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尔曼是当代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理性选择理论从个体行动者与法人行动者出发,试图整合社会学理论的微观主义与宏观主义,在社会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对科尔曼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对理性行动者的微观分析,认为他的理论忽视了社会关系网络对个体行动以及社会行动的制约作用.他的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是其社会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重新研读本书,来剖析其中关于宏观制度的形成、特点、功能等方面,期望对科尔曼的制度思想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趋向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学研究视角从宏观到微观的转换,当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重心也从过去的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的社会功能等宏观课题转向学较以及班级中的一系列微观课题,其中班级的社会学研究、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以及课程的社会学研究就构成了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三大热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学者对中小学教科书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层面的探讨包括教科书的功能和地位、教科书制度建设、教科书的结构以及教科书的评价等;微观层面的探讨包括教科书内容的社会学分析、教科书插图研究、教科书的话语呈现方式研究以及从文化角度对教科书文本所呈现的内容进行分析等。站在当前课程改革的时空里,解读我国学者对教科书的研究,发现其中表现出一些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萃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发表钱民辉《教育变革动因研究:一种社会学的取向》一文。文章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以学校组织为线索,以文化和社会为背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教育变革动因进行四个层次的研究。文章首先把教育变革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前者往往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社会学学科,曾达到其本土化的高峰。这一方面表现为,当时的中国社会学学者与国际社会学界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学家对学科的本土化发展做了宏观的把握与细节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三种重要的专业期刊,《社会学杂志》《社会学界》《社会学刊》发挥了社会学本土化的载体作用。通过对三份杂志的考察,可以深化我们对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早期尝试的理解,并可由此对当下的中国社会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顽主》《甲方乙方》《私人订制》都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故事模式。三个剧班的演出目标和表演者需求各有所异。《顽主》借该模式呈现纷繁的社会现象,表达现代都市人的焦虑。而作为贺岁片的《甲方乙方》是一个圆梦游戏,《私人订制》则是梦的拆解。这一模式实际上模拟了“造梦机器”电影的拍摄过程,甚至模拟了日常生活运作,具有元语言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情感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来发现学校教育中的情感现象与问题,阐释学校教育中的情感与宏观、中观和微观社会之间的内在互动机制,找寻学校教育中的情感及情感教育问题解决的社会策略.其研究内容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进行探讨.教育情感社会学拓展了教育社会学和情感社会学的研究空间,凸显学校教育中的情感及情感教育教学问题的社会性根源.  相似文献   

8.
《道德经》作为学术论著有了归纳、演绎、类比的逻辑推理链;其章法的宏观、中观、微观结构随通行本、帛书本、楚简本的不同而呈现严密、松散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010-2011年《新闻联播》有关日本的新闻播报文本进行内容分析,试图揭示《新闻联播》常态报道下呈现的日本形象。  相似文献   

10.
时代的发展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首先要完成自我转型,成为合格的创新型教师。《论语》记载了很多孔子在宏观教育层面和微观教学层面的创新活动,为高校教师实现自我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