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前夕,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笔者在北医六院见到了张津萼老师。张老师很忙碌,正和她的助手给一个孩子做心理治疗。笔者很惊讶地发现,在走廊里等待做心理治疗的病人竟有许多是孩子——初中生、高中生,抑或孩子本人没来,其父母替孩子前来咨询。有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孩,焦躁不安,已经两个多月不能安然入眠了。另一个男孩,也即将参加高考,他母亲说,这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棒,从小学到初中总是年级前五名。上了高中后,成绩渐渐下降,高三已下降到年级十几名。年级十几名,这是很优秀的成绩。但他父母看到的只是他成绩的下降,并不满意,给孩子买了很多的教辅书,希望他能有一个飞跃。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孩子突然变得很烦躁,不能看书,也不能睡觉。孩子的母亲叹息,他们现在对孩子已经没有过高的期望值,只要他能回到过去的状态,健健康康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还有一个初三男孩,聪明过人,可是就是不爱学习。父母自然很伤心,训斥有加。但令父母始料不及的是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拒绝和人沟通交往,包括父母同学,和谁都不说话。父母这下急了,不知如何是好。在治疗的间隙,张老师来到走廊上,耐心而温和地回答家长们各种各样的询问。张老师说,现在孩子的学习和其他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特别是在少年时期,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如果家长有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本刊特约张老师给家长们讲讲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此期所刊为《称职父母训练》(中)。  相似文献   

2.
春节前夕,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笔者在北医六院见到了张津萼老师。张老师很忙碌,正和她的助手给一个孩子做心理治疗。笔者很惊讶地发现,在走廊里等待做心理治疗的病人竟有许多是孩子——初中生、高中生,抑或孩子本人没来,其父母替孩子前来咨询。有一个即将参力口高考的女孩,焦躁不安,已经两个多月不能安然入眠了。另一个男孩,也即将参加高考,他母亲说,这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棒,从小学到初中总是年级前五名。上了高中后,成绩渐渐下降,高三已下降到年级十几名。年级十几名,这是很优秀的成绩。但父母看到的只是他成绩的下降,并不满意,给孩子买了很多教辅书,希望他能有一个飞跃。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孩子突然变得很烦躁,不能看书,也不能睡觉。孩子的母亲叹息,他们现在对孩子已经没有过高的期望值,只要他能回到过去的状态,健健康康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还有一个初三男孩,聪明过人,可是就是不爱学习。父母自然很伤心,训斥有加。但令父母始料不及的是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拒绝和人沟通交往,包括父母同学,和谁都不说话。父母这下急了,不知如何是好。在治疗的间隙,张老师来到走廊上,耐心而温和地回答家长们各种各样的询问。张老师说,现在孩子酌学习和其他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特别是在少年时期,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如果家长有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本刊特约张老师给家长们讲讲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此期所刊为《称职父母训练》(下)。  相似文献   

3.
春节前夕,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笔者在北医六院见到了张津萼老师。张老师很忙碌,正和她的助手给一个孩子做心理治疗。笔者很惊讶地发现,在走廊里等待做心理治疗的病人竟有许多是孩子——初中生、高中生,抑或孩子本人没来,其父母替孩子前来咨询。有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孩,焦躁不安,已经两个多月不能安然入眠了。另个男孩,也即将参加高考,他母亲说,这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棒,从小学到初中总是年级前五名。上了高中后,成绩渐渐下降,高三已下降到年级十几名。年级十几名,这是很优秀的成绩。但他父母看到的只是他成绩的下降,并不满意,给孩子买了很多教辅书,希望他能有一个飞跃。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孩子突然变得很烦躁,不能看书,也不能睡觉。孩子的母亲叹息,他们现在对孩子已经没有过高的期望值,只要他能回到过去的状态,健健康康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还有一个初三男孩,聪明过人,可是就是不爱学习。父母自然很伤心,训斥有加。但令父母始料不及的是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拒绝和人沟通交往,包括父母同学,和谁都不说话。父母这下急了,不知如何是好。在治疗的间隙,张老师来到走廊上,耐心而温和地回答家长们各种各样的询问。张老师说,现在孩子的学习和其他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特别是在少年时期,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如果家长有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本刊特约张老师给家长们讲讲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将分期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和骄傲,因此,凡为人父母者,都非常注意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实在生活中,教育孩子的机会无所不在。在我女儿6岁那年,一天,她的门牙摇晃起来。她很害怕,跑来告诉我。我微笑着告诉她,等她的乳牙全部换成新牙,就意味着她从幼儿开始成长为少年了。这是人生的一项重大事件,就连牙齿仙女也会来给她庆祝,还会送给她礼物。  相似文献   

5.
当孩子进入中学,你会发现孩子不再是以前的乖宝宝了。他们不再愿意做父母的“小尾巴”,不再把父母的话奉为圣旨。他们更喜欢与同龄人呆在一起,更喜欢参考同龄人的意见。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会与同龄人在一起,他们不得不考虑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得不面对同龄人施加的种种诱惑。此时孩子也就进入了我们常说的“少年叛逆期”。可是,少年毕竟还是孩子,思想很单纯,所以,家长一不留神,孩子就会与一些“问题少年”混在一起。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一些国外的家庭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给出的建议,来看看吧!家长教孩子如何面对来自同龄…  相似文献   

6.
任文娟 《小学生》2011,(6):59-60
许多家长反映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的权威要比父母高,有时候孩子不听从家长的好言相劝,却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一样看待,孩子们还常常拿老师的“语言”来规定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熊谨 《南昌教育》2006,(6):21-21
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是我园家长开始接幼儿同家的时间,很多家长因工作比较忙就会比较晚来接孩子回家。一般在这个时候,我们一直选择安排幼儿集体看图书、看电视、搭积木、听故事等集体活动。这样一来有利于安定幼儿情绪,方便老师进行离园整理,也好让家长看到幼儿安安静静地活动以免教室里乱哄哄的给家长造成不好的印象。但我发现一个现象:经常有孩子在父母来接时会说一句话——“怎么这么晚来接我”或是“你怎么不第一个来接我”。开始,我单纯地认为这是孩子撒娇,也没放在心上,只是一笑而过随意性安慰一下幼儿就算了。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几个关键时期,其中,青春期就是一个关键时期。这是令许多教师、家长头疼的转型期,因此,又称为“危险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逻辑思维增强。开始用分析的方法、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十岁以前的孩子,思维比较单纯,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家长、老师的话在大多数孩子的心里是权威的。到了十二三岁,随着思维的发展,知识阅历的不断增长,逐渐会观察分析家长、老师说话做事的对与错。如果家长、教师只会说,不会做,或者说得多,做得少,或者说得不对,那么,即使家长教师说得再好,对他来说也无济于事,甚至你…  相似文献   

9.
每天清晨,老师含着微笑从父母手中接过孩子,主动问一声小朋友好,提醒孩子向妈妈再见,孩子会高兴地跑到老师跟前,家长也会放心地离去。如果老师爱理不理,孩子心里会不愉快,家长一天上班都会不安心。家长会想,当着我的面,老师对孩子就冷冰冰,我不在时,老师对孩子还不知是什么态  相似文献   

10.
芊芊 《家长》2014,(12):14-15
正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们不遗余力。但许多父母忘记了,自己不但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关系、家庭关系更是孩子认识社会,学习融入社会的第一课堂。那么,家长该给孩子树立哪些榜样呢?课程一:尊重他人。孩子不仅会留意你对配偶讲话的方式,更会留心你私下里如何评论自己的另一半。如果孩子听到妈妈对爸爸的牢骚或指责,这就给孩子传递了明确的信号:爸爸是个蠢人,而妈妈也不值得信任,如果我不在她身边,她是不是也会这样说我?因此,家长不经意的言辞,以及缺乏对配偶尊重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屈老师的困惑我也曾有过。孩子们之所以会“视一分钱而不见”,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从而起到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家长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作为父母看见五分钱都表现出一脸的不屑,又怎能让孩子见到一分钱而捡起来交给警察叔叔呢?所以,家长要身体力行,让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表率。 再者,从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角度来说,可以  相似文献   

12.
怕黑的女孩     
最近,文文的父母发现她变得面容憔悴而且举止反常,以往在学校里会学习得很晚才会回家,而现在变得一放学就第一个冲出校门,急匆匆地跑回家。吃完晚饭,也总是赖在父母身边,不肯进房学习。父母以为文文学坏,不用功学习,狠狠地将文文教训了一顿。而文文出于压力会慢慢移进书房,但不一会儿就会吓得惊叫着跑出来,一脸惊恐的表情,额头上也渗满了冷汗。家长和老师也觉察到文文最近变得和以前大不一样,曾经多次询问,她也是闭口不言。老师建议家长带文文看看心理医生,其父母听从了老师的意见。原来文文的父母均为一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都专注于事业。…  相似文献   

13.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首先面对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即使孩子入学后仍有大部分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教育者如果能够架起与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协同合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与家长交流,家长总是提出希望老师对孩子的阅读和作文要多加指导。我经常会问一问他们,孩子平常都读些什么书。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喜欢读一些网络作家或者少年作家的书,言辞中多有不满之意。其实,只要孩子肯读书就是好事,如果在此基础上能选择一些好书就更好了。很多老师会不定期地推荐一些名家名篇,大多数家长在为孩子买书上也是毫不吝啬,一些专  相似文献   

15.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我班有一名男生,他每天不是完不成作业,就是作业忘家里了,再就是忘记老师布置什么作业了,诸如这般,不胜枚举。小家伙记忆力不错,思维也很敏捷。我盯得紧了,他就能完成一点点,稍一放松警惕,他则失之千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位同学的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爷爷奶奶来照看他;而处在这一阶段的孩子自制力较差,又长期缺乏父母的督促和教育,于是上演了上述“一景”。试想,如果我早了解了这一现状,如果他的父母能在身边,又会怎样呢?由此我深深地感悟到,班主任也要“备”家长。学生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都…  相似文献   

16.
<正>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的教育往往会决定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一、以身示范,了解孩子,做好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楷模。家长的一言一行将深深地印在孩子的心中。大家也许看到过电视广告的宣传片:一位母亲给她的婆婆洗脚,而这位母亲的儿子也蹒跚着端来水给妈妈洗脚。这是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所以,家长的语言不要粗鲁,对孩子不要张口就骂,抬手就打。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好  相似文献   

17.
每年新生入园时,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班里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趴在窗户外边看,更有的家长久久不肯离去。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因为孩子在老师的安慰、引导下,会逐渐趋于平静。此时若看到窗外有家长,就会重新陷入离开父母的痛苦中,并且会尽力去争取回到父母身边,争取的办法就是再次哭闹。另外,家长趴窗户还可能造成孩子“偷跑”。因为孩子在窗户外看见父母的身影,就很容易产生避开老师去找父母的念头。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认为,首先应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入园前,家长可让孩子熟悉几个与他一…  相似文献   

18.
张雯婷 《考试周刊》2010,(7):129-131
当孩子开始牙牙学语时,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口齿清楚地说好母语.同时还希望孩子能在幼儿阶段就能打下一点英语的基础。于是,不少家长就把孩子送到社会上的各种儿童外语培训机构去学英语。然而.年轻的家长们是否想过自己来教孩子英语呢?其实.大多数城市70、80后的年轻父母都具有高中或者大学以上的文化程度和英语水平,因此,只要理念正确、方法得当,父母是能够胜任自己孩子英语启蒙老师这一角色的。本文将介绍一些父母在家教孩子学英语的理念和方法,供年轻的家长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波 《教书育人》2006,(4):52-52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我班有一名男生,他每天不是完不成作业,就是作业忘家里了,再就是忘记老师布置什么作业了,诸如这般,不胜枚举。小家伙记忆力不错,思维也很敏捷。我盯得紧了,他就能完成一点点,稍一放松警惕,他则失之千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位同学的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爷爷奶奶来照看他;而处在这一阶段的孩子自制力较差,又长期缺乏父母的督促和教育,于是上演了上述“一景”。试想,如果我早了解了这一现状,如果他的父母能在身边,又会怎样呢?由此我深深地感悟到,班主任也要“备”家长。  相似文献   

20.
德国一些家长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成长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勇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通过争辩使孩子觉得父母有正义感,讲道理,孩子会打心眼儿里更加依赖和尊重父母。家长要孩子做的事,孩子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德国的法律也提倡摈弃传统的家长权威,兼顾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立能力与独立愿望。“兼顾”并不指盲目顺从孩子的意愿,而是尽量使孩子成为“积极的受教育者”。家长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与他们协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