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科—专业—产业链是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载体,为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机制。从学科—专业—产业链的"知识—人—组织"活动形态来看,知识形态的组织化是知识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趋势。要促进学科—专业—产业链的知识流动,可以构建组织化治理机制,通过模糊组织边界,形成协调管理、交流融合、利益共享的治理机制;通过建立拓展性组织体,形成需求导向、平台管理、资源整合的治理机制;通过构建创业创新文化,形成创新精神为核心、创业文化为载体、学术与产业文化融合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学与企业合作存在障碍的重要原因在于知识没有真正在大学与企业之间无障碍有序流动。知识形态视角下学科—专业—产业链既是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它将相关的学科群、专业群紧紧地连接到一条产业链上,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链状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将成为相关企业技术和人才储备基地,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创新智力支持,同时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教育,学科专业发展提供资金实训场地支持。双方互惠共赢。对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价值取向是实现经济社会价值,基于该取向所形成的迭加糢式要求每个层面都需变革。在协同创新战略驱动下,从基层学术层、大学制度层、教育体制层与创新社区层四方面构建区域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宁波市通过构建学科-专业-产业链.打造多元灵活办学模式、推动宏观管理体系改革、探索建立协同创新高地等举措,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治理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产生区域高等教育治理的协同绩效。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其范畴的逻辑推演至关重要.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范畴包括其逻辑起点--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中介概念一专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规律和高等教育原则,逻辑终点--高等教育目的及实现途径.本文认为找准方法和选准材料是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关键;"吐故纳新"是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论点     
关于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国外学者研究认为,课程国际化包括外语训练、国际区域研究学科的发展过程和"学科普遍化"--学科的全球适应性的推广与验证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人文学科的高等教育实践中,传统教学方式所采取的"教"与"学"的双向模式日益显示出被动性的一面,而"研"与"读"的积极参与和辅助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改善学习效果。鉴于哲学学科理论性、基础性和思辨性等特点,所以其专业的人才培养就需要在"教"与"学"的同时不断强化"研"与"读"培养环节的训练,特别是以经典原著选读来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本文以内蒙古大学哲学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探讨"教—学—研—读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7.
会展艺术与技术应产业催生瓜熟蒂落,成为我国最年轻的高等教育设置专业.该专业对应的是会展产业链展示形象、与受众沟通的中心节点.文章论述了中国会展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及状况,探讨了“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特色课、特色选修课、实践教学课程等的设置.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从对外汉语教育、留学生规模、招生专业三方面对云南与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情况进行梳理,阐述云南—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发展方向,使其更符合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从提升大学生就业可雇佣性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雇佣性的专业建设的制度创新,即专业—产业链。当前存在专业培育产业型和产业培育专业型两种类型的专业—产业链。以浙江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和网新恒天软件以及东软集团和东软信息学院为例对专业—产业链两种类型进行分析,认为专业—产业链实现了资源要素、关系要素和组织要素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目前河南高等教育在发展规模、区域布局、学科设置、服务经济社会机制及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上还存在有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不协调的因素。为此,文章提出推进河南省高等教育实现规模增长、优化河南高等教育区域布局、调整专业设置、完善服务区域经济的配套机制、深化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等措施,以提升河南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河南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