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陕西日报》记者晁阳与我合写的《女麦客王建起跨省机收集团》一稿,获得了1995年度全国晚报现场新闻大赛特等奖。这是我采写“女麦客王”的第8篇稿件,也是采写“女麦客王”系列稿件中的第6篇获奖作品。回顾这篇稿件的采访体会,我以为,扇形思维出精品。  相似文献   

2.
笔者去年6月初发表在《西安晚报》的消息《女麦客王出征陕甘宁》(见报稿附后)一稿,在获得全国晚报红塔杯短新闻竞赛二等奖、陕西省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总结这篇稿件的采写经验,我以为关键是真情做笔写心声、即怀着真挚的情感,写出群众的心声。去年5月下旬,我在县农机公司采访,得知申店乡何家营村妇女何俊英买了台联合收割机出省割麦。职业的敏感使我断定这是条好新闻。我顾不得吃午饭,匆匆骑车赶到何家营采访。恰逢何俊英正在家中整修机子准备出征。她快言快语,讲述了她婆家和娘家劳力少,三夏大忙时节往往几昼夜不能合眼,累得她生病打  相似文献   

3.
一位好编辑     
《女麦客王出征陕甘宁》一稿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同事们纷纷向我祝贺,我告诉大家一个实情:获奖证里有方维学老师的一半。1991年6月初,我将采写何俊英带领联合收割机去陕甘宁割麦的消息稿送到省城一家新闻单位,被一位编辑老师“枪毙”了。我不死心,赶到西安晚报碰运气。恰巧碰到方维学老师,方老师看了稿子喜形于色:“好东西,这样的好稿有啥说的!”他放下他自己正写的稿子,逐字逐句地推敲起来。他提出“麦客王”前面应加上“女”字,使标题更加新颖吸引人。他反复推敲,收割机的颜色是“桔红色”还是“桔黄色”,他同我商量,删掉了原稿百十个字的“多余话”,使稿件短小精悍。方老师  相似文献   

4.
柏建华 柏建华,现任临潼县委中心通讯组组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近两年连续被县委、县政府、陕西日报社、西安日报社、《西安人民广播电台》、《西安电视台》评为优秀通讯员,分别荣获标兵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他采写的《滚烫年华写春秋——记全国劳模高玉峰》等10多篇消息、通讯、言论稿件先后荣获一等奖。近3年来,他在中央、省、市新闻单位刊发各类新闻稿件共1000多篇,其中报纸头版头条稿件和广播电视头题新闻稿件50多篇。他经常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采写重要稿件,创造了去年12月22日一天同在《三秦晚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刊发3个头版头条的新纪录。同时每年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发稿10多篇。及时地反映了临潼县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5.
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恰逢1999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在哈尔滨揭晓,在全国118家晚报报送的583件参评作品中,共评出12个特等奖,由我采写、发表在西安晚报上的消息《我市一儿童致信克林顿》荣获特等奖。获奖的消息在西安晚报头版刊登后,许多同事、朋友、老师纷纷表示祝贺,报社的几位老总见了面都说:“不容易呀!”更多的人则对如何捉住这条重大新闻感兴趣,问我写稿的经过。其实这篇消息是我在小天鹅艺术团采访时无意间碰上的。 1999年5月12日下午,我如约来到陕西省小天鹅艺术团采访,团长李志华非常热情,将他们艺术…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来,我给党报写稿感受到酸甜苦辣的滋味,但思想上感触最深的莫过于采写当日新闻的大苦大乐。在我的千篇见报刊稿件中,当日新闻也只有10余篇,可这些消息从采写到见报的过程我感受到像打仗似的艰苦和稿子见报后的无比喜悦。如西安晚报1998年1月23日刊登我写的《陕西省卫生厅负责人前往医院向张基美颁发白求恩精神奖》这则消息,我是在1月22日晚上一个偶然机会听到陕西省副省长赵德全、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刘爱梅将于1月23日上午到西安市中心医院给张基美颁发“白求恩精神奖”的,于是当晚我就写成210个字的当日新闻(初稿),23日…  相似文献   

7.
笨鸟先飞     
笨鸟先飞作者简介:施锦昌,文学学士,1947年出生于江苏启东农村,1970年踏上新闻工作岗位。20多年来,发表各类新闻稿件千余篇,有52篇获全国、省级奖励。其中,采写的消息《世界寒树本是绿色世界》获全国地质好新闻一等奖,消息《九大行星会聚》和刍木相撞...  相似文献   

8.
1992年2月23日,我采写的通讯《耿耿志长存》在《西安晚报》头版头条刊登。熟悉的人都说这篇通讯写得很感人。我心里很清楚,这并不是自己的写作水平有多高,而是被采访的对象——胡兴汉的事迹非常感人。我与胡兴汉相识于1984年,那时他是洪庆镇岳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之前,我就听人说过胡兴汉带领全村群众兴办企业,改变了穷山沟面貌的事迹,相识后我曾两次采访过他,并在西安晚报上发表过两篇“豆腐块”。后来老胡当上了省人大代表、省优秀学员和西安市劳模。  相似文献   

9.
自1985年以来,《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文汇报》等报刊已发表了我采写的稿件达100多篇。几年来的写稿实践使我体会到,一个业余通讯员除要加强新闻业务知识学习外,还应注重“在比较中学习”,努力提高稿件质量。通讯员在自己采写的稿件被报刊采用时,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欣喜之余,仍然需要从中吸取教益。平时,每当报刊发表了自己采写的稿件,我就把剪报同底稿放在一起,从文章标题、字词句段直至标点符号,逐一对  相似文献   

10.
在四十年中,我给《工人日报》写的稿子很难说是有多少篇了,光发表了的就有近百篇。这些稿件见报后,对我厂广大职工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晋华厂的生产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1980年,晋华纺织厂开展了为四化立功竞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效益。我采写了一篇不满千字的消息,送到《工人日报》后,报社以《用高标准推动人们创造好成绩、晋华纺织厂开展立功活动形势  相似文献   

11.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2.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开始,我在一个乡担任通讯员,一九七七年十月到县委担任专职通讯干事。自到县委工作以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体裁的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北京日报郊区版》等报刊采用八百多篇(包括与记者合写的).有人问我:你写稿子一定有“诀窍”吧?其实,我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勤学多练。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到平谷县镇罗营乡当通讯员的,从那以后才开始给报社写稿。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13.
如何使消息吸引读者?笔者认为:在消息写作中要尽可能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使消息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首先要用好标题来先声夺人。如我采写我们公司实行干部持证上岗一稿,用了《华兴公司实行干部持证上岗制度(肩题),“阿混”干部难混了(主题》的标题。由于“阿混”干部一词形象生动,肩题交待事实清楚,便博得了编辑的好感。此稿很快被刊登在192年5月26日的《陕西工人报》显著位置。稿件刊登后领导和同事们都说标题好,文字活。又如我采写的我们公司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配套一稿,用了《华兴公司和上海大众千里喜结“良缘”》的标题,“结良缘  相似文献   

14.
《“北京白鸡”在全国28个省市区“落户”》的消息,在第7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后,《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来信约我谈谈采写这篇稿件的体会。说实话,在当初采写时,我是有意识地注意到了尽量写新、写活、写好,但后  相似文献   

15.
许多同志认为,通讯员上稿难,想上重要稿件更难。我以为,“难”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善于总结,勇于探索新闻的规律性,牢牢掌握写稿的主动权,重要稿件是完全可以抓出来的。1983年以来,我先后在《工人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西安晚报》等新闻单位发表头版头条稿件20余篇。我想结合自己的写稿实践,谈谈通讯员抓重要稿件的几个要素。要善于钻研和分析问题,增强新闻敏感性抓重要稿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钻研和分析问题上多下功夫,不断增强自己对新闻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8,(3)
我为《西安晚报》写稿四十年文/亦杰我从1958年开始为西安晚(日)报写稿。40年来,除“文革”期间外,一直没有间断过。可以不谦虚地说,我是西安晚报的忠实作者,与我同时代的通讯员,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不多见了。40年来,在西安晚(日)报发表各类文章600...  相似文献   

17.
采写新闻报道是我的业余爱好。近几年写稿有所进步,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是向编辑学习。每次有稿件见报,我都拿出底稿比较,研究编辑在何处作了修改?为什么如此修改7从中领受教益。首先是看标题的制作与修改。如何使新闻标题做得新颖、鲜明、准确、生动.这是能否吸引编辑采用稿件的首要一环,也是能否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编辑尤其重视稿件标题的制作和修改,如我采写的一篇消息,原稿正、副题是《去年是起步今年要大见成效新光集团把质量品种效益作为工作主旋律》。《中国煤炭报》在一版发表时,将副题改为“是抓一年还是…  相似文献   

18.
2月5日,江苏南通《江海晚报》在B2版刊发了记者吴银华采写的消息《老人办免费公交卡,须带好几小件》。这条新闻主要讲市老龄办、市公交公司为南通市区10万名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举行启动仪式。同时,把稿件的重心放在了广大老年朋友最为关心的如何办理免费公交卡、在什么地点和时间办卡,特别  相似文献   

19.
卢剑利 《新闻知识》2001,(12):44-45
我采写的消息《西部开发让在外老陕返乡挣大钱》继荣获1999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和陕西日报社社级好新闻一等奖后,又荣获了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三等奖。不少同行问我,这一区区小稿何以有如此"能量"?我觉得,这篇稿子之所以能多次获奖,不仅得益于记者敏锐的 新闻洞察力,更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个大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就新闻报道角度而言,西部大开发好比一片汪洋大海,需要报道的方方面面的东西很多,但如何能从这片汪洋大海里,捕捉到一些鲜活东西来,并非易事。但通过对这篇稿件的采写,使我更加意识到,做为一名记者,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我是北京矿务局大台煤矿的一名通讯员。几年来写了一些新闻稿件,有的还产生了引人注目的社会效果。然而,这些成功稿件的采写经过我大都淡忘了,(?)有那篇“劝妻投案”的稿带来的教训却记忆犹新。 1983年7月上旬的一天,我被矿党委刘副书记叫到党委办公室。“这篇稿子你核实过没有?”他指点着办公桌上的一张报纸问我。那是两天前的一份《北京日报》,我写的消息《青工王卫东劝妻投案》就刊登在二版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