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报载:前一段十分走红的“点子大王”何阳最近又成为热点人物,媒体纷纷报道:何阳行骗失手,受到法律追究一跑了之。不少人至此才猛醒,原来有些所谓的“点子大王”,很可能只是包装得很高明的骗子而已。在中国市场缺少人才、缺少谋略的情况下,他们应运而生,依靠三寸不烂之舌,为自己换得名声与财富。文章还指出:“,点子大王”一类的人物如今还有不少,而且风头正劲,其中牛皮吹得最大的可能要数何阳。似乎他有“点金术”,那么由他来出点子,多搞活几个国有大中型企业该有多好。可惜他似乎对个体户、乡镇企业、集体小厂感兴趣。他为何…  相似文献   

2.
何阳给人的印象是瘦且高,随随便便的样子,丝毫也看不出他能“口吐黄金”,名动华夏。 然而他的确是名符其实的“点子大王”。他高擎着“思想有价、一计千金”的旗帜走南闯北被称为“当代智多星”,在足迹所至的地方留下一个个“点子”传奇。  相似文献   

3.
大匠不巧     
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策划”,有段时间是个新生事物,但名声不是那么好.因为策划对象经常是媒体.比如,当时的策划名人中,有个“点子大王”何阳,吸引来很多求富无门的人,他也赚了钱.其中一次合作,浙江省宁海县茶院乡后坑李村农民李昌达慕名买何阳的专利,“点子大王”灵机一动,觉得光卖技术不过瘾,就给农民出主意,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招来数路记者,包括央视《东方时空》.新闻发布会后,《不买鞭炮买智慧,农民向何阳预订致富点子》的报道在一些媒体刊出.  相似文献   

4.
“点子大王”何阳,昔日何等风光?“点遍中国”,慷慨激昂。不知他有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把自己“点”进牢房。2001年3月28日,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城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何阳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5万元。新华社为此所发电讯,引题为“诈骗公司巨款用于个人享乐”,主题是“‘点子大王’何阳被判刑12年”。中央和地方机关报采用此则电讯时,多半重新拟制了标题。若将这些重拟标题粗略加以划分,大体可以分  相似文献   

5.
高阳  王强 《出版参考》2009,(1):23-24
张大千终于找到一个“大买主”,这个“大买主”其实也是自投罗网。 上海租界中对杰出人物或者某一行业的翘楚,好以“大王”相称,小则“瓜子大王”,大则“地皮大王”,此人名叫程霖生,他的地产得自父传。程父不知其名,长了一脸大麻子,皆谓之为“程麻皮”,安徽人,身世无可考,有人说是“程大老板”程长庚同族,未可为据。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两年来,已被采用稿件130余篇。在写作实践中,我摸索到提高稿件采用率的四个因素: 一是抓住报道“点子”。如抓住了报道的“点子”,稿件可谓成功了一半。比如近年来,企业竞争激烈,我乡某企业的厂长由于能力有限被精简下来了,他很苦恼,说面子丢尽了。我便抓住这个“点子”,写了篇评论《丢官未必丢面子》,很快在《徐州日报》上发表。二是舍得“割爱”。一些同志写文章,因绞尽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点子大王”的五味太郎,在日本大大小小的书店里,只要有童书区,一定能看到他的作品。据统计,五味太郎的绘本和散文作品就有300种之多。根据五味太郎的定义,绘本是“小孩子也爱读的书”,而非“给小孩子看的书”。  相似文献   

8.
长江日报潘堂林同志在《怎样发现新闻》一书中,有段话给人以深刻启迪:“一名记者,一个星期半个月能抓到一个好线索、好点子、好题目,就是一个好记者;经常有好线索、好点子、好题目,他就会在读者中有名气。一张报纸,一天有个好点子,就会有看头;天天有好点子,报纸就会有特色。”事实确实如此。为鼓励记者多抓“好点子”,多出好作品,办出“天天有好点子”的报纸,张家港日报从去年6月起,在全社开展了以“创四好作品好文章、好版面、好标题、好照片、创特色栏目、创品牌版面、创一流市报”为主题的“四创”活动,动员和组织采编人员每月策划采编1…  相似文献   

9.
2005年2月1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作秀大王”起诉搜狐一案。这位“作秀大王”叫马献青,河南濮阳人。此前,他曾“秀”出过“卖屁股”“征伴侣”“卖孩子”“大耳怪”等热门新闻。“作秀大王”状告搜狐,缘于他策划的一场“街头求助秀”前不久,为救助一位湖北的大肚女童,他搞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策划”,共募捐11万元。这场“街头求助秀”被媒体追踪报道后,也被网站转载。但搜狐网在转载时,因标题的一字之差,激怒了“作秀大王”。  相似文献   

10.
一篇报道立意新、角度新,一张报纸办得活,指导性强,人们常常会称赞说有“点子”。“点子”成了衡量新闻工作者聪明才智的标准之一。《经济日报》工交部主任詹国枢在研讨班上一席关于“点子”的讲话。成了研讨班的热门话题。一、点子的思维规律。1、逆向思维。有一组题为《出售》的漫画。第一幅画面是一位老者牵着猩猩去动物收购站。第二幅画面上却是猩猩从动物收购站出来,正在点钞票。这是运用逆向思维的结果。人们都在考虑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而《经济日报》却做起了“让一部分企业死去”的文章,推出了《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了》的报道。这也是在逆向思维中产生的点子。  相似文献   

11.
当编辑、作记者的,尤其是“大编辑”、“大记者”,都会有人向你讨“点子,要“主意”。到下边采访,通讯员、新闻爱好者前呼后应、谦恭谨肃地向“老师”请教。就连我这个涉足新闻界刚几年的“小记者”外出,也总有那么几个通讯员“李老师长李老师短”的讨几个“点子”,提供点“线索”。回京后,“求教信”也“紧追不舍”。前不久,一位地市报的副总编、两鬓斑斑的老编辑竟然也来信,让我帮他想“点子”,以便为中央新闻单位写点稿子。尝过“为人师”的滋味,欣欣然、陶陶然过后,却又有些话,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作为“点子”提示,有时“一巧拨千钧”,能让通讯员的一篇作品见诸报端,甚至引起某种轰动。出“点子”,概而言之就是提示“新闻线  相似文献   

12.
这些年,在杭甬高速公路、在金温铁路、在我省各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的火热工地上,人们总可以看到一位50岁左右、肤色黝黑、身材清瘦、戴一副眼镜的中年男子,认真地采访着一个个动人的先进事迹,核对着一个个详细的数据。他,就是被我省交通系统干部职工亲昵地称为“交通名誉职工”的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记者俞良训。 已经不知多少个寒冬酷暑了,俞良训总是以执著的敬业奉献精神,栉风沐雨,及时采访报道我省交通战线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已经不知多少个日  相似文献   

13.
范敬宜同志是《经济日报》总编辑,有名的“点子总编”。他那么多鲜活的点子是从哪里来的?去年底在广东韶关市召开的一次研讨会议间隙,我和廖周炎同志采访了这位“点子总编”。他全神质注地听完我们的来意,略加思索后便说:“许多同志都曾问过我这个问题,问我的点子是哪里来的,我说道理很简单,是从生活中来的,从实践中来的,是和同志们一起侃出来、聊出来的。”接着,范老总给我们阐述了许多鲜活点子的酝酿、形成和产生的过程:一、经常议论经济形势。范敬宜说,“我不主张每季每月每周都搞一次报道计划,那很能糊弄人,根据什么红头文件,或者是哪个领导的意图,做个图解式的计划,然后去找几个典型。这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文件、从本本出发。”他主张每月第一周搞一次务虚会,记者和编辑都可参加,不一定谈什么具体题目,而是客观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顾名思义,就是报道内容不是表象的,而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深度的东西,有人把它称为:“难度报道”。正因为难,就要靠规范的策划制度来保证。 何谓策划?策划就是从出点子到实施点子的过程。人们知道,对一家亏损企业来说,如果策划一个好点子可以救活这家企业,对报纸来说,要强化深度报道,提高办报质量,同样需要策划好点子。现在不少报社的老总发出感叹:需要更多的“点子主任”、“点子编辑”、“点子记者”。由此可见,精心策划深度报道是多么重要,一个好点子可以办活一张报纸,一个好点子可以在读者中产生巨大效应。 从五届中国新闻奖评比情况来看,江苏《新华日报》连续赢得5块“金牌”,他们最深的体会就是精心策划。《经济日报》报道为什么在全国读者中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主要一点也是精心策划栏目和精心策划深度报道,其中在一版开设的“旧闻新篇”和二版开设的  相似文献   

15.
当编辑、作记者的,尤其是“大编辑”、“大记者”,都会有人向你讨“点子,要“主意”。到下边采访,通讯员、新闻爱好者前呼后应、谦恭谨肃地向“老师”请教。就连我这个涉足新闻界刚几年的“小记者”外出,也总有那么几个通讯员“李老师长李老师短”的讨几个“点子”,提供点“线索”。回京后,“求教信”也“紧追不舍”。前不久,一位地市报的副总编、两鬓斑斑的老编辑竟然也来信,让我帮他想“点子”,以便为中央新闻单  相似文献   

16.
一次,几个乡镇报道组长聚在一起切磋技艺,最后得出结论,要多用稿,关健是要有新而奇的“点子”。但当他们谈到一位“点子”“特”多的同道时,大家脸上又露出鄙夷之色。缘何?原来那位“同道”常常因“点子”而设新闻,用稿虽不少,落下的名声却不怎么好。要上稿子的确须凭“点子”,但“点子”须从新闻而来:倘若写新闻只不过是找例子填充观点,新闻工作岂不太简单了吗?新闻也变成了一种存在于客观事实之外,只是用事例加以验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诗圣杜甫说:“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那“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刻苦精神,不知感动了多少写诗和读诗的人,1300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而中唐诗人贾岛的“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故事,更是千古传诵的写诗一绝,一个“敲”字写出了夜静更深老憎归来的声音与形象,比原来的“僧推月下门”不知妙了多少!从此,反复“推”、“敲”便成了写诗的人必备的条件之一。“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的这首名诗中的那个“绿”字,也留下了一段反复修改…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时,一家报纸在三版偏头条位置发表一篇通讯,《副教授——“鸡司令”》的标题赫然醒目,文章并说:“副教授,是个堂堂正正的学术职称;‘鸡司令’,是个土里土气的乡间戏称。可是在他身上,这两个称呼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了。”看来,作者和编者是有意用戏称作标题的。这使我联想到别的报纸上出现的“猫大王”、“乌龟大王”等标题,觉得有必要议一议。  相似文献   

19.
点子三题     
近期一些新闻刊物“点子”说越来越多。也想凑凑热闹,就编辑的“点子”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拟了个题目叫《“点子”三题》。即编辑如何“想点子,出点子,抓点子。”点子——并非总编的专利“总编辑的主要任务是出点子”。这是《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的名言。这种提法已得到新闻界  相似文献   

20.
“点子”是漫画构思的核心,是漫画家进行加工、提炼素材和创造漫画艺术形象的主意和办法,它集中突出地体现在两个字上,即:奇和巧所谓奇者,就是“奇思妙想”;巧者,即“搭配巧妙”。任何艺术,在其构思过程中,都要有点子,相比之下,漫画的“点子”显得更为重要。它最终和最高的目标是带来“笑”的效果,这个“笑”就来自于对题材的搭配和重组上。“点子”的高明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幅漫画作品的优劣。一个成熟的漫画家,在经营“点子”时,他总是横向纵向和多向地思维,打开和启动所有的漫画元素,然后在其画面上“再造新的生活”。这其中有一脉相承的东西存在着,即“不可能与可能”。如把猫和老鼠组合成一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