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赤壁赋》作为经典名篇,被收入统编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语文版、沪教版、鲁教版、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之中。自新课改以来,《赤壁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展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可以如何改进?基于以上思考,笔者收集了13则具有代表性的课例(其中,11篇为教学设计,1篇为教学思路,1篇为教学实录)[1],首先从教材编排、教学目标预设、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四个方面对《赤壁赋》的教学进展情况进行梳理,再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探寻更合理、科学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粤教版)必修(全五册)部分(以下简称“粤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于“参考阅读”、“基本阅读”、“扩展阅读”三个栏目共选编作品131篇(首),其中中国作品114篇(首),外国作品17篇(首)。选文特色鲜明、价值取向独特.无论对教材编选,还是对语文教学,粤教版语文教材都给人较大启发。  相似文献   

3.
《我的家在哪里?》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①的一篇课文,反复研读这篇课文,总觉得这篇课文有三处语言表达有问题。此感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4.
教本教本,教学之本。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兼语文月刊杂志社社长柯汉琳教授主持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粤教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广东省内有一百多万高中学生选用。本刊自本期起,开辟专栏,构建互动平台,与全省语文教师一起探讨怎么样教好《语文》、学好《语文》,促进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如果你是高中《语文》任课教师,请告诉本刊:你怎么样教好《语文》?你的学生怎么样学好《语文》?可以是对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也可以是一堂课的教学实录;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教案,也可以是一篇课文的练习设计;可以是对教材的批评.也可以是对教材发展的建议……只要是你的研究所得。本刊都将无限欢迎。  相似文献   

5.
史铁生 《中文自修》2007,(11):50-51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粤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材第28到31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为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的学习打下基础。空气是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试论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月刊》倡导创建新粤派语文。我觉得新粤派应该是立足新课程实验,以粤教版教材为依托,融入岭南文化、反映汉语言特征、符合高中学生认知心理和适于高中学生个性化选择,突出阅读,强化活动,探索和总结出实用高效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流派。其最核心内容之一是粤教版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即继续进行粤教版必修和选修教材的编写与完善;探索和总结出与粤教版教材相适应的实用高效的教与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教委所推荐、黄光硕先生主编的职业高级中学教材《语文》(1—4册),仍采用单元编排体系。每册共编排八个单元,且每册各有一个文体重点。如第一册的文体重点是记叙文,第二册是说明文,第三册是议论文,第四册是应用文。每个单元都编排有以下三种课文:教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且按如下比例安排文章:教读课文两篇,课内自读课文一篇,课外自读课文三篇。 关于课内自读课文在这一教材体系中的作用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处理是两个紧密相联的问题。前一个是认识上的问题,后一个是实践上的问题。前一个是针对教材,后一个是针对教学。正确认识课内自读课文在这一教材体系中的作用,有助于正确处理第二个问题。所以,对课内自读课文在这一教材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评价 ,理解把握课文涉及的感悟生死和亲情的内容 ;体会几处景物描写的情味 ,品味评价作者沉静、抒情、创新的语言。二、课时安排1 课时 :一课时。2 课型 :感悟鉴赏课。三、预习要求1 结合文前“自读提示”和课后题 ,阅读课文 ,初步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相似文献   

10.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等。还有散集《爱情问题》《学习对话》等。  相似文献   

11.
万桂园 《新教师》2023,(2):37-38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经典课文,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跟统编版教材的编排意图不符,不利于语文要素的落实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试着从“关注编排意图,了解册次变化;关注课后练习,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思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教出新内容、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正>(课前,投影史铁生追寻生命意义的文字,配乐滚动播放,营造出理性沉思的教学情境……)一、导入新课思考生命往往是从经历苦难开始的,但并非在苦难中忍受煎熬的人都能从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他必须是生活的勇者和人生的智者,史铁生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重的作家。为什么他会具有比他人更为深刻的生命体验呢?(生答后老师明确)他年轻时双腿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  相似文献   

13.
罗诚 《文教资料》2011,(12):64-65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在教材的编排上体例清晰、内容丰富,但存在个别篇目标新立异、缺乏典范、理解难度偏大等缺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者提出可以通过调整教学顺序,大胆取舍文本,挖掘教材中易忽视的内容实施板块教学等方法,以重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方法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王进禄 《现代语文》2009,(11):109-110
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是铸造受教育者的灵魂,让他们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十分注重对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挖掘,注重在语文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现就近年所写教学案例中选出《我与地坛》(节选)一例,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5.
陈婷 《现代语文》2014,(8):27-30
《愚公移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经典文言文,自1935年入选初中国文科教材《国文百八课》以来至建国后,长年入选初中苏教版、人教版、沪教版等教材。尽管对《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内容存在诸多争议,但文章背后经久不衰的价值奠定了其长期立足于教材编制的地位。本文就教学一线教师及教学专家对《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在文本解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丰富和完善《愚公移山》的教学,为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科学地解读文本和进行教学提供借鉴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6种版本教材编排"测量物体的密度"内容存在异同状况。人教版、苏科版、教科版、沪粤版教材均设置了测量物体的密度的学生分组实验;沪科版、北师大版教材没有编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研究6种版本教材的编排特点,可以使我们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17.
文中就现行沪科版、粤教版、鲁科版、教科版和人教版五种版本教材中的牛顿第三定律实验探究内容的编排作分析比较,以供一线教师教学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四年级《热》单元的内容,前三课分别是《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本课以这三课为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证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进而认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松鼠》是法国作家布丰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安排在初中语文义务教材版第一册第五单元,是一篇教读课文,上承《春》、《济南的冬天》两篇写景散文,下跟《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一篇知识短文,处于由知识学习向知识运用的过渡位置,依据本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特点。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如下: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述事物的方法。 2.理解和初步掌握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观察所得。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散文<我与地坛>(板书课题). 这篇课文我读过、教过多次,但每一次与它接触,就好像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