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是“七七”事变全民抗战60周年.而最早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则是全民抗战的先声.挪威当代著名女作家爱娃·西伯里在谈及对中国文学的印象时说:“我曾经阅读过许多中国作家的作品,从鲁迅到老舍都很熟悉.田军(即萧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是我所推崇偏爱的,因为我不仅从中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懂得了为信仰而斗争的意义.”(《是文学选择了我》,载于《世界文学》1988年第5期)然而,这部《八月的乡村》却是于半个世纪前在上海自费、秘密、“非法”出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7日,日寇在北平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漫画家也纷纷拿起笔来,投入抗战救亡宣传。蔡若虹所作的这幅《全民抗战的巨浪》,就刊登在上海漫画家救亡协会创办的《救亡漫画》王日刊创刊号封面上。  相似文献   

3.
柳亚子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抗战期间他三改书斋名,表现出高尚的节操。柳亚子早年投身革命,因钦慕唐代诗人贾岛《侠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豪侠之气,取斋名为“磨剑室”,并著有《磨剑室诗文集》。1937年凇沪抗战爆发,他因病滞居上海。这年11月13日,上海沦陷,他避居上海法租界。环境险恶,行动极不自由,他终日  相似文献   

4.
王恺 《中文自修》2006,(7):68-70
租界内外的难民 1937年8月13日,涌进租界的难民达60000人。从那天开始,上海的租界内外变成两个世界。“一线之隔,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地狱里面的我饥寒交迫,天天幻想着天堂。”《劫后的上海》,1938年出版的,一本记录上海淞沪抗战始末的书这样形容。  相似文献   

5.
臧克家 ,山东诸城人。诗人。1923年入山东第一师范 ,开始接触新文艺。喜欢读新诗 ,经常吟诵郭沫若、冰心、冯至等诗人的作品 ,“也读泰戈尔的诗和日本的俳句。”(《我与新诗》)1930年入青岛大学中文系 ,又读了闻一多和徐志摩等人的作品。尤其是读闻一多的《死水》 ,“改变了我在中学时代对新诗形式问题的看法。”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诗创造》、《文汇月刊》。1949年后 ,先后任华北大学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诗刊》主编等。一生“爱读书 ,爱买书” ,与书为邻 ,与古人为友。认为读书于创作十分…  相似文献   

6.
上海童年     
我是1946年春天,抗战胜利后第二年初次到达上海的,那时候我才9岁,在上海住了两年半,直到1948年的深秋离开。可是那一段童年,对我一生,却意义非凡。记得第一次去游“大世界”,站在“哈哈  相似文献   

7.
有“上海活宝”之称的周立波蹿红中国南北大城市的是在2009年夏天,他的《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盘点2007》《盘点2008》《我为财狂》这一系列兼具上海特色与全民共性的大型脱口秀表演,在叫人开怀大笑时,又让人不得不猜测他“火”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把龌龊的玻璃门推开, 把脚步跨了进去——我们如同打开了一个地狱的门。租界内外的难民 1937年8月13日,涌进租界的难民达60000人。从那天开始,上海的租界内外变成两个世界。“一线之隔, 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地狱里面的我饥寒交迫,天天幻想着天堂。”《劫后的上海》,1938年出版的,一本记录上海淞沪抗战始末的书这样形容。  相似文献   

9.
萧红对散文的创作并非偶一顾及,而是贯穿了整个创作生涯.我们大体可把她的散文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1933年踏上文坛至1934年6月被迫逃离哈尔滨为第一阶段,这阶段主要写了《蹲在洋车上》、《广告副手》等作品,这时期萧红的散文创作还带有初期创作的缺陷和不足,我们不妨称之为“初涉文坛阶段”;1934年底流亡到上海至“七·七”抗战为第二阶段,这阶段作品收在《商市街》、《牛车上》、《桥》等散文集中,这时期萧红散文创作走向成熟,因此这阶段也可叫“散文创作成熟阶段”;“七七”抗战后为第三阶段,这一时期萧红从不知如何应付时局,到为抗战而呐喊,主要散文作品有《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九·一八”致弟弟书》、《天空点缀》等,所以我们也叫“为抗战而呐喊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教育》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之际,刊物编辑让我谈谈“我与《上海教育》”。当时,我就觉得有不少事情值得一说,因为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与《上海教育》密切相连。那我与《上海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前到后,我认真地作了一个梳理。最后的结论是:不管是阅读《上海教育》,还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文章,都是在帮助我成长。应该说,在工作期间,自从知道  相似文献   

11.
《奔流文艺丛刊》是一个综合性的严肃的纯文艺刊物,也是由党领导的进步抗日文学刊物。它诞生在形势严峻复杂的“孤岛”的最后一年。《丛刊》的文学创作坚持五四文学传统,是启蒙精神的发扬,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和存在价值。抗战文艺理论得到深入和发展,对抗战与文艺关系的讨论呈现繁荣景象,但讨论一般不脱离文艺为抗战服务的宗旨,文艺受政治影响较大。《丛刊》作为上海孤岛文化、历史和中国抗战文艺与历史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很小的时候我在上海看过一次昆曲,那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梅兰芳回国首次公演,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我随家人去看的,恰巧就是《游园惊梦》。从此我便与昆曲,尤其是《牡丹亭》结下不解之缘。小时候并不懂戏,可是《游园》中《皂罗袍》那一段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曲调,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以致许多年后,一听到这段音乐的笙箫管笛悠然扬起就不禁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13.
作家、藏书家叶灵凤先生抗战初期离开上海时,留下了1万余册书,后来全都失散。多年之后言及当年藏书,他说:“每一本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本都有我的青春岁月。”我有一本邵燕祥先生的诗集《给同志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3月出版。同年6月友人买来寄赠给我,屈指算来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了。这本书也有一段值得一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是“长三角”16个城市教育科研部门惟一的正式期刊,品质卓越,口碑甚佳。我任南京市教科所所长三年又半,我熟悉教育科研工作的过程,就是与《上海教育科研》共同成长的过程。 前年的寒假,我重新翻阅了2002年全年12期的《上海教育科研》,仍为其中许多新鲜栏目和优秀文章所吸引。我边阅读,边整理,并且打印出《读刊笔记》,以便今后查阅和参考。去年上半年,我在《上海教育科研》上看见了一篇题目为《“全面发展”要求过高》的文章。我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5.
如果我把自己比作拾贝者,《上海教育》就像是海边的沙滩,记录着我一个一个前进的脚步,在我记忆的深处,夯实的脚印永远无法磨灭……一记:我的第一篇“铅字”文《上海教育》年届知命,屈指算来,与它的交往,断断续续竟有28年了。“四人帮”瓦解冰消时我正在教七八届,那时我才34岁,  相似文献   

16.
编读     
来信众多教师因《上海教育》而不断进步时光匆匆,不觉间3年已经过去。3年间,新版《上海教育》为广大教师奉献了大量的精神食粮,作了大量的精品报道,巩固了她中国第一本教育新闻杂志的领先地位。《上海教育》已成为教师们最喜欢的教育期刊之一。她广博的视野、丰富的教育资讯、越来越强的可读性,赢得了教师们的赞誉之词。我想,《上海教育》的“特别关注”“报道”“环球”等栏目都是很优秀的栏目,宣传是到位的;更重要的是,很多教师因《上海教育》而不断进步。(广东珠海黄标祥)《上海教育》是理想的交流平台我在工作之余非常喜欢看《上海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奇2010之我的抗战》节目组/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11月出版定价:32.80元1.《我的抗战》编辑推荐:书的封面上醒目地写着崔永元制造,这是崔永元自筹巨资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的同名图书。崔永  相似文献   

18.
何桦 《初中生辅导》2006,(10):33-34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吹响了全国全面抗战的号角。面对飞机大炮武装起来的日本侵略者,英勇的中国军队被迫组成大刀队奋起反抗,浴血苦战。消息传来,上海的学生走上街头募捐筹款,为前方将士赶制大刀。这一切深深地激动着革命音乐家麦新的心。他怀着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写出了《大刀进行曲》,同年9月初刊于作者与孟波合编的《大众歌声》第二集。作者曾题“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歌曲发表后迅速传遍全国,为鼓舞军民抗战斗志,发挥了巨大作用。麦新(1914—1947)作曲家、歌词家,原名孙培元、孙默心。原籍江苏常熟,出生于上海。“九·一八”事…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重庆民族工业界的情景恰如渝鑫钢铁厂总经理余名钰1945年在《后方钢铁工业之末日》一文中所述:“抗战八年,突告胜利。各种工业不独有随战事同时结束之势,甚至欲结束而不能,其进退维谷不知所措者,十居八九。”文章尖锐地提出:“究竟在这八年,我工业界谁是乘机发国难财者?请  相似文献   

20.
我于1952年毕业于华东军政大学附设在上海的俄文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前身).毕业后到中学任教,教学之余搞些翻译工作,曾在上海出版过翻译著作《人类的起源》、《地球的历史》、《俄罗斯民间故事选集》等几本书.1957年我被错划为右派后,分到宁夏灵武县农场劳动.1961年“摘帽”后恢复工作,在灵武县中学教俄语、英语.回忆我被打成“右派”以及以后的十几年,我像荒原上的一株小草,不断地返青、枯黄.岁月留给我的是难耐的折磨、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