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军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440-440
依据力学中的保势功W=CF^2t(力在保持物体形变势能不变时,不得不消耗的能量)和角动量不守恒定律(一切转动的物体,当转动力矩为零时,转动会逐渐停止),天体公转和自转都必须受到切向力做机械功,才能使它们的角动量守恒,永远转动下去,角动量守恒的条件是公转物体所施加的离心力所做的保势功(自转物体还要包括向心力)要与物体受到的切向力所做的机械功要相等,否则物体的角动量就会改变,直至重新守巨,因此,天体运动要遵循以下一般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2.
你有没有注意过:太阳系里几乎所有天体包括小行星都自转,而且都按照右手定则的规律自转。也就是说:太阳系是个“右撇子”。如果你对宇宙中的天体进行近一步的研究,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天体的公转都是右手定则,仅有少数星体是“左撇子”。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宇宙学家们的解释:太阳系形成之初,它的前身是一团密云,受某种能量驱使,使它彼此相吸,这个吸积过程,使密度稀的逐渐变大,使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原始太阳星云中的质点最初是横冲直撞的,由于彼此相吸,质点聚合,密度逐渐变大,这个过程加速了原始星云的吸积过程…  相似文献   

3.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脉冲星作为宇宙中神秘的天体之一,是形成于恒星爆炸后的致密天体,自转速率最高时可达每秒数百转,并向周围宇宙空间释放辐射束。不过,很多人都不清楚,究竟什么是脉冲星?脉冲星有哪些特性?脉冲星上又发生了哪些趣事?今天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个神秘的天体吧!被改变精度的"时钟"脉冲星被称为"宇宙中的灯塔",它们会从磁场的两极发射出电波,这两股射电波分别指向对立的两个方向,看起来,就如同一根筷子插在  相似文献   

5.
1916年,爱因斯坦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引力使时间、空间弯曲的原理,此后不久,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在求解引力场方程时,提出了宇宙中存在着一种不旋转、不带电、球对称的致密天体——黑洞。关于这种致密天体的形成,一些科学家认为,大质量的恒星在经过超新星爆发后,如果其中心余下的恒星物质质量超过3.2个太阳质量,恒星坍缩的结果便是形成致密天体黑洞。然而一切正规天体都有一个引力作用的极限,黑洞也是如此。当一个黑洞的总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内部巨大引力作用使黑洞里的所有物质都以极大速度向黑洞中心聚拢,最终,所有物…  相似文献   

6.
谢雪芳  雷洁 《大众科技》2011,(12):109-110
伺服电动机又称执行电动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交流伺服电动机要克服自转现象,可通过把转子电阻设计足够大,其目的就是使转子在转动时产生制动转矩,在控制绕组不加电压时,能及时制动,消除自转现象。  相似文献   

7.
专利展示     
风力发电装置 在立方体架子上竖直地安装一根轴.这根轴为主轴。主轴的下方有一个轮子.用电动机带动轮子转动.主轴就会转动。在主轴的上方对称地安装两个轮子.当主轴转动时.在主轴的作用下.两个轮子做圆周运动。由于运动产生了风,靠近主轴的一半轮子受到的风力小.远离主轴的另一半轮子受到的风力大.轮子两边形成力差就会自转.分别带动发电机发电。  相似文献   

8.
时间是天体运动变化的标志: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月亮圆缺一个周期为一个阴历月,公历一个月则是地球公转一周的1/12左右;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太阳处在上中天为12时,在下中天为零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自然界的温度、空气中的含氧量、来自空间的微粒辐射、地球的磁场强度等,也都随之变化;人类在适应自然界这些变化的同时,人体  相似文献   

9.
是谁推动了星球的自转?是谁让自转成为家常便饭,以致我们视而不见?以前,我们人类生活在方圆十公里视野的土地上,每天感受着日升月落,信仰着天圆地方。很久以后,我们终于明白自己原来是在一个球形物体上生活,这个地球不仅围绕着太阳公转,还在拼命自转,这产生了白天和黑夜;一昼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物体转动所具有的轴向稳定性,并借鉴当年安培提出的"分子电流假设"而成功解释磁现象的认识,提出惯性本质的自转说:可将宏观物体看作由无限个绕轴转动的微小陀螺构成,每个微小陀螺转动方向的取向杂乱无章且具有轴向稳定性,取向是沿各个方向均等的。即从宏观上来看,物体沿任一方向就具有保持轴向稳定的特性,所以宏观物体沿任一方向都具有惯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地球的转动导致了时间的流逝,倘若地球倒转,会引起时间的逆流吗?试想,在太空中建造一座城市,既不自转也不绕任何星球公转,那么它上面还有时间吗?应该有。但这里的时间却与转动无关,所以我认为时间和一种"场"有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搅动了一个场,使得这个场进一步影响了时间的维,从而使地球正常转动的那一刻形成了时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宇宙加速膨胀和星系自转曲线异常问题,相应领域每年都有大量论文发表。然而,或许只有学习AlphaGo的"思维方式",像AlphaGo那样思考,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重新研究了束缚态和非束缚态,以及超星系团因光辐射而产生的质量损失与空间膨胀的关系。我们推测:光子和任何物体之间的引力势能为零;光子和任何粒子之间的引力势能为零;因光辐射不断产生质量损失的两个相邻的互为非束缚态的天体系统,它们之间的引力势能并不会因为光辐射损失质量而减小,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引力势能是守恒的。循着这一思路,得到了两个相邻的(互为非束缚态的)超星系团之间的空间膨胀速度和空间膨胀加速度的方程。对于星系自转曲线异常,我们推测:在旋涡星系中,存在空间膨胀;旋涡星系中的空间膨胀沿着始自于星系中心的螺旋方向;相对于同一观察者,上述螺旋方向与旋涡星系自转方向同为顺时针方向,或同为逆时针方向;旋涡星系中的一个天体所在区域的空间膨胀速度与这个天体到旋涡星系中心的距离(中心距)成正比。目前测得的旋涡星系自转速度,应该是旋涡星系的本动自转速度与旋涡星系内的空间膨胀速度的叠加。两个速度叠加后,就会出现我们现在看到的星系自转曲线呈平坦状的结果。从旋涡星系自转速度中剔除旋涡星系沿螺旋方向的空间膨胀速度,我们得到旋涡星系的本动自转速度-这一运动速度仍然符合牛顿经典理论。因此,旋涡星系中的恒星不会从旋涡星系中逃逸。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旋涡星系旋臂的指向一般和星系旋转的方向相反,因此旋涡星系中的空间膨胀沿着的螺旋方向与旋涡星系旋臂的螺旋方向一般是不同的(目前仅发现NGC 4622的旋臂指向就是自己旋转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天体力学中的基本力学模型。研究三个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这三个天体的质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在一般三体问题中,每一个天体在其它两个天体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方程都可以表示成3个二阶的常微分方程,或6个一阶的常微分方程。因此,一般三体问题的运动方程为十八阶方程,必须得到18个积分才能得到完全解。然而,目前还只能得到三体问题的10个初积分,还远不能解决三体问题。由于三体问题不能严格求解,在研究天体运动时,都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各种近似的解法,研究三体问题的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把天体的坐标和速度展开为时间或其它小参数的级数形式的近似分析表达式,从而讨论天体的坐标或轨道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第二类是定性方法,采用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来研究长时间内三体运动的宏观规律和全局性质;第三类是数值方法,这是直接根据微分方程的计算方法得出天体在某些时刻的具体位置和速度。这三类方法各有利弊,对新积分的探索和各类方法的改进是研究三体问题中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土星的卫星之一土卫七体积不大,它的最长部分也才有360千米,不过它的形状十分不规则,自转乱七八糟。科学家以前猜测,它也许是从某个大的天体中分裂出来的,所以才有如  相似文献   

15.
土星的卫星之一土卫七体积不大,它的最长部分也才有360千米,不过它的形状十分不规则,自转乱七八糟。科学家以前猜测,它也许是从某个大的天体中分裂出来的,所以才有如  相似文献   

16.
位梦华 《百科知识》2007,(10S):23-24
地球为什么会有两极呢?这首先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自转着的地球,就像是一个陀螺。陀螺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性,就是一旦旋转起来,其转动轴的方向将永远保持不变。正是由于地球自转轴的方向永远保持不变,所以地球在公转时,  相似文献   

17.
<正>走在晴朗的夜空下,我们会发现,天空中四面八方都点缀着星星。其实,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中的恒星分布并非球形,而是扁平的盘状,大量的恒星组成了星系盘。25年前天文学家发现,从银河系恒星密集的星系盘方向,有神秘的X射线辐射到达地球,而且这种射线能量很高,又似乎弥散在银河系中,十分常见。可是,天文学家却一直难以确定这种X射线到底是什么天体发出的,因为看上去,射线的来源似乎有很多,可是追踪过去,又似乎没有明确的天体。  相似文献   

18.
太阳的东升西落是亘古不变的吗?当你戏言“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时,是否真正思考过这个听似荒谬的问题?太阳的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视角对地球自转的直观感受,科学家在探究地球自转的奥秘时,自然要触及自转的方向问题.在科学家对地球自转原因进行的解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转方向也有改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正就在前不久,科学家发现引力波的新闻刷屏了。这种超越人类经验的存在,却被人类认知,难怪引得众人围观。英国天文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认为这是科学史上重要的一刻,引力波提供观测宇宙的崭新方式,有可能使天文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中,引力波司产生于大质量天体事件(如黑洞合并、脉冲星自转以及超新星爆发等)中,以光速传播,如同石头丢进水里产生的泼纹一样,数十年内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引力波,但都没  相似文献   

20.
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在利用空间物质资源方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月球,平均地一月距离为384402千米,只为地球静止轨道的10倍左右,人类到达月球只需3天时间。月球半径为1738千米,只为地球的27%,月球质量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上无大气、无电离层、无风霜雨雪、无生命、无水,其磁场不到地球的1‰,是一个冷热剧变、非常干旱的天体。因月球自转周期恰好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因而它总是把正面对着地球,使人难见其背面的真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