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平移与旋转"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内容。不少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其一,学生认为平移只能是上下和左右的运动。其二,学生在数方格时,往往多数或少数一格,也就是说学生容易把物体之间的距离当成了物体平移的格数。又基于对四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的考虑,我们在打磨这节课时,聚焦了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对旋转的认知是否仅要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的认  相似文献   

2.
"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新增加的内容,《新课标》规定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并会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图形的旋转"是在学生已经对平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清楚旋转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旋转的概念又是必要的。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  相似文献   

3.
史厚勇 《学子》2013,(5):63-65
缘起:"平移与旋转"是苏教版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我对"平移与旋转"的思考与实践则是缘于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对全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等级评定活动,这次活动是自上而下的发动,自下而上的兴起,分校、镇、县三级进行。由于活动的开展时间处于学期即将结束之时,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缺少许多选择的余地。因此,选择了三年级下册的"平移与旋转"。  相似文献   

4.
概念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把握本质特征,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教学为例,具体阐释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通过有效的操作任务,让学生进行活动尝试,初步建立平移和旋转概念的表象;通过体验活动任务,让学生在操作、质疑、思辨中感受知识形成的生动历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平移和旋转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一、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自主探索 如在"平移与旋转"这一节的教学中,我向学生展示了大量学生所熟悉的图形,并让学生例举了生活中所熟悉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就自己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发表见解,从而得到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直观的基本特征.当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后,再利用教材上的做一做,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有幸听了特级教师钱金铎教学"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课,真正见识了钱老师是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态想象的过程,使学生在争辩中明晰了平移和旋转的本质。现撷取其中几个精彩的教学片断,与大家共享。一、在争辩中明晰平移概念的本质师:如果老师用这个粉擦做平移运动的话,老师会做什么动作?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1~42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通过探究,让学生发现和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或一条线的平移过程。【教学内容】课本第41~42页《平移和旋转》。【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确定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距离,并  相似文献   

8.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什么是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平移、旋转的性质.下面我们重点对平移、旋转的性质作些研究.1.平移、旋转的性质为了研究平移、旋转的性质,不妨随便找个图形具体平移或者旋转一下.你不难发现,不管怎么平移、旋转,这个图形还是这个图形,  相似文献   

9.
"平移和旋转"是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教材中新增的知识。夯实数学基础、提升数学素养是数学教师教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因此,整体把握"平移和旋转"的知识体系,理性分析教学背景,领会蕴涵的思想方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充分展示"平移和旋转"深厚的内蕴,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平移和旋转"。这个单元主要教学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下册P41~P43“平移与旋转”。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认识生活中的物体有进平移与旋转运动的现象,进而认识平面图形平移和旋转;会计算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格。2.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后,是在位置上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变,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3.通过情景图的场景,体会生活中的平移、转运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三、教学重点: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四、教学难点:计算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五、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方格纸…  相似文献   

12.
<正>"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六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运动意识,并使他们能够正确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根据学情分析,本课教学难度不大,但要让学生将平移和旋转熟练地掌握与运用,显然需要一个由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我从生活素材入手,引领学生进行操作探究,将生活与数学建立链接,寻找构建抽象概念的突破口。一、直观感知,建构概念师:谁知道华容道和魔方的运动方式?生:一个是平移,一个是旋转。师:我这里有根泡沫棒,谁来操作一下它的旋转和平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4~26页。教学目标: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了解平移、旋转的特征,并能正确区分物体的运动方式。2.了解平移的本质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初步学会画平移后的图形。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4.
教学时间:2012年3月22日教学场合:第八届教育家论坛(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学对象:常州市实验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了解平移、旋转的特征,并能正确区分物体的运动方式。2.了解平移的本质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初步学会画平移后的图形。  相似文献   

15.
片段一师:请大家观看一段录像,大家一边看一边学它的动作。(电梯的升降、陀螺的旋转、窗户的推拉、小风车旋转等)师: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能根据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生分类)师:你为什么这样分?(生边做手势边解释)师:我们把这两种运动分别取名为“平移”和“旋转”。生活中到处都有平移、旋转现象,现在老师带你们到游乐场去看一看,谁能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播放动画:高空缆车、摩天轮……)师:你还找到了自己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吗?片段二(播放动画:小鱼在方格图里向前平移)师:想一想,小鱼向哪边平移了几格?生1:向…  相似文献   

16.
"平移与旋转"这一章节内容主要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让学生能够分清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平移或者旋转;二是让学生学会研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来研究数学问题,这样数学课堂才会显得和谐与活跃.那么,怎样设计教学才能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来呢?现以"平移与旋转"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1~42页的内容. 二、课标要求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二课时的内容.平移的教学(例1),教科书提供了三个生活中的例子: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观光缆车和推拉窗,以帮助学生建立平移的表象.通过在方格纸上向不同方向平移的小房子,来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平移,使学生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通过向上平移5格和向右平移7格的示例,使学生了解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的意思.这部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教科书中提供的小房子图形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8.
平移与旋转是小学数学核心概念之一,是运用几何变换观点处理传统几何内容的一条途径,是近现代数学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的体现,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常见的教学误区之一.通过阐述平移与旋转的教育价值,结合"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提出平移与旋转教学的若干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培养空间观念。3  相似文献   

20.
学完平移和旋转,陶老师让我们在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星期天,我和郭佳恒相约一起去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我一大早就出发了,来到郭佳恒家窗外,一边敲窗户一边喊:郭佳恒,快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