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体育舞蹈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是体育与美育的结合产物.通过体育舞蹈的德育教育功能、体育舞蹈的智育教育功能、体育舞蹈的体育教育功能、体育舞蹈的美育教育功能以及体育舞蹈的心理素质教育功能来论证体育舞蹈的素质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国家发展规划的制定、安徽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第4届全国体育大会的成功申办、体育舞蹈的不断社会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及体育舞蹈很强的艺术观赏性等都是安徽省开展体育舞蹈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着影响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包括:参加体育舞蹈训练人数少,训练场地设施不足;体育舞蹈教练员业务水平不高;现行的体育舞蹈竞赛规则不完善;体育舞蹈比赛缺少高级别裁判员;体育舞蹈体制改革的力度和宣传力度不大;体育舞蹈组织管理机构工作不到位;体育舞蹈科研落后,后备人才匮乏;缺少统一、全面和规范性的体育舞蹈教材等。针对上述影响因素,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体育舞蹈的美学特点,特别是体育舞蹈在对练习者审美能力提高方面的功能价值,结合体育舞蹈教学特点,提出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为体育舞蹈工作者提高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汪军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1):59-60,22
对部分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全面分析及归纳总结,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三峡大学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模式8年教学实践与改革进行分析,对创新型体育舞蹈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社会对体育舞蹈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体育舞蹈裁判员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舞蹈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它在世界拥有数千万的电视观众。体育舞蹈裁判员是体育舞蹈比赛的评判者和裁决者 ,体育舞蹈裁判员能否公正、准确的裁决 ,对于体育舞蹈比赛、体育舞蹈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初步调查了我国体育舞蹈裁判队伍的现状 ,了解其优势与不足 ;针对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为裁判队伍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认为:高校是培养体育舞蹈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体育舞蹈项目上由起步逐渐趋向成熟;全国14所体育院校招收体育舞蹈本科生,开设体育舞蹈专项课程,推动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建议体育院校定期举办体育舞蹈专职教练培训班,制定全国统一教材,按照国际惯例,在竞赛中采取四轮赛程。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体育舞蹈的构成元素,阐述体育舞蹈的美学内涵及其艺术表现力。主要结论:体育舞蹈由体育元素、艺术元素、文化元素构成;体育舞蹈是舞蹈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分为形体表现力、音乐表现力、造型表现力。建议:要进一步挖掘体育舞蹈的文化内涵,加深对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理解和认识,以促进其健康发展和竞技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舞蹈市场形成和按照市场的规律发展体育舞蹈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在论述体育舞蹈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从需求、供给和完善市场机制三个维度阐述体育舞蹈的市场运作模式,从政府的扶持及政策优惠、体育舞蹈中介机构的发展和完善、体育舞蹈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及供给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希冀对我国体育舞蹈市场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论体育舞蹈音乐的作用及美感的要素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音乐可谓体育舞蹈的灵魂,音乐与体育舞蹈动作两者的和谐统一,可激发舞者的情绪,调节运动的力度和协调性,使体育舞蹈的美更加完善、丰富;美则给予体育舞蹈永恒的生命力,它以最和谐、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形式作用于体育舞蹈,使人们充分感受到体育舞蹈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邸洁 《精武》2013,(18):69-70
体育舞蹈巧妙地融合了体育和艺术,有着运动和艺术的双重性,是一种非常优美的人体动态艺术。体育舞蹈的艺术灵魂是美,因而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使学生在增强体质和提升体育舞蹈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和精神成为了体育舞蹈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本文试图在分析体育舞蹈构成美学的因素,探索体育舞蹈教学和美感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进行美赢训练。  相似文献   

11.
体育的人性不可或缺,体育社会性也同样重要。对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今后体育的健康和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人性和社会性的解读,指出体育应该是人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校体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从体育教学课程管理,体育信息资料管理,体育网络资源管理,学生信息成绩管理,体育科研活动管理,体育师资力量管理几个方面实施,对高校实施学校体育信息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试论高校体育与终生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  李翎 《体育科技》2004,25(4):79-81
高校体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基础 ,终身教育又是高校体育的延续和发展。从确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点出发 ,阐述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应该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文化全球化、文化本土化与体育教材本土化涵义的诠释和体育教材演进特点的分析,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体育教材本土化的建议;引进西方体育教材的先进理念;提炼中华民族传统的精华;努力实现中西方体育教材的交流和融合;建立专业的体育教材本土化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5.
对构建体育生态学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生态学问题,体育也需要生态平衡。目前需要从理论上构建体育生态学。体育生态学不仅仅是指体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它更强调的是体育生态系统。系统中包含4个生态要素:体育人口,体育组织,体育环境和体育手段。4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使系统朝着结构复杂、功能完善的方向发展。体育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如生态平衡规律,竞争机制等。体育生态系统需要控制,目标有2:1是高效,2是和谐。由此,本文从体育——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初步构建出体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以及阳光体育运动等重大举措的实施和落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缺额严重。湖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如何?与全国的平均数据相比较的结果如何?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得出湖北省小学体育教师缺额严重,初中体育教师缺额较为严重,高中体育教师基本不缺,湖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缺额现象比全国平均水平严重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加大补充体育教师力度,扩大体育师资培养规模,提高体育教师地位待遇;加强兼职教师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析体育动机对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是社会教育总概念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理论和实践的最终目标是使全体社会成员接受终身体育.高校是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关键时期,我们应通过改进现有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和方法,激发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体育动机(特别是间接的体育动机),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体育中来,并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掌握终身体育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所存在问题和缺陷,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得出:制约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村经济的落后;其次,学校管理者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价值与地位的认识不够;第三,整个河南省还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和措施;第四,新形势下,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及资源未优化组合;第五,农村体育教师的匮乏;第六,学校体育教师待遇低下。这些因素都成为制约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的进步与发展的瓶颈。文章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终身教育思想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类改变了将人生划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观念 ,产生了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又对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产生影响 ,促使了终身体育思想的产生。终身体育思想对体育课程改革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主要表现在对体育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改革的影响 ,使改革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健美操教学与女生终身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伟玲 《体育科技》2003,24(1):77-79
终身体育作为当前教改的主线 ,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最终目的。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 ,在这一阶段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兴趣、自我锻炼能力的形成与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健美操教学培养女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的方法的研究 ,并以此作为保证终身体育实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