能求出喝了多少毫升吗?这瓶矿泉水共多少毫升?生:(思索片刻,纷纷举手)可以看瓶上的标签啊!(屏幕显示农夫山泉标签,显示容量为550毫升)师:标签上除了告诉我们商品的容量以外,还提供了哪些内容?生:矿泉水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生…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上课。早上大家都吃过早餐吗?(吃过。)(拿出瓶装的牛奶和果汁)喝过吗?生:喝过。师:那你们知道它们的容量是多少?生:250容量。(评析:教师为课堂教学准备了牛奶、果汁等学生常见的饮料,加上亲切的话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消除了上公开课的紧张心理。)二、学会用升和毫升表示容量的多少师:看来你们还不知道升和毫升。能猜一猜这两瓶液体分别是多少吗?生:1升,250毫升。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从外面写的数量中看出来的。师:你们很善于观察。哪个比较多呢?生:1升比较多。师…  相似文献   

3.
认识分数     
【课例描述】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师:丁丁和冬冬在野餐时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丁丁和冬冬、一个蛋糕、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你们能帮他们分一分吗? 生:4个苹果每人分两个。生:两瓶矿泉水每人分一瓶。师:同学们特别善解人意。瞧,苹果和矿泉水每人分得怎么样? 生:一样多。师:数学上,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叫做什么?  相似文献   

4.
片段一:(张齐华特级教师) 师:叮叮和当当在野餐中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让我们去看一看.(出示课本情境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他们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块蛋糕.师:叮叮和当当怎么分这些食品呢?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断】这是一节数学练习课,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小强和伙伴们买了10瓶汽水,店主告诉他们,喝完后用3个空汽水瓶可以再换1瓶汽水。问:若不再多花钱,小强他们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汽水?师:下面我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看看这道题该怎样做,你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思路。(两分钟后,学生纷纷举起了手)师:这么快都算出来了?你们的答案是多少?生:14瓶。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生1:小强他们可以先喝完10瓶汽水,然后留下1个空瓶,用其他9个空瓶换回3瓶汽水,这3瓶汽水喝完后又有3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所以他们最多可以喝10 3 1…  相似文献   

6.
片断一:情境创设,引入分数师:同学们,喜欢野营吗?生:喜欢。师(:投影出示课本上两个小朋友正在进行野营时的情境)现在两个小朋友在野营,他们将要干什么呢?生:有四个苹果,两瓶矿泉水,一个蛋糕,他们两人将要分东西。生:一个小朋友分得两个苹果和一瓶矿泉水。师:他们的分法是我们以前所学的什么呢?生:平均分。师:对,这两个小朋友采用了我们以前所学的平均分。分完了没有?生:没有,还有一个蛋糕,他们两人平均分,每人得半个。师:再请一个同学说一说。生:就是两个小朋友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一份,也就是每人分得半个蛋糕。师:同学们所说的,…  相似文献   

7.
笑话     
医生对他的病人很生气:“我肯定你喝太多了!告诉我,你每天喝多少酒?”“4瓶啤酒。”“我不是告诉过你只能喝两瓶吗?”“是啊,但是我的另一位医师也告诉我每天要喝两瓶啤酒。”  相似文献   

8.
【片断一】师出示题目:星期天小明的爸爸拿3张壹佰元和56元零钱共356元去商场给小明买衣服,衣服98元,聪明的小明应该怎样付出这98元呢?师:如果你是聪明的小明应该怎样付钱呢?(生独立思考后,相互交流)生1:可以先把56元给售货员,再从100元里给出42元,找回58元,正好付出98元。生2:可以拿出一张100元给售货员,找回2元,这样也付出98元。师:大家同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生:第二种方法,因为第二种方法简便。师:如果求爸爸买完衣服后还剩多少元?按照刚才的思路,应该怎样列式?生1:356-98=356-100-2。生2:356-98=356-100+2。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种算…  相似文献   

9.
廖传凤  徐勇 《考试周刊》2014,(23):70+80-70,80
<正>教学内容:人教实验版64-65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相互关系(放音乐《最炫民族风》)师:同学们,刚才的歌,最炫民族风,听过吗,这首是凤凰传奇的作品,凤凰传奇,传奇凤凰,传奇凤凰,传凤,我的名字叫传凤,廖传凤,大家可以叫我廖老师。刚才大家认识了我,让我也来认识一下大家吧。你们是四年级几班的?你们四年级有几个班,为什么选你们班来上课呢?生:因为我们很优秀,很聪明。师:你们挺自信得嘛。优秀不优秀一会上课就知道。同学们,刚才你认识了我,我认识了你。这就算……互相认识了一下,你们怎么理解互相认识呢?生互相认识就是你认识了我我认识了你  相似文献   

10.
课堂回放 一、随机调查,导入新课 师:老师先做一个小调查,你的身高是多少? (生答略) 师:刚才我们通过小调查获得了很多同学身高的数据,那么根据这些数据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妞妞头戴着爸爸昨天给她买的红红的蝴蝶结,像株小玫瑰花静静地开放在夏天的马路旁。“小朋友,你能把矿泉水借给阿姨喝一点吗?阿姨已经一上午没有喝水了。”一个捡破烂的中年妇女走到妞妞跟前。妞妞打量了一下中年妇女,见她穿着破旧的衣服,脸色黑黑的,干枯的嘴唇爆着皮,便飞快地将手中的半瓶矿泉水递过去说:“给你,阿姨!”中年妇女接过一饮而尽,然后把空矿泉水瓶塞进肩上的蛇皮袋子里,又用脏兮兮的手摸了摸妞妞的头说:“小朋友,谢谢你,你是个美丽而善良的好孩子!”“妞妞,你刚才在和谁说话?”妈妈走过来问道。“妈妈,刚才一个捡破烂的阿姨向…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我是实验小学的老师,你们想不想来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呢?(想)那就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小记者介绍参观学校的校园)瞧,操场上正在举行实现梦想C B A篮球比赛呢,让我们先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篮球比赛的场面)我校五年级有4支篮球队,每队有10人,共用了80瓶矿泉水。小记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后,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先来共同解决“平均每人用几瓶矿泉水”这个问题。二、学生尝试,汇报交流,解决问题师:想一想,这道题你有没有办法解决?(有)你…  相似文献   

13.
王泰臣 《四川教育》2007,(10):37-37
【活动再现】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生: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师:如果老师给你一条毛线,你能用它围一个长方形吗?(学生踊跃举手,请生A演示,先将毛线打了个结,试着围了一下,然后望着老师。)师:怎么了?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师:(出示三种不标名称的液体)同学们,桌面上放着三种不同的液体,你们能判断出是什么液体吗?生:一种是油、一种是蜜糖、一种是水。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生:根据液体的颜色,无色透明的是水,淡黄色的是油,黄棕色的是蜜糖。师:还有其它不同的判断方法吗?生:我是通过闻它们的气味。生:还可以通过尝他们的味道。师:刚才大家提到的颜色、气味和味道这些都是液体具有的特点,也叫做液体的性质。大家回忆一下,还记得哪些液体的性质呢?生:液体没有固定形状。生:液体能流动......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但液体的性质是不是只有这些呢?生:不…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课前导入师: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与唐诗并称"双绝"。以前,我们也学过一些宋词,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出示第一首《清平乐·村居》,学生背诵,接着背诵第二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师:宋代涌现了一大拨词坛高手,刚才大家背诵的这两首词的作者辛弃疾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了解另一位宋词大师李清照。(板书:李清照)对于李清照,你有多少了解?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阅资料,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地向大家介绍。生:李清照生于1084年,死于1155年,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相似文献   

16.
如果将你正在从事的事业比喻成一瓶矿泉水的话,你知道你的瓶盖上有多少个齿吗?如果将你正在从事的事业比喻成一瓶矿泉水的话,你知道你的瓶盖上有多少个齿吗?一个矿泉水瓶盖有几个齿?  相似文献   

17.
一、谈话导入(略)二、探究悟理1.估计卡片的面积。师:(出示“神奇宝贝”卡片)请你估计一下这张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生:15平方厘米。生:18平方厘米。生:28平方厘米。师:同学们估计出了很多答案,到底这张卡片的实际面积是多少,你们有办法测量吗?请你们试着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段:师:(创设童话情境)厘米跟毫米以前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朝夕相处,每天都生活在一把尺上。可是有一天,厘米看了看身边的毫米,心想:毫米这么小,竟然跟我平起平坐。于是厘米很不服气地冲着毫米说:“每次主人让我俩去度量时,总是我出的力多,你只是偶尔量一下,几乎不派用场,你算老几?竟然跟我平起平坐,你给我滚一边去吧!”……师:如果你们是毫米,听了厘米刚才的话心里高兴吗?生:(齐答)不高兴。师:那你们会对厘米说些什么呢?生:你厘米有什么了不起,还有比你更大的长度单位呢!生:你1厘米是由我们10个毫米组成的,你神气什么?生:如果有比1厘米…  相似文献   

19.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去年应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盛邀,曾来我市执教《平均数》一课,以下是其中的精彩教学片断。师:这是“五一”期间北京自然博物馆门票销售统计表(出示投影):师:你们能根据上面的信息,估计一下5号那天大约能售出多少张门票吗?生1:我估计5号那天大约能售出1100张。生2:我估计5号那天大约能售出1200张。生3:我估计5号那天大约能售出600张。师:为什么你会这样估计呢?生3:因为“五一”七天长假快要结束了,大家都要回家。学生3的回答出乎吴老师和听课教师的意料,因为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前4天平均每天售出1072张,根据这种趋…  相似文献   

20.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 (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2厘米.)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计一下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生1:我估计可能是142厘米.因为平均身高应该接近中间身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