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晋 《语文天地》2010,(5):68-69
许多语文名家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曾经使用的几种设计导语的方法.请同行赐教!  相似文献   

2.
于漪,中国教师的典型代表,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与时俱进的完美体现者。她将她一生的心血都放在了教育事业上。于漪的教学,可以说把传统的教学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又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统一。她对每一课的精心设计,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对一句话的剖析和欣赏,都明显带着于漪特点。在此,我仅以我个人的观点谈谈于漪老师在教学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是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名校名师     
“教了一辈子遗憾的课”于漪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前辈、著名的特级教师,是全国语文界的一面旗帜。有人评论于漪说:“于教师的课很难学,因为她的教学没有模式和程式,天马行空,左右逢源”。于漪老师在1978年就被评为特级教师,在她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每天都有人去听她的课,所以她说,她每天都上公开课,就连早读课也不放过。一位年轻老师,从1976年开始,随堂跟踪听了于漪3000多节语文课,最深切的感受是,于漪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教第二、第三遍,也绝对不重复,每节课都是一幕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于老师说她…  相似文献   

5.
早就听一位老师说过,爱听于漪老师评课并且期望自己的课被于漪老师点评,因为她能切实地让你知道得失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去年,笔者听到了于漪老师对“民族精神教育与语文教学”五节课的点评后, 深有同感。她这样评“思考的跨越”一课:能从思维的角度去启发学生,选择的是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男子110 米跨栏比赛中获奖的事例作议论文写作的材料,很有  相似文献   

6.
于漪老师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中信守的一个理念是"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她认为教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未来".经约,我有幸拜访了已经是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于漪老师和蔼可亲,在说到教师和教育事业时仍然激情四溢,并且始终为她钟情一生的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工作着、忙碌着.谈话中透出的她对学生的挚爱情怀,对事业的入迷钻研.对教育的深入思考……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早就听一位老师说过,爱听于漪老师评课并且期望自己的课被于漪老师点评,因为她能切实地让你知道得失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去年,笔者听到了于漪老师对“民族精神教育与语文教学”五节课的点评后,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8.
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引导学生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军的第一步。它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相似文献   

9.
张庆 《江西教育》2009,(1):58-59
于漪老师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中信守的一个理念是“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她认为教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未来”。经约.我有幸拜访了已经是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于漪老师和蔼可亲.在说到教师和教育事业时仍然激情四溢.并且始终为她钟情一生的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工作着、忙碌着。谈话中透出的她对学生的挚爱情怀,对事业的入迷钻研.对教育的深入思考……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语文课的开端一导语,可见它的重要性.纵观一些富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他们总是精心设计教学的突破口一导语,于漪教师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语,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也有一些最基本的、最常用的.  相似文献   

11.
好的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于漪老师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语文课的开端一导语,可见它的重要性.纵观一些富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他们总是精心设计教学的突破口一导语,于漪教师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语,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也有一些最基本的、最常用的.……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语课的开端一导语,可见它的重要性。:纵观一些富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他们总是精心设计教学的突破口一导语,于漪教师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语,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也有一些最基本的、最常用的。  相似文献   

14.
于漪老师是语文教师的标杆,学习于漪就是要追求一种高境界的教学生命状态.她锐意创新,做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者;她对学生倾注了爱,并且满是智慧;她学无止境,精益求精地增强专业实力;她的课浑然天成,融进生活,触目所及皆语文.  相似文献   

15.
时小燕 《考试周刊》2009,(47):229-229
于漪老师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语,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引导学生的话。一堂精彩的、有效的语文课离不开这一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创新性的导语。导语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兴奋点.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重要教学步骤。设计一个良好的导语,对于整堂课的“定音”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一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善于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思维的发条,使它旋转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①综观于漪老师执教的许多课例,她既教文又教人,进一步厘清语文教学中的"核"与"壳"的问题,坚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重构文本,突出核心教学价值于老师每教一课,她都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进行反复研读,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针对《晋祠》这  相似文献   

17.
写文章讲究一个好的开头,这样方能紧扣读者的心弦;讲课也要有一个好的导语,这样才能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形成进攻型的学习状态。上海的于漪老师喜欢根据不同的情况巧设不同的导语,显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一、导语中寓“情”  于漪老师提倡情感教学,注重以情动人,把情感看作课堂教学的灵魂,故而其导语设计也情意盎然,极富感染力。  如于老师在教授《茶花赋》时是这样导入的:“今天,我们学习《茶花赋》。这篇散文是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赞歌。祖国,一提起这一神圣的字眼,崇敬、热爱、自豪…  相似文献   

18.
导语是一节课的序幕,是教师上课前用来引入新课、奠定课堂情感基调的话语。一堂精彩的、高效的语文课,离不开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创新性的导语。导语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重要教学步骤。于漪老师曾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设计一个良好的导语,对于一堂语文课来  相似文献   

19.
情景再现去年6月,我校请于漪老师作了一场报告。与其说是报告,不如说是于漪老师与我们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75岁高龄的于漪老师神采奕奕,激情满怀。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她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结束的时间到了,仍然意犹未尽。光是这种人格力量,就使在场的每一位教师折服。即便这样,于漪老师还反复说:"我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相似文献   

20.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