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栋 《今日科苑》2009,(22):118-118
螺杆型长短桩复合地基在工程地基处理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螺杆桩是采用了变截面的构造形状,满足了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和应力分担比及刚度变化的要求,调整了土体与桩之间的作用,桩侧土体应力分担比及应力扩散度提高,桩端荷载减少,使桩身受力与土体受力协调一致。本文针对这种桩体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钱勇  陈海兵  俞峰 《科技通报》2020,36(6):39-44,52
开挖对坑内既有受荷工程桩的影响正逐渐受到重视。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在土体不同开挖深度工况下,桩顶荷载、坑内工程桩与挡土墙的距离因素对坑内既有受荷工程桩内力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体开挖引起坑内受荷桩的有效桩长减小和开挖深度的增加,桩身最大弯矩点下移,距离越小土体侧向位移作用越明显,挖深越大作用越明显。而既有轴向荷载会增加最大弯矩值,但对位置影响有限;当坑内既有受荷桩有效桩长减少到开挖前有效桩长的约一半时,土体新增挖深会显著增加桩身侧向位移,最大侧向位移点下移,随着桩与支护排桩距离减小,桩身弯曲效应相应增加,而既有轴向荷载也会增加弯曲效应,但对最大位移点的位置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土体含水率对水平受荷嵌岩群桩内力和变形的影响情况,本文以贵阳五里冲一边坡支护中挡土墙下的群桩基础为工程背景,采用"m"法来对桩基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基桩顶部、中下部处的弯矩明显受土体含水率影响,处在基岩中桩段弯矩几乎不受土体含水率影响,桩身弯矩峰值出现在桩中部并且其上部、下部的弯矩分别与土体含水率正、负相关;基桩剪力峰值出现在桩身中下部处并且其位置随土体含水率增加而下移,基桩上、下部的剪力分别与土体含水率正、负相关;桩身水平位移与土体含水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一例静力压桩挤土效应的观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鹿群  龚晓南  马明  王建良 《科技通报》2007,23(2):232-237
通过对一例静压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位移的观测,详细分析了桩周土体位移的分布情况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并与他人的观测结果作了比较,首次指出研究静压桩挤土效应需要考虑压桩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载体桩的承载力直接影响着桩的质量,而传统试验的测定又效率低,现提出用多投影寻踪回归(PPR)对桩的承载力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此模型的预测精度高,可以用于载体桩的承载力预测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微型桩系指采用小孔径钻掘成孔(桩径通常在100mm~300mm之间),加筋并通过高压灌浆成桩的支护结构。微型桩群即使用微型桩按小间距密集布置,桩间设置横向联结筋,通过高压注浆固结岩土体,形成一种复合加筋土体,对土体起到支护或加固作用。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区承压水深基坑工程常常遇到基坑突涌问题,针对有较多工程桩的多层地下室深基坑,进行了有桩基坑突涌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基坑突涌破坏模式为土体表面涌水涌砂破坏,属于流土破坏类型,揭示了桩土相互作用机理,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承压水压力的增加,桩顶与土体竖向位移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均呈抛物线分布。由于桩基的作用,黏土层破坏时的水力梯度明显提高,对比无桩软土深基坑在承压水压力作用下的土体变形规律,坑内工程桩的抗拔效应对坑底土体隆起变形起到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复合载体夯扩桩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桩基础的技术,其设计计算与普通桩基础也不一样。本文对复合载体夯扩桩桩距、桩径、桩长的确定方法、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张永凯  许沿  庞军李 《科学大众》2014,(6):174-175,180
结合中电工程海盐风电场项目试桩实体工程,通过沉桩过程中地表沉降、地基土体超孔隙水压力的现场试验研究,获得了挤土桩沉桩过程中地表变形规律、地基土体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消散特征。在临近建筑物保护区域内沉桩须充分考虑沉桩顺序和速率等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土体与桩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体、桩体响应进行监测。以某基坑为工程背景,探讨桩土作用过程中,桩体的位移变化情况,表明:在整个基坑开挖过程中,桩身水平位移变化较小,最大位移点在桩顶,桩水平位移基本稳定,得到的结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基础的形式发展越来越多样化,相对于传统基础的施工,复合载体夯扩桩不论是在技术还是成本方面都有很大优势。文章对某工程实体中采用的复合载体夯扩桩单桩静载荷试验进行数据提取,并建立实体模型进行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为优化选型,建议设计桩长不超过10m,若设计长桩,桩侧摩阻力需折减计算入承载力设计值中,载体直径设计在1m左右。  相似文献   

12.
徐斌  陈赟  张楠  于洋  吕庆 《科技通报》2020,36(4):101-106
抗滑桩是加固边坡的常用方法,不同的抗滑桩设计方案会影响桩加固边坡的破坏模式与稳定性。本文采用数值方法来模拟桩土相互作用,建立了抗滑桩加固边坡的计算模型。通过以坡面位移突变为判据的强度折减法计算加固边坡的安全系数,同时获得加固边坡的破坏模式。以某一土质边坡为例,分析了不同抗滑桩桩径及设桩位置组合下的加固边坡破坏模式,并从抗滑桩桩顶位移的角度来解释加固边坡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抗滑桩的设桩位置对加固边坡的破坏模式起决定作用,不同的设桩位置会产生桩后土体滑移破坏、桩前土体滑移破坏和桩身断桩破坏3种破坏模式;抗滑桩的桩径决定了桩的抗弯能力,从而决定加固边坡在发生破坏时是桩失效还是边坡失稳。  相似文献   

13.
通过载体桩在某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介绍载体桩的机理、设计和施工,并对低应变反射检测进行分析;通过载体桩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案对比分析表明,载体桩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桩—网复合地基软土地基加固方法能很好地提高地基土体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本文结合桩—网复合地基的基本组成,阐述了桩—网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及其显著的应力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载体桩又称复合载体夯扩桩或简称垃圾桩,由于其具有施工工期短、单桩承载力高及造价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同时,由此而引发的许多关于载体桩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倍受人们的关注。文中结合某工程由于桩身混凝土和载体衔接部位处理不当,静载检测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且沉降过大,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和相对的技术措施进行论述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桩土变形连续及协调条件,采用土力学及弹性力学理论分析了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在鼓胀变形情况下桩与桩间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并推导出当桩周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及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经工程实例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引言静压法沉桩由于具有无嗓音、无振动、无污染等优点,并且高强预应力管桩工艺简明、质量可靠、造价便宜、检测方便,故在我省已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就其施工中有关问题作简明介绍,仅供参考。1,预应力管桩的挤土影响管桩在压入过程中要将桩周土向旁挤压排开而占据原来地基土体空间,原来土体受到很大的塑性剪切变形而使土的结构受到很大的扰动和破坏。在软弱土层中,挤土影响主要是桩入土时挤开相应体积的土体,在桩周饱和软粘土中产生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大量的土体位移常导致邻近建筑物基础上抬,结构变形,以及损坏地下管线和设施或边坡失稳等…  相似文献   

18.
压入式沉桩是在软土地基上利用较小的静压力,使桩克服土体的阻力,把预制混凝土桩沉入预定的标高,从而获得较大承载力的桩基工程.结合工程实例,对压入式沉桩的设计与施工作了较全面的介绍,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前,端头井洞口土体加固方法多种多样,文章介绍了采用旋挖咬合素混凝土桩+高压旋喷桩的方法进行了加固,基本保证了盾构机在整个始发和到达阶段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毕利娜  赵珊珊 《科技风》2012,(1):149+154
桩端后注浆是指通过注浆管仅对桩端土层进行后注浆。一般桩端后注浆后其水泥浆液固化不仅会提高桩端土的性状,而且浆液沿着桩侧向上爬升固化泥皮从而提高桩侧土的性状。桩端后漶浆能够有效的加固桩端土体,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