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受博尔赫斯影响的当代名作家格非把游戏介入到小说之中,构建了他的“迷宫小说”。本以他的作品《锦瑟》为例,着重挖掘了他的作品里关于时间和梦境的思考和诘问,以及因作品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美学色彩,兼论了《锦瑟》给时下写作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李商隐《锦瑟》一诗的解析,如今以钱钟书赞同的"自叙身世说"和王蒙的"无端"说两种观点最具影响。《锦瑟》与江淹《恨赋》、《别赋》在结构和艺术手法上相似,李商隐"意用事"的方法能够使《锦瑟》达到《恨赋》《别赋》的艺术效果。借助《恨赋》《别赋》来解析《锦瑟》,可知《锦瑟》的主题是"惘然",此可以成为王蒙"无端"说的一种佐证。  相似文献   

3.
《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最富语言艺术魅力的诗歌之一,也是中国旧体诗中最难解的诗歌之一。一篇《锦瑟》倾倒大家,难倒大家。 《锦瑟》何以难解?本文试图通过当代流行的几种语义学理论:指称论,意念论,验证论和真值条件论对《锦瑟》等旧体诗的难解现象作一考察。 下面是《锦瑟》原文:  相似文献   

4.
《西北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锦瑟>新论》论证了“《锦瑟》是一首自伤身世的音乐诗。”宋人有《锦瑟》写了瑟的清、怨、适、和四调之说;梁枢同志在宋人的基础上,仔细地研究了李商隐和音乐的关系,这些资料,有助于李商隐研究的深化;但他认为《锦瑟》就是记载李商隐“能以琴瑟演奏其身世之感”,是一首“音乐诗”,这一结论,却未免根据不足。《锦瑟》是李商隐的名作,千余年来,它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一篇锦瑟解人难”、“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反而吸引更多的人去探索它的本旨。近三十五年来,除了原来的悼亡说、自伤说外,较新的有“倾向李党说”、“遗嘱说”,但这二种立论缺乏根据,本文不再论及。这里,先谈梁枢同志的新论,然后申述我的论点。  相似文献   

5.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除了把李商隐的诗称为西昆不恰当外,指出《锦瑟》的难解,借它来说明他的有些诗的难解。这里想对《锦瑟》诗作一初步探讨。先抄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沦海月明珠有泪,篮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用开头两字作题,不同于咏物诗。锦瑟指瑟上漆纹像锦。《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无端,指没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诗人情志的独创性抒发,翻译诗歌时要求译者最大限度地把原诗的情、意完好地再现出来。《锦瑟》是李商隐极富盛名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两个译者在翻译《锦瑟》一诗时对意象、典故的处理方式探讨了如何尽可能地保留并再现诗歌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7.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这首《锦瑟》是一首抒情诗,抒写因瑟曲而触发的身世之感,当是李商隐晚年的作品。开头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写瑟曲唤起诗人对华年往事的回忆,并因此而产生无穷的怅恨。《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锦瑟惊弦破梦频”。情境与此略有所近。“一弦一柱思华年”大体上相当于白居易的“弦弦掩抑声声思”;所谓“一弦一柱”,无非是“弦弦”“声声”的意思,乃是极言瑟曲对于感情的作用之强烈,是强调之辞。锦瑟每根弦上发出的声音,都令诗人忆起重重往事;他不堪回忆的  相似文献   

8.
蔡宁  孙秋月 《教师》2019,(11):37-38
文章通过探讨格非早期的中篇小说《锦瑟》中的四种意象——时间意象、梦境意象、自然意象和人物意象的深刻内涵,旨在挖掘《锦瑟》这部作品中四种意象背后隐藏的情感,意在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精神追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正视自我价值,反思生命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既费解又耐人寻味,是唐诗中的上乘之作,在诗界久负盛名。千百年来对《锦瑟》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凡读诗者无不喜吟《锦瑟》,借机或诉人生坎坷的寂苦,或寄美人迟暮的悲悯,或发仕途失意的惆怅,或温昔日恋人的旧情,或叹壮志未酬的遗恨……即便是那些走过了大半生的文人,也愿到《锦瑟》的意境里徜徉一番,感沧海桑田,叹人生沉浮。个别曾遇红颜知己的长者吟《锦瑟》时老泪纵横的样子,总比时下里的青年男女爱得“要死要活”要深沉感人得多。我在多年前就试着读《锦瑟》,日复一日,不知读了多少遍,却一直没有读懂。今又…  相似文献   

10.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锦瑟》是大多数人公认的李商隐最好的作品。此诗撷取了首句两字为题,实际上是无题诗。由于此诗婉曲、含蓄,意境朦胧迷幻,很不好懂,又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斯芬克思”之谜。“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本来就这么多弦,这本不是锦瑟之错,但诗人却硬将它埋怨,质问他为何要有那么多弦?无端,“没来由”、“平白无故地”。由于无端,故而无怨,虽无怨却惘然。华年,“美丽的青春”。诗人曾有过…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既费解又耐人寻味,是唐诗中的上乘之作,在诗界久负盛名。千百年来对《锦瑟》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凡读诗者无不喜吟《锦瑟》,借机或诉人生坎坷的寂苦,或寄美人迟暮的悲悯,或发仕途失意的惆怅,或温昔日恋人的旧情,或叹壮志未酬的遗恨……即便是那些走过了大半生的文人,也愿到《锦瑟》的意境里徜徉一番,感沧海桑田,叹人生沉浮。个别曾遇红颜知己的长者吟《锦瑟》时老泪纵横的样子,总比时下里的青年男女爱得“要死要活”要深沉感人得多。  相似文献   

12.
《锦瑟》是李商隐诗中最多义难解的作品之一,这与诗中蕴藉含蓄的语言修辞和大量典故的巧妙运用有密切的关系。从文化解读的视角出发,《锦瑟》之所以最终呈现出一种诗意朦胧多义、诗境幽隐奇缈、情感复杂曲折的艺术特色,其深层原因是儒释道思想对作者创作的交错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锐 《学语文》2011,(4):54-55
《锦瑟》(见卷首)一诗,李商隐在创作时到底想要表达何种情感,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有探究、评价《锦瑟》一诗的权利,其实要读懂《锦瑟》就不能不了解李商隐和牛李两党的关系.就不能不明白李商隐终生仕途失意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晚唐诗人李商隐被称为最擅长写朦胧诗的诗人。他的《锦瑟》所表现出的朦胧之美。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锦瑟》的朦胧主要体现在多义的主题、朦胧的意境、迷离的意象、含蓄的用典和跳跃的结构。形成这种朦胧荚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作者个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陶晓跃 《师道》2005,(4):27-28
“一篇《锦瑟》解人难”(王渔洋《论诗绝句》)。《锦瑟》,李商隐这首七言律诗,仅仅五十六字,却引出历代诗家的纷纭众说,有的以为是歌咏瑟声的“适、怨、清、和”的音乐意境的;有的以为是为一个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情歌;有的以为是诗人悼念亡妻的挽歌;  相似文献   

16.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一曲《锦瑟》,千百年来不知醉倒了多少人.这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又是最难讲解的一首诗.自宋元以来,众议纷纭,莫衷一是.宋刘攽、明胡应麟、清施润章说锦瑟是令狐楚家婢女名,因而《锦瑟》一诗是爱情诗(《中山诗话》、《诗薮》内编卷四、《蠖斋诗话》).南宋胡在说是一种叫锦瑟的乐器(《苕溪渔隐业话》前集卷二十二引《缃素杂记》). 清朱鹤龄说为追怀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英美新批评复义、悖论和反讽等细读的方法,对李商隐的《锦瑟》诗作了新的诠释和批评。文章认为,在《锦瑟》诗中,诗人复杂精细的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学李新 《学苑教育》2012,(12):90-91
从三个方面解读《锦瑟》:逝去的追寻和超然的存在,诗意的悲壮、悲壮的执著,永远的追忆,从而得出结论,《锦瑟》是一首关于“逝去”主题的诗。  相似文献   

19.
本运用英美新批评复义、悖论和反讽等细读的方法,对李商隐的《锦瑟》诗作了新的诠释和批评。章认为,在《锦瑟》诗中,诗人复杂精细的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锦瑟》是一首传颂千古而又历代注家争论不休的古诗,笔者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浅谈对《锦瑟》的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