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青铜尊     
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尊,可分为有肩尊和无肩尊两类。青铜器铭文中的“尊”是食、酒类礼器的共名,我们今天所称具体器类的尊,乃是沿用宋人的定名而约定俗成。另有一类青铜盛酒器,整体造型模拟鸟兽形状,在背顶中心开一口孔,鸟或兽体中空可置酒,鸟嘴或兽嘴处有流可倾酒,我们习惯上称为鸟兽  相似文献   

2.
说“鼎”     
去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九所大学联合召开庆祝大会,江苏省人民政府给九所大学各赠送一尊青铜鼎。当时的省委书记回良玉的讲话妙语连珠,句句不离“鼎”字。他说:“给学校送鼎,一是希望几所大学在新的百年问鼎科学高  相似文献   

3.
朱兴国 《学与玩》2023,(4):44-45
<正>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四羊青铜方尊,最吸引人注目、也是最具想象力的部分,就是在方尊的四角,各铸有一只昂首挺胸的立羊,它们生动、威风,呼之欲出,四羊青铜方尊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也是古人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凝聚着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辉煌成就,在全球艺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那么,问题来了——四羊青铜方尊上的羊,究竟是什么羊?  相似文献   

4.
“侧尊”是《仪礼》中经常出现的动作,常与“房”相连出现,多出现于行礼时的器物放置之处。唐贾公彦的《仪礼疏》和清张惠言《读仪礼记》作为对《仪礼》经注作出独到的见解的经典注疏,对“侧尊”的讨论存在互相矛盾之处。贾公彦认为《仪礼》中与“侧尊”有关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偶、独一”,另一种是“旁”“边”。张惠言认为《仪礼》中的“侧”都应解释为“独一”。但《礼记·玉藻》对“侧尊”中的“侧”训为“旁”“边”的例子有明确的解释,并非都应归为“无偶、独一”一类。本文基于此矛盾梳理《仪礼》中与“侧尊”和“房”有关的经例,对此问题作出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浙江安吉县有一座“两弹一星”主题文化园,里面有“两弹一星”事迹馆、大事记墙、亲历者手印墙等主题场馆。“两弹一星”事迹馆入口处,镌刻着中国氢弹研究先驱、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亲笔书写的“科技兴国”四个大字。“两弹一星”大事记墙前,有一尊青铜塑像,塑像主人公的简介里写着: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相似文献   

6.
白鳍豚童书 《红蜻蜓》2024,(14):33-35+32
<正>四羊青铜方尊被认为是中国现存的商朝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方尊的颈部高耸,四边装饰有兽面纹、蕉叶纹等纹样;方尊肩部的四角各有一个卷角羊头的雕塑,羊头连着脖子是伸出方尊外面的,羊身与羊腿与整个方尊融为一体。另外,方尊上还装饰有高浮雕的龙纹,两只羊头的中间,各有一个龙头探出器表。  相似文献   

7.
一天晚上,我坐车回家,望着窗外那尊“万马奔腾”的雕塑,我突发奇思妙想:为什么不能让城市雕塑动起来呢?晚上,我睡着了,做了一个奇妙的梦:梦见自己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万籁俱寂,只有一尊尊城市雕塑默默地耸立着。突然,我听到一个深沉的声音“:孩子,你去哪里啊?”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只见一尊老人的雕像正看着我,向我问话。这时,我的背后又传来了嘻嘻哈哈的声音“:陪我们玩,陪我们玩吧!”我一回头,又见一群雕塑小朋友向我跑来,他们把我拉到一个用青铜做的滑滑梯前,叫我帮他们打头阵,我竟然和他们开心地疯玩了起来。不一会儿,…  相似文献   

8.
青铜是以铜为主(基)的合金的一种,中国古代青铜器主要是锡青铜,即铜(Cu)与锡(Sn)的合金,此外还有少量铅青铜(铜与铅[Pb]的合金)、铅锡青铜(铜与铅、锡的合金)等。在中国古代文献及青铜器上的铭文中,称铜及青铜为金。例如《周礼·考工记》:“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西周武王时期的利簋铭文:“王在阑师,锡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是因为锡青铜的颜色  相似文献   

9.
<正>2006年11月8日,陕西扶风城关镇五郡西村六位农民为修水渠垫基础,在挖土时发现青铜文物27件(组),其中两件"大口尊"上铸有长篇铭文。《文博》2007年第1期在"国宝新发现"栏目公布了其中一件青铜尊的铭文拓片,《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4期公布了《五年琱生尊》甲、乙两件铭文拓  相似文献   

10.
2010年3月,一尊巨型的青铜雕塑——大禹铜像,在汶川饱含沧桑的大地上矗立。这尊巨型大禹铜像,耗铜近30吨,高12米,是广东援助震后汶川项目之一。几千年前,大禹治水的传说从、铜像背后的岷江流域传出,  相似文献   

11.
姚·趣闻     
2009年,休斯敦华裔社会向市中心赫曼公园捐赠一尊孔子青铜雕像。休斯敦市园林局官员和专家在验收孔子泥塑像(验收合格才准许青铜浇铸)时问,孔子真人像怎么那么高大(约2.21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文学鉴赏教学论的角度对夏丐尊的语文教学论作阐释性的梳理还原:1、夏丐尊对“文学”和“文学鉴赏教学构成”的界定,2、夏丐尊“玩味形式”的文学鉴赏意念,3、夏丐尊教学论的项目设置情况,4、对夏丐尊教学论的简要评价.文学鉴赏教学论、语文教学论,依据笔者的考察,是“多元并存”的.在多元视野背景下,采纳夏丐尊系统的教学论,在当今,仍不失为一种务实而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19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九所大学联合召开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江苏省人民政府给九所大学各赠送一尊青铜鼎。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在讲话时妙语连珠,句句不离“鼎”字。他说:“给学校赠鼎,一是希望几所大学在新的百年问鼎科学高峰,问鼎世界一流大学;二是希望大家不断革故鼎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第三,也表示省委、省政府对大学的发展会鼎力相助、鼎力支持。”回书记连用与“鼎”有关的典故和成语,言简意赅,切题切事。你知道“问鼎”、“革故鼎新”、“鼎力”的来历和意思吗?“问鼎”这一典故…  相似文献   

14.
说鼎     
鼎是在我国古代社会上层中使用最广的一种器物。它盛行于商周,衰绝于秦汉。鼎的形制虽因时代而异,但大体上说来以圆形、三足、两耳者居多,故有“鼎足”、“鼎峙”、“鼎立”之喻;鼎的质地也因不同的历史时期而有所不同,最早多以陶土制成,后来则多以青铜铸就。青铜在当时是很宝贵的,因而又有“鼎铛玉石”(《阿房宫赋》)之别。另外,鼎的大小、轻重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尊重,有尊敬、敬重、推崇之意,一般的语言环境是“下”对“上”或“幼”对“长”,其中蕴涵着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和在家族亲友之间世系次第辈分的高低。在人类文明历史的词典中“尊重”有着久远的印记,尤其在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典籍中,“尊重”更有其重要的价值内涵。《论语·尧曰》:“尊五美,屏四恶,司可以从政矣。”《篇海类编·人物类·酋部》:“尊,长也,一曰君父之称。”《广韵·魂韵》:“尊,贵也。”《广雅·释诂一》:“尊,敬也。除此之外,“尊重”还有“重视”之  相似文献   

16.
三门峡虢国青铜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高度交融的产物 ,青铜器的类型、形制、纹饰和铭文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 ,当其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结合起来之后 ,进一步酿造出崇礼乐、尊鬼神、尚武勇的青铜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今天文物考古界通常所说的爵,始定名于宋代关于青铜礼器的一些著录中,指一种器口前有长“流”、后有尖“尾”、圆腹旁有把手“鋬”、器口上一般承两“柱”、下支三尖足的特殊形态的酒器。爵器物本身的铭文多自称“尊彝”、“方彝”、“宗彝”等,而没有自名为爵的,它们是否即《礼记》、《仪礼》等古代礼书中所记之爵,亦未可知。历来的儒者和金石学家们都认为爵是一种饮酒器,现代学者多数亦然,但也有少数人认为它是一种温酒器。爵的长流用以倾酒,其上二柱用途不清,或有装饰之用。人教版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彩图6展示的这件青铜爵。是1975年夏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遗址附近发现的。通高22.5厘米,身高12厘米,三足分别长9.5厘米、10厘米、11.5厘米,流尾共长31.5厘米,壁厚约0.1厘米。底部呈椭圆形,截面为橄榄形,狭长流,尖尾,束腰干底。腹部一面有两道宽1.2厘米的凸线,中间排列有五个乳钉。三足较细,向外撇,鋬上有两个长方形镂空,流上接近口沿处有短柱两个,像铁钉形,高2厘米。从50年代后期开始,在河南西部的偃师二里头附近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相互叠压的四个  相似文献   

18.
半环陇山的戎族青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在今甘肃东部和宁夏南部及毗邻区域,生活着“西戎八部”和其它大大小小的戎族部落,它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即“戎族青铜文化”。该文化归属于“中国北方青铜文化”,但又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既受到了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传播冲击,又汲取了关中地区秦人及中原地区华夏族的先进文化因素,是一种典型的地方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19.
论商代“神人以和”的审美风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民族是一个“率民以事神”的民族,它具有早期民族泛神的共性。青铜礼器的善面纹和其他纹饰怪兽食人母题,大量存在的牲祭现象以及哮风飞等等,无一不凝聚着商代人尊神事鬼的民族特性,也体现了他们对“神人以和”审美境界的刻意追求。“精人以和”的境界体现了媚神与自娱的统一,即主体在媚神的同时也获得了心理上的平衡与情感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20.
《难老泉》一课中关于“宋塑侍女”的数字不够准确。原文是这样写的:“在圣母殿里围绕着邑姜凤冠霞帔的坐像,有44尊侍女塑像,据说是宋朝的作品。”按此文所写,圣母殿内加圣母共有45尊塑像。而课文引《中国名胜词典》解释说:“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立像为圣母,……其余四十二尊侍从分列龛外两侧,其中宦官像五尊,女官像四尊,侍女像三十三尊。”按此引,殿内应共有塑像四十三尊。这样,与课文所写就相差两尊。(宦官是否算侍女?笔者只提出此“问题”,本文不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