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陆架是大陆自然延伸的部分。我国邻近海域具有宽广的大陆架,其中东海陆架面积最大,包括黄海在内,其面积达90×10~4千米~2。它向东至冲绳海槽左侧的坡折处,最大宽度位于长江口外,东海陆架的平均水深72米,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大陆架之一。陆架上的海洋环流是浅海动力学最重要的内容,人们所说的环流是指在所研究的海区内海水定常流动(即扣除周期性的潮流成分后余下的海水流动部分)的形态。对于特定海域而言,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几十年来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明显,并已威胁到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国家“908”专项的支持下,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蔡椿硕研究员主持了题为“气候变化对中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的科研项目,开展了气候变化对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和评估,提出了海洋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的若干适应性对策措施,以期维护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从月球上看,地球是一个飘浮在白云间的蔚蓝球体,是海洋让它变得如此美丽。海洋,是生命源泉,让我们看到勃勃生机。同时,又让世人感叹她的神秘、她的力量、甚至于她的残酷。面对变幻莫测的海洋,从前,我们祈求妈祖的庇护,今天,我们更崇尚科学。乐肯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9年9月生,1963 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物理海洋专业,主要从事海洋水文学、环流动力学以及海洋灾害研究。现任中国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风暴潮及海啸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 (IAPSO)执委、国际自然灾害防御学会 (NHS)副理事长、《海洋科学进展》杂志副主编。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物理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海洋减灾分中心主任,中国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能源形势逐渐紧张,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国家非常重视油气新区新领域新层位的寻找。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的勘探程度低,之前资料显示存在厚度较大的中生代地层,其构造特征和油气前景一直是我国海洋地质、石油地质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寻找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和新层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实施项目“海洋油气新区调查”中设立了工作项目“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含油气远景调查评价”,  相似文献   

5.
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生态系统(Marine ecosystem)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多样化的自然系统。文章介绍了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近期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重点,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为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生物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岸带资源修复整治是实现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近年来,乳山市按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海域使用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正苏纪兰,男,出生于1935年,湖南攸县人。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海洋之子"。现为973"我国典型赤潮高发区赤潮生消的关键物理过程"及"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其可持续机理"两个项目的科学顾问。苏纪兰长期致力于物理海洋学环流动力学研究。曾主持为期七年的"中日黑潮  相似文献   

8.
机缘巧合,跟随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脚步时光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海洋科研环境并不理想,国民的海洋意识薄弱,国家对海洋研究的投入也较少,直到1999年,那一年有两个海洋"973"项目立项,才有更多的投入转向海洋环流和海洋生态研究,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正是参加这两项"973"的主力之一。周锋研究员回忆初到海洋二所读研究生时。  相似文献   

9.
赫崇本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海洋教育家,中国海洋科学的奠基之一,他开创了中国“水团”研究,特别是对中国黄海冷水团的系统研究;他领导并参与了1958-1960年间进行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积累了中国海洋研究的丰富资料,总结了关于浅海的海洋调查方法;他致力于我国物理海洋科学和海洋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物理海洋科学研究的出色人才,为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海洋渔业3.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松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1332-1338
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发展战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等已经成为热门话题,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在我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大家热议海洋粮仓、远洋渔业、海洋牧场、离岸养殖、冷水团养鱼、养殖工船、透明海洋、智慧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海、从近海走向大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话题和计划的大环境下,从全球海洋角度,将海洋作为一个整体,从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能流和物流的层面探讨海洋渔业资源发展历程和发展出路,提出"海洋渔业3.0"发展计划,旨在探讨建立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关注近海的研究与开发,忽略了对深海大洋的探测与研究,导致我国海洋科技的支撑能力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因此,走向深海大洋,提高探索和认知海洋的能力,是开发利用海洋和综合管控海洋的基础和保障,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首要任务。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最大挑战在西太平洋,西太平洋拥有全球最复杂的环流系统,是暖池的中心区域,是黑潮(一支高温、高盐的西边界流)的发源地。西太平洋拥有全球最深的海域,海底地质过程活跃,海底环境复杂,有丰富的海山和热液系统。另外,西太平洋还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正海洋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海洋之于我们生存的地球,犹如水之于人类。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3月获科技部批准建设,2007年顺利通过验收,2010年、201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瞄准与全球变化有关的重大科学问题,直面国家对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重大需求,立足基础研究,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主攻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注在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洋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  相似文献   

13.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排放到大气层中的CO2等温室气体迅速增加,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过去100年中上升了大约0.6℃.目前温室气体的释放速率仍然在继续增加,导致全球地表温度在过去1000年中以前所未有的速率上升,特别是近30年,每10年大约上升0.2℃.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变暖对生物圈的巨大影响已受到了科学界密切关注,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全球变暖的许多严重后果,但是暖化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更为深远的影响还有待揭示.本文主要关注全球变暖带来的海洋物理及化学变化,以及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它们进行概述,为进一步更准确预测全球变暖对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正>我真的想去海底走一走……到地心旅行,去倾听地球的心跳,寻找地球物理工具,监测地球系统各圈层的脉动,查看丰富多彩的深地世界,这是我追寻的梦!在“我的地球物理梦”主题征文中,张训华如是阐述自己的梦想。他是一名海洋地球物理研究学者,倾半生剑指重溟,倾听海洋呼吸,探寻地球深部奥秘,为海洋描“画像”,为祖国摸“家底”;  相似文献   

15.
我曾在航空科学方面获得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研究的是稀薄空气动力学方面的问题。工作以后兴趣逐渐转向物理海洋学领域。70年代初期从事港湾共振研究,利用核函数及摄动法,成功地得到多港池港湾最低几个共振频率的代数求解方程。随后又从事湖湾环流研究,主要在求解方法上作了一些改进。1979年调入国家海洋局后,主要从事边缘海及河口两方面的动力学研究,采用历史资料分析、专题调查及动力学模式等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人类社会面临全球变暖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严峻挑战。海洋作为维持地球生命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中起着关键作用。印太交汇区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中的热动力引擎所在地,其海洋状态及其变异在调节全球热量分配和气候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际海洋观测计划的重点区域。文章通过回顾20世纪以来在印太交汇区开展的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方面的国际计划,梳理该区域已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通过文献调研分析,进一步量化我国自“十二五”以来通过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印太交汇区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国际合作取得的长足发展,以及由此推动的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引领地位和丰硕的科研产出。结合近10年我国在印太交汇区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国际合作及科考调查取得的经验与问题分析,提出了未来在该区域加强深海观测,开展多圈层、多学科领域交叉合作的国际观测计划框架,突出顶层设计和中国在其中的引领作用的建议,为我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隶属单位。中国科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是根据中国科学院“改造、重组、联合、转制”的方针,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所(成立于1958年)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所(成立于1979年)于1996年3月12日合并而成。在基础研究方面,以“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电离层物理青年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青年实验室”为主体,研究磁共振方法及其应用、原子分子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电离层与电波传播基础理论以及低电离层、中层大气观测;数学物理方程、数理统计、…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当前的海洋生态分类分区工作通过全面梳理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和自然地理特征,将我国近海按照不同尺度划分为若干等级的生态空间单元,有效刻画了海洋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的地理分布特征,对于支撑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海洋生态分类分区的现实意义,回顾了国内外海洋生态分类分区研究和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海洋生态分类分区的实践经验和应用前景,并对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实现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回首一年,一直在装饰着一幅幅恢弘长卷。费尽心血,只为记录历史,见证光荣。记录下他们看尽繁华璀璨,却甘心寂寂于一隅,守着一方清净地,积年不辍。厦门一行,我们拜访了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圣云教授。他是我国海洋鱼类生物学、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生态学和海洋生态系统管理领域的专家,对我国海洋科学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于格  刘光兴  高会旺 《资源科学》2011,33(11):2138-2142
陆架海是与人类活动及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地带,也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域之一。本文针对中国东部陆架海及沿岸地区特点,根据多因子大综合指标原则,整合自然和人类活动对东部陆架海产生的多重压力,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选取生态意义非常明确的指标,构建具有东部陆架海及沿岸地区特点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和预测。计算结果显示,东部陆架海及沿岸区域生态安全总体水平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但该区域生态安全现状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现状,是导致东部陆架海区域生态安全总体水平呈现“较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