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考察美国留学生汉语口语的生造词汇,可以研究出留学生运用汉语时在母语和目的语之间转换的思维过程。我们认为,中级阶段的留学生正在尝试摆脱母语的控制,建立目的语词汇系统,但是两种语言的构词规则还处于胶着状态。在创造汉语词汇时,学习者通常从事物的本质特征出发,调出目的语的语素,再按照母语或者目的语的规则叠加,组成新词。  相似文献   

2.
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母语、汉语和英语接触后,其英语中介语的发展规律与母语水平/母语浸泡、汉语水平/汉语浸泡、英语水平/英语浸泡有关。除具有二语习得者英语中介语的主要特点外,少数民族学生具有独特的认知特点和词汇提取特点。  相似文献   

3.
从类型学角度看,傣语、汉语和英语同属SVO语言。但从这三种语言的名词性短语的语序来看,傣语完全符合语言类型学中的普遍性和蕴含性原则,而汉语名词性短语结构与傣语正好相反,常见修饰语置于核心名词之前。至于英语,其修饰语的位置则比较灵活,有的置于核心名词前,有的置于其后。而从句法、语义层面对三种语言名词性短语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异同,充分认识三种语言的特有现象,对母语、汉语熟练的傣族学生学习英语名词性短语则会大有裨益,并能促进他们的英语习得。  相似文献   

4.
基于短语本位语法体系,本文提出了一个混合模板方法用于实现汉语口语对话系统语言生成器。在此混合模板方法中:定义短语模板用于生成汉语短语;定义句子模板用于生成基本的肯定陈述句;此外还定义了句型变换规则用于生成肯定陈述之外的汉语句型,比如否定句和疑问句等。实验表明,混合模板汉语句子生成器具有高可移植性和相对令人满意的语句生成效果,由此可认为该混合模板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寒暄语是口语交流的通行证,是跨文化交际的必备能力。然而在校学生因为和日本人接触的机会很少,缺乏特定的语言环境,在寒暄语运用中往往存在较多的误用。本文对汉语母语学生的日语寒暄语常见误用进行了分类和举例分析,介绍了日语寒暄语的特点、文化背景以及语言之外的口语交流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实证研究表明,英语专业各年级学生没有表现出特定的口语学习策略使用差异,相对来说,各个年级的学生均偏爱管理策略、形式策略和流利度策略,这表明早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的口语学习策略的模式已经形成;与此同时,低年级学生偏爱依赖母语策略,高年级学生偏爱回避母语策略,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口语学习策略中的母语策略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任务复杂度作为任务设计的重要特征,对二语习得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认知假说和注意力资源有限假说,以韩国母语者为研究对象,以中文母语者数据为基线,从资源集中型变量[±空间推理]和资源分散型变量[±任务结构]调节任务复杂度,考察任务复杂度在中文二语口语产出中的作用,发现:空间推理复杂度仅对句法复杂度产生显著影响,任务结构复杂度则对口语产出不同子维度均无显著作用;不同类型的任务变量对二语口语产出不同子维度间相关关系的影响是复杂和动态的,学习者会根据任务复杂度的变异调节认知资源在形式层和意义层上的分配。这为阐释任务因素在注意力资源方面的调配机制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中文二语任务型口语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8.
从某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英语写作对比分析显示,少数民族学生主要受第二语言汉语的负迁移影响,因此同汉族学生一样,写作中出现了发展性偏误、汉语负迁移偏误。另外,少数民族学生和以汉语为母语学生英语基本都不扎实,作文中本体层次的偏误较多,而且少数民族语熟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同时受母语和汉语的干扰,但汉语干扰多于母语干扰。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生在用英语交流时,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的口语错误.基于学生的实际交流情况,从初步建立语言体系,熟练运用语言规则,形成言语能力三个方面探索现阶段的英语口语教学,希望可以突破英语口语教学瓶颈,促进中国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英语学习者在年龄、学习环境、学习动机等方面同母语习得者相比有着巨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不宜完全禁止使用汉语。在英语教学中,应从输入和输出两方面适当使用汉语;训练学生翻译能力时,应尽量选择生活中能用到的句子;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并及时调整汉语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口语流利性是口语表达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学生无法用英语进行自由交际。本文从教师的语言示范、课堂教学要求、母语影响和学生心理因素等方面,对课堂环境下学生口语流利性难以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母语对英语口语的干扰、学生心理因素、应试教学的负面影响、语言环境因素等 4个方面探讨了民族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水平提高缓慢的原因 ,以期推动民族高校口语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一定量语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韩国中小学生汉语学习中不同种类动词的缺失情况,发现其中动作动词缺失现象较为明显。根据心理语言学的语言学习理论,中小学生对母语的习得和学习还在继续进行,在这时开始学习第二语言,与成年学习者相比,母语干扰的程度较小。同时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使用了不同于成年学习者的交际策略和学习策略。因此形成了具有年龄段特点的动词缺失偏误现象。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母语对英语口语的干扰、学生心理因素、应试教学的负面影响、语言环境因素等4个方面探讨了民族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水平提高缓慢的原因,以期推动民族高校口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母语对英语口语的干扰、学生心理因素、应试教学的负面影响、语言环境因素等4个方面探讨了民族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水平提高缓慢的原因,以期推动民族高校口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对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习得中方言影响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相关分析发现,学生整体的汉语语音感知能力与英语语音感知和发音能力显著正相关;汉语发音能力和英语语音感知和发音能力也呈显著正相关,但相关性明显低于前者。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没有显著差异,但其汉语语音感知有显著差异,英语的语音感知和朗读也有显著差异。可能的解释为,学生虽然经过练习,普通话发音有了较大进步,但其方言对普通话语音的感知和英语的语音感知和发音能力仍然有较长久的负迁移作用。由于"母语磁效应",母语(方言)的语音表征对二语语音习得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语言使用和交际是少数民族汉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任务型教学正是将语法教学放入实际语言交际环境中来运用的教学方法。在少数民族汉语口语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有效性。因此,为了快速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在少数民族汉语口语教学中要积极引入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文章在问卷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预科汉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实验状况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口语教学主要是加强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和训练语言知识转换能力,将辩论作为一种学习的方法引入汉语口语课堂,它能够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口语教学中,教师策略地、适度地实施辩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40名大一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大学生汉语、英语语音敏感性与英语词汇记忆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汉语、英语语音敏感性均对英语词汇记忆有较强预测力。成人英语学习者来自母语的元语言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外语语音加工能力,更进一步影响外语词汇记忆。  相似文献   

20.
蒙古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时会产生许多偏误类型,产生偏误有客观原因如汉语自身比较复杂,也有主观原因如母语的干扰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汉语与学生的母语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教学,同时也应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创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自信、毫无焦虑地参与学习活动,对学生容易泛化及回避的问题加以引导,从而避免其产生偏误,促使留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