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声乐训练是美声技巧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训练的是演唱者的演唱技能。声乐训练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专业技能,同时还能使学生具备教学、音乐组织能力,综合知识、技能、实践三者为一体。但我们要注意,美声技巧教学培养的是站在讲台教学的人才,而不是表演人才,因此我们更加重视的教学技能,而不是音乐技能。本文主要是针对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为了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重点去探索和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进而进行美声技巧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首先分析美声技巧教学中声乐教学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接着分析当前美声技巧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然后提出美声技巧教学中声乐教学模式的展望与改革,最后提出元认知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一直沿袭着注重学生歌唱技能训练的“一对一”和“小组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系统的声乐理论指导,甚至是声乐理论教学的缺失。因此,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中加大声乐理论课教学的分量,设置专门的声乐理论课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加之声乐教学物理环境受限,声乐教学演唱方式方法远不能适应舞台声乐表演的需求。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的声乐演唱教学急需变革,演唱的内容与形式,方法与表现等需要拓展。本文就此问题,针对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学生声乐演唱拓展训练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对于声乐课的教学模式,有很权威的教学专家为我们研究出了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可他们的教学对象是有一定的声乐演唱功底和演唱天分的学生。而对于入学前没有任何演唱功底,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音准都没有的中职幼师群体,作为一名声乐教师,有责任探究出一套适合中职幼师专业声乐课教学的基本训练模式。文章从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特点、声乐、基本训练模式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对于声乐课的教学模式,有很权威的教学专家为我们研究出了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可他们的教学对象是有一定的声乐演唱功底和演唱天分的学生。而对于入学前没有任何演唱功底,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音准都没有的中职幼师群体,作为一名声乐教师,有责任探究出一套适合中职幼师专业声乐课教学的基本训练模式。文章从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特点、声乐、基本训练模式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中专声乐教学的教学特点,根据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探索出一套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了声乐教学的现状,然后从强化声乐训练、进行戏曲基本功训练、进行舞蹈训练这三个方面讨论了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最后重点研究了声乐教学模式的重定位。  相似文献   

8.
大小课结合声乐教学模式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培养新时期音乐教学人才的要求 ,采用大小课相结合的声乐训练模式 ,有利于树立展示自我的竞争意识 ,有利于营造群体声音环境 ,有利于基本功训练与理论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声乐教学与声乐见习融合为一。  相似文献   

9.
声乐训练是一项整体的活动,是通过语言、共鸣、声门、呼吸等生理元素跟心理状态及器乐、动作等音乐形象共同协调统一而成的,声乐训练中各元素彼此牵制、互相联系,必须实现整体性的协调统一,才能实现最佳声乐效果。所以整体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是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声音训练、心理情感训练、舞台表演训练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整体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谈声乐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行的声乐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众多有关声乐教学的书籍中,往往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阐述如何进行声乐教学。本文是笔者通过对我国著名声乐教育犬师沈湘先生对声乐教学的见解的理解,以及本人多年声乐学习的感受和教学实践的体会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鲍群 《考试周刊》2013,(84):10-10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非常关键。中职学校长期使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非常单一、落后,很多教学训练方法与理念同实践严重脱节,尚未关注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缺乏因材施教。此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变革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制约声乐教学的发展。本文认为在新形势下要改革中职声乐教学模式,创建新型中职学校声乐教学体系,从而推动中职声乐教学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伊犁师范学院新型声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犁师范学院声乐教学一直沿用专业院校教学模式,存在较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针对师范教育的特点,应开设声乐理论课、声乐小课、声乐集体课、声乐表演课,加强艺术实践环节的教学,引入竞争机制,以体现师范性,改变单纯的强调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表演、审美能力。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法相对单一,教学模式相对固定,其教学形式因招生学校培养计划、地方经济状况以及师资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声乐教学的改革也因不同招生学校学生培养模式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一些师生比不足的教学单位,声乐教学改革就会侧重于教法的创新和应用。"循环式"声乐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是基于师生比严重不足而进行的声乐教学改革研究。"循环式"声乐教学模式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跟踪"式培养,并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形成开放的声乐教学课堂,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同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探究声乐教学新方法,促进声乐教学高效课堂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人从事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多年,从教材的选取、声乐训练的过程、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及考试的模式等多方面来看,现在的高师声乐课堂多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一直想要突破的。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还是传承着以往音乐专业院校旧的教学模式,高师音乐学院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的,所以很自然的就把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风格带到了师范院校中,从教学、教材、教法上都没有创新,只是把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方法直接搬到了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课堂。师范专业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师范专业的声乐课堂,不是以培养歌唱家为目的的,而是培养专业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所以要打破原有的,传统声乐教学的上课模式,实现声乐课程的多元化、开放性、互助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扩大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发现力和创造力,重视其师范性、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歌唱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即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目前众多有关声乐教学的书籍中,提到大多的是教师如何去教授学生,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阐述如何进行声乐教学。笔者通过对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大师沈湘先生对声乐教学见解的理解,以及本人多年声乐学习的感受和教学实践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每一位声乐教师都渴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获得完美的声乐演唱能力。因此,高校声乐教师普遍认为将优美的声音,尤其是声乐演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作为声乐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是极其重要的。在声乐教学中歌唱技能的训练无疑是首当其冲的。仔细揣摩,我们发现技能的学习过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高师专科声乐教学应体现师范性,教学模式应突出师范性,强调音乐的普及性和基础性,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此加强声乐理论的教学与技巧训练,加强学与教的紧密配合,促进高师专科音乐教育专业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全球化,世界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我国越来越重视声乐教学。声乐教学的最基本内容包含三部分:视唱、练耳以及乐理,重视演唱技巧教学的同时,也将声乐理论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声乐训练。在声乐技巧练习中,将视唱练耳融合在教学中,不仅实现教学的全面性,也实现教学的理论性与技术性,促使教学发挥出辅相成的作用。文章主要研究声乐技巧训练与视唱练耳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声乐技巧训练中进行视唱练耳的重要性,探究视唱练耳的作用与影响,为声乐的科学性提供借鉴理论,促使声乐训练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9.
影响声乐训练效果的因素有不少,其中对于声乐作品的选择就是其中之一。声乐训练其实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式学习过程,所以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训练与表演,都需要依托于不同的声乐作品之上,而一个正确且适合的声乐作品选择在声乐训练中无疑能起到非常巨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整个声乐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能否选择到合适的声乐作品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高师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中 ,如何培养出适应于基础教育的合格人才 ,关键在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具备。目前 ,各地高师正在进行的声乐教改中 ,以声乐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对高师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师声乐教师需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专业能力。一、声乐集体课的教学能力师范院校培养的是上讲台的音乐教师 ,不能完全照搬音乐院校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而应采取集体课、小组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声乐集体课要求教师必须具备 :1 组织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是声乐教师进行声乐集体教学的首要条件 ,它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