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的生命探索也在不断深入。人的生命的长短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早年夭折,有的年过耄耋。为什么人的的寿命有长短呢?怎样计算人的寿命的长短呢?本文想通过对人的年龄的探讨,初涉长寿之道,以裨“生命在于运动”之说。  相似文献   

2.
春生 《武当》2004,(1):57-57
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人们总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于是乎,众多的各色人等,便遵循这一理论指导,纷纷开展体育运动。但是,有不少人的运动之果却是十分苦涩的。因此,有专家建议,应将“生命在于运动”的倡导语,改为“生命在于适度运动”。美国的一位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认为,“运动应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  相似文献   

3.
“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说法没人会怀疑。 如果说“生命在于健脑运动”,恐怕很难让人即刻接受。 但是,倘若我们从人类生命史的角度去看,这一提法也许更合理、更科学、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兆欣 《棋牌世界》2004,(10):41-41
多少年来,人们对“生命在于运动”,这种观点已是深信不疑。然而,柏林科学中心社会研究所瓦格纳博士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人的预期寿命是不能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延长的。  相似文献   

5.
生命=运动+保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时下流行的“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原发于此。生命在于运动自然没错,不运动生命之火就会熄灭,就像不常开的汽车,必然会提前报废一样。但是,运动即使是讲究科学的,也难免不发生损伤和意外。因此,只有积极提倡“生命在于运动+保险”的新观念,大力发展体育保险业,才能让人们在更加安全、更有保障的条件下享受运动的欢乐。  相似文献   

6.
连淑兰 《武当》2013,(6):57
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生生不息的运动,才可以维持健康的生命。然而,从古至今,许多养生学家无不提倡清静养生。那么,究竟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养呢?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处在动静平衡之中,生命既在于运动,也在于静养。在时间分配上,应是三分运动,七分静养,动静相结合。运动锻炼的侧重点是筋、骨、皮,静养锻炼的侧重点是精、气、神。人在运动时,  相似文献   

7.
《生命在于运动》杂志1985年第四期发表白云峰同志的文章提出,“生命在于运动的提法不科学”。作者引用《万氏家传养生四要》(简称《四要》)一书说:“养生方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  相似文献   

8.
从进化论、社会一生态学角度谈环境、步行与健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为模 《体育科研》2009,30(5):12-16
1体力活动与公共健康 长期以来,体力活动都被认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古希腊人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中国也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格言,这些道理可以追溯到文明的起源。大量的科学研究也已证明了体力活动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有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它对于动员群众参加体育活动,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讲生命在于运动时,应该同时讲运动是有规律的。只有探索、认识这些规律,并按此规律去开展体育活动,才能收到多方面的功效。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体育是一门科学,在学校体育中,更要把体育作为科学,动员各方面专家、教师和干部来研究体育,科学地开展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祸起足下     
我和央视新闻主播郎永淳相识于今年扬州马拉松赛之前,又一起经历了4月21日万人参加的这一赛事,共同体会到“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科学”这句话的深刻意味。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个运动迷,我坚信“生命在于运动”是人健康的真理。前年夏天,我突然爱上了一个新的运动项目:“扔石锁”。扔石锁属于危险性运动,不能在人多的地方练,于是,我就把扔石锁的地点选择在小区附近的城河边,那里有一棵大柳树,在大柳树下的草坪上练扔石锁挺合适。  相似文献   

12.
“生命在于运动”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提出的著名论断,确实,经常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灵活关节.改善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谓十,增加肺活量,而且还能使人精神旺盛,心情舒畅,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如今,“运动”已不单是年轻人的专利,同时也成了全球老人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格言,早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可。但不能说所有的体育活动或者一种体育活动不论强度大小,都能给人带来健康。体育活动是刺激身体各器官的手段之一,人们的健康水平取决于体育活动给各器官刺激的强度、活动量及频度(每周次数)的大小或多少。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而人们公认心脏是生命的象征。现代医学证明:体育锻炼使心脏工作负荷加大,心脏血流量增加,提高心肌代谢。系统锻炼后,心肌发达,收缩力加强,  相似文献   

15.
我的邻居王伯,虽已年逾七旬,却仍然精神矍铄,身强体健,尤其是头脑敏锐,非常健谈。在人人视健康为财富,为时尚的今天,老人的健康无疑让周围的人称羡、感叹。所谓“健康有方、养生有法”,王伯是通过什么方法来使自己达到健康的目的的呢?原来,王伯的健康得益于长年坚持的“两抓。”“两抓”就是抓脑的运动(常用脑)和抓脚的运动。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大脑亦如是。读书看报、写作、书法、绘画、猜谜语、下象棋、围棋等,可促使大脑“运动”。王伯爱好广泛,上述的这些内容都有涉猎,且非常精通。除此而外,王伯还喜欢养花、养鱼,从而陶冶性情。大…  相似文献   

16.
于丽萍 《武当》2009,(1):50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揭示了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性这一真理。现代医学证明,运动能增强人的心脏收缩力和血液循环功能,使肺活量和呼吸肌增强,提高神经系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及人体的免疫功能。中医学认为,运动能疏通气血,养血安神。所以,“体宜常动,腰宜常摇”。如能做到夏游泳,冬慢跑,春秋常爬山,天天广播操,则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动形达郁] 吕不韦在“尽数”篇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这是强调“生命在于运动”的东方文化之至理名言,至今仍脍炙人口.他还在“上乘”篇中说:“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即不到老而僵化不要停止运动,没有疾病就不要休息,不到寿终之日就不得舍弃农事.人不锻炼、不运动,必然导致肌体退化,五脏六腑功能紊乱,疾病会乘虚而入.经常运动则精气流行,病无从生.这种动形达郁的主张对养生学是一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人类早已知道体育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有“生命在于运动”之说。因为运动能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并且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过体育运动来治疗疾病,许多学者进行了不少研究,并使之逐步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科学体系——体育医疗。近年来,在体育医疗上又萌发了一个新芽,即内脏运动疗法。据有关报导:“用电疗器刺激颈部两侧的‘内脏运动点’刹时可见腹领以及胸、腹腔脏器在电刺激的推动下出现有规律的运动。”“这是依据生命在于运动的原理,(?)  相似文献   

19.
根据系统科学开放性原理,结构与功能相关原理和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研究、认定推迟人的生理学年龄,是增强体质的标志;根据整体性目的性原理和相关性原理,研究了人的时序、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年龄的联系与区别,研究了健身体育与竞技运动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整体性原理,认为体育运动应包括作为人体主导部分的脑运动,只有脑体结合整体锻炼,才能推迟人的生理学年龄。生命在于运动,生命更在于脑运动!  相似文献   

20.
“黄金分割”——0.618不但应用于建筑、书法、绘画、音乐、摄影等方面,现代人把它放到经商和发展人际关系中加以发挥,而且它和医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锻炼中,充分利用0.618黄金分割律,也具有实用意义。如掌握运动与静养的比例关系。“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获得健康长寿的有效途径;但气功人体科学又提出,生命在于静养,通过静养固本培元,健康长寿。那么究竟是运动好还是静养好呢?应用黄金分割法,动和静之间理应是0.618的比例关系,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大致四分动六分静,或六分动四分静,不失为较佳养生之法。除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