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旋  罗小平  郭川 《内江科技》2011,32(12):128-128
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长兴组层序格架内沉积相进行研究,得出: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研究区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等相带;上部三级层序HST时期,与下部三级层序HST相比,还发育局限台地相,其中台缘礁滩和潮坪相,以及台内礁滩相为有利相带。研究区西南部台地2个三级层序HST时期,礁滩体发育表现为不同的特征,下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生屑滩更为发育;而上部三级层序HST时期,生物礁更为发育,且具有向研究区东部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岳文成 《内江科技》2011,32(11):136-136
根据元坝地区内岩石学特征、沉识拘造、古生物类型,结合测并、地震等地球物理标志综合分析.认为元坝地区长兴组的碳酸盐岩地层属于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进一步将碳酸盐台地划分沩局限台地、台地边缘、台地边缘斜坡和陆棚4个相带,各相带的亚相和微相根据其自身的组合特征可再行细分.  相似文献   

3.
李航 《内江科技》2013,(6):175-176,188
本文针对当前川东南地区寒武系地层的沉积相发育规律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大量有关研究区的文献资料,在弄清川东南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作用史以及地面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岩心的岩石学、沉积构造和生物组合等特点,将研究区寒武系沉积相划分为局限台地相、陆棚相、盆地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局限台地相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内滩亚相、泻湖亚相、潮坪亚相。同时开展了对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描述的研究分析工作,研究了沉积相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的勘探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古沉积背景、岩心观察、测、录井资料等对刘庄地区刘9断块区开展单井相、测井相、剖面相以及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确定了刘庄地区沙二下主要为三角洲~漫湖沉积环境,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水道侧缘溢岸沉积、滨浅湖的泥质浅滩、砂质浅滩、洪水水道间的漫溢沉积等,为后期开展相控砂体展布特征研究以及油气分布特征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冀冬生  谢锐杰 《内江科技》2009,30(11):106-107
本文根据测井、录井及岩芯分析资料,结合区域构造和沉积演化特征,对苏里格气田苏10井区盒8段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盒8段为一套辫状河向曲流河过渡的河流沉积,主要发育曲流河河道、堤岸、河漫滩亚相和辫状河河道、河漫滩亚相及相对应的微相,并对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盒8段沉积模式,为寻找该地区的有利勘探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魏三妹  吴剑 《内江科技》2010,30(1):96-97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域构造概况、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认清了辽河油田台一块Es1Ⅱ和Es1Ⅰ油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认为油组储集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其沉积微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微相。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得出研究区该时期存在双物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刘照辉 《内江科技》2011,32(2):140+197-140,197
辽河油田东营组为滨浅湖沉积环境,属于鸟足状三角洲沉积模式。依据沉积标志将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间三种沉积微相类型,本文对不同相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相带与油层出砂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东营组沉积微相决定了储层的物性和孔隙结构,进而决定了不同相带油层的出砂规律,其中河道间砂出砂最重,累计出砂与时间呈乘幂关系;其次是河口砂坝,累计出砂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水下分流河道出砂最少,水洗5~10年后,累计出砂量与时间呈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徐州市沛县地区作为研究区,运用支持向量机(SVM)对研究区多时相TM/ETM+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分类精度。在此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研究区近10年来的土地覆盖变化和景观生态格局变化作了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最后根据研究成果,对研究区的发展提出一些有效性建议,以期能够对研究区快速、可持续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惠民凹陷田家地区沙二上亚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三角洲平原细分为分流河道、河道边缘和洪泛平原微相,三角洲前缘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并系统地总结出不同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描绘出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的平面展布。结合实钻井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是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0.
新疆哈得逊东河砂岩油藏自投入开发以来,经历了几个投入开发调整阶段,总体平均含水上升率比较低,但是外围两相区总体含水上升较快,因此本文以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对油藏不同区域内单井含水率变化特征以及油水两相区含水上升率进行了研究,进而对油藏油水两相区的开发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油藏油井可分为纯油区边水侵入型,油水两相区底水缓慢上升型以及油水两相区底水锥进型,其两相区开发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濮城油田卫42块沙三中3-4油藏为研究对象,以静态地质数据库为支撑,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集合区块生产动态,开展油藏工程研究,修正数值模拟模型,提出根据沉积微相在空间上不同相带的组合关系,进行空间相控布井。研究成果在油田的开发调整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娣 《内江科技》2013,34(5):13-14
本文依据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坨71断块进行沉积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坨71断块沙三下亚段砂岩储集体是由北部陈家庄凸起供给物源,由北向南快速堆积的深水水下浊积扇体,其主体为中扇水下辫状水道。其中扇中辫状水道微相、扇根主沟道槽微相是储层较发育的相带。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四川地区1982-2006年的GIMMS NDVI数据集、植被类型数据集,运用MVC法、一元线性回归法、分维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季节、年际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初步揭示了研究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地区植被覆盖度以2%/10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P0.05)。1982-2006年间,四川地区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在春季,四川地区植被生长季在提前,其植被覆盖度以0.6%/10a(P0.05)的速率在增长,针叶林、栽培植被、阔叶林、灌丛、草丛、草甸和沼泽植被等生长季提前的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比其他类型的植被更加迅速;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夏季,只有沼泽植被的植被覆盖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辽宁地区黄土-古土壤序列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上发育的土壤磁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详细阐述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关系。说明了各影响因素与磁化率的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北方13省1982年~1999年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植被覆盖变化研究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占据着的重要内容。北方13省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和过渡性明显,植被类型多样,是我国境内对全球变化反应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地带。研究该地区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总体特征以及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本文基于NOAA/AVHRR NDVI数据,气候和土地覆盖数据对北方13省地区1982年~1999年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年间研究区植被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植被平均NDVI生长季增加了11.69%。春、秋两季植被增加趋势最为明显。植被变化与气温相关性显著而与降水无显著相关,气温升高引起的生长期提前和生长季延长是植被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类活动等非气候因子是影响植被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人类一方面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改善植被状况,另一方面不合理的活动又导致部分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研究区植被像元的NDVI有18.24%的面积显著增加,0.24%显著减少,其中耕地、草甸、草原和落叶阔叶林四种植被类型植被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陈恩  李维锋  张宇坤 《内江科技》2010,31(4):103-103,88
在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重7井区克上组沉积微相特征及油气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百重7井区克上组为一套冲积扇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体,发育碎屑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问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微相。研究区油气分布主要受岩性和物性控制,局部被断层遮挡,储层物性和舍油气性受沉积微相的控制。通过对沉积微相和油气分布的研究,可以为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取自贵阳花溪地区改毛剖面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碳、氧同位素测定,利用所测数据建立相应的演化曲线.根据曲线变化情况,结合地质背景与岩性,着重探讨碳同位素变化的环境原因,并对研究区该时期古环境进行分析解释.研究表明,早三叠世初期,该地区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但在Griesbachian早期有一次短暂恢复,而后又进入长期低迷的缺氧环境直到Smithian中期.  相似文献   

18.
北方农牧交错区降水过程的持续性特征与干旱发生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瞳  黄河清  闫慧敏  贾静 《资源科学》2012,34(5):940-947
过去50多年来,环境脆弱的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区域增温明显且干旱频发,对生态系统和农牧民的生计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认识该区域降水过程的持续性特征对准确预测未来可能面临的灾害事件及政策调整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时序距平分析法与基于分形理论的重标极差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详细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地区6个站点1956年-2009期间降水变化过程及其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过去54年间的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与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基本一致,但春季降水量略有上升;在1年与5年时间尺度上,年降水量和各季节降水量变化均呈剧烈波动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在5年时间尺度上,Hurst指数在整个研究区域上的平均值比其在1年时间尺度上的平均值更接近于1.0,即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降水过程的自相关性、持续性增强明显。在10年尺度上,研究区全年少水期的出现即距平值为负值的持续时间长约10年,而春季少水期出现的持续时间则可能长达20.30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取心井岩心样品的薄片、扫描电镜以及DST测试等资料分析,对Birsa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Upper和Middle Birsa砂岩储层品质好,表现为较高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具有高孔隙度、中渗透率特征。在Middle Birsa古地貌恢复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岩样沉积构造相标志,提出了研究区沉积模式、并进行了单井相和平面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井区为潮汐水道沉积,与其岩石学特征、较好的物性特征是一致的。对取心样品的敏感性实验表明,Upper储层具有速敏、盐敏和碱敏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任翔 《内江科技》2009,30(11):104-105
本文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的泥岩颜色、岩性特征、粒度分布、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相分析的研究,确认该工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6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砂体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根据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不同时期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模式,分别为指状砂体模式、朵状砂体模式、坨状砂体模式三种,为储层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