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媒体上,新闻本质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所谓新闻本质失真,是指新闻所报道的某个事情是实事,但实质上却不是那么一回事的现象。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那么,要把握新闻本质的真实,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公众利益,尤其是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进行批评、揭露时,显性采访就难以获得真实的、有价值、具有说服力的新闻。这时候就可以适当采取隐性采访的方式。新闻媒体是代表公众行使舆论监督权,必然要关注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更容易接触到事物的本质,得到真实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了解事物的真相,使新闻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任红  郝强 《新闻传播》2005,(2):38-38
新闻实践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不同的新闻记者同去一地采写同一新闻事件,写出的作品却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程度不同。一名优秀记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采访现场发生的事情,自觉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一个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应如何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呢?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对于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工作者和专家都纷纷著文,进行探讨。归纳起来,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1、“现象真实──本质真实说”;2、“新闻事实真实的三个层次说”;3、“事实真实、总体真实和揭示事实本质”说。为了便于本文论述,先对这“三说”作番简单的回顾: “现象真实──本质真实说”,主要是在1984年以前。此说包含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现象真实”。新闻如实地报道了事物的现象,新闻就做到了真实。第二种观点主张“本质真实”。持此论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本质与现象两个方面,抓住了…  相似文献   

5.
袁明云 《新闻三昧》2000,(11):26-27
深度新闻反映事物的本质,我们采写深度报道要像开发矿藏那样,透过事物的表象向事物内在的深处开掘。然而,这绝非易事。因为深度新闻常常深而不露,时而又深不可测。要寻觅它,捕获到它,仅凭我们的眼力还不够,务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繁纷复杂的事物现象中对事物本质作一番透视。寻觅深度新闻如探矿,识者为宝,不识者为“土”,我们只有具备地质学家那样“抓一把泥土就知道地层下的含矿量”的真功夫,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  相似文献   

6.
何谓“本质”?哲学上的解释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表象和发展趋向的根本属性,是与现象既对立又统一的范畴。 一般认为,新闻事件由众多的事实信息集纳而成。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事实信息又大体分为两种,有些事实信息  相似文献   

7.
编辑学的研究方法尤红斌一、辩证的方法编辑工作有没有规律?我们说,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去找到它,把握它。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就是事物的性质及此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决定于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的比较深刻,比较稳...  相似文献   

8.
吴锋 《新闻采编》2004,(2):35-36
所谓“首例新闻”,是经记者的独特视角所发现并报道的反映某一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趋势、新规律的新闻。从哲学上讲,首例新闻是反映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经渐变而突变,进而引起事物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新闻。由于它是首次被发现和报道,故能引起广泛关注和传播,甚至能  相似文献   

9.
新闻规律是新闻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新闻纪律是党和政府为保证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顺利贯彻落实,规定其所属的团体和个人在新闻宣传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报道中,是满足于现象真实,还是要求达到本质真实,这对于新闻坚持真实性原则和深化报道内容,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哲学上讲,世间一切事物均有其现象和本质。现象是本质在事物各个方面的外部表现,是比较表面的、零散的、多变的,一般是人的感官能够直接感觉到的。而本质则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比较深层的、稳定的,一般是不易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感觉的。现象和本质共存于同一事物中,二者既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写要讲究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无论是叙事、状物、抒情、描写,都要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然而由于客观事物不间断的矛盾运动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复合、转化等复杂关系,记者有时难以确定地把握某些事物的性质、范围,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应用模糊性语言。什么叫模糊性语言?模糊性语言是相对于精确性语言来说的不精确性语言,是模糊性思维方式的物质外壳。大千世界,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不少客观事物之间的界限并不都是清晰的,有的呈现出模糊现象。模糊性事物和现象反映到头脑中便是模糊性思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细节真实性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林 《新闻实践》2009,(10):58-60
细节是具体的细微的现象呈现.人们通过具体细微的现象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本质.只有承载着具体细微现象的细节,才能凸显事实的真实性,才能打动人,才更富有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马克思十分注重作品的细节真实,他认为细节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基础,本质真实必须以细节真实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定义并不一定反映事物(客观存在)的本质特性.这是因为事物的特性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特有属性,这种属性只具有区别性这样一个特点;另一种是本质特有属性,这种属性既具有区别性特点,又具有规定性特点.规定性就是某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并能决定这个事物成其为这个事物的那种性质.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的特性可以概括为客观性和瞬间性。客观性是新闻本质,它要求摄影者以全面客观的态度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瞬间性则给新闻摄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截取事物运动过程中的一个个点,也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精神的、历史的一面使其定格。  相似文献   

15.
刘建平  王坤 《新闻传播》2007,(10):65-65,67
新闻采访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即反常事物中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新闻。深挖一些反常事物或现象,往往可以发现、进而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笔者采制的获得黑龙江新闻奖二等奖的短消息《三十二家商店为啥同时关门》,就是取材于反常事物的作品。本文试图通过这条消息的采写过程及创作体会,结合其他一些优秀作品,谈一下如何从反常事物中发掘好新闻。  相似文献   

16.
新闻和情报作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各自具有独特的现象、本质和规律。但同时,它们又同属于广义的信息范畴,其内容、属性、特征又存在许多交叉、重合或相似的部分。我们对新闻和情报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廓清新闻和情报的关系,为新闻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参照,也可从中得到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新闻、情报与信息的关系 新闻和情报都包含于广义的信息范围之中。所谓信息,是指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方式(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在运动,这种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就是信息。信息是个…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的职业特点就是每天面对新鲜、未知的生活现象和事件,从未知中寻访事实真相,从变动中揭示事物发展规律,这既是新闻从业的乐趣,也是时刻面临的挑战。学会从纷繁的表象中捕捉生活的脉搏,在“意外”、“未知”状态中敏锐把握事件本质,及时传递有效信息,是电视人不可小觑的功夫。  相似文献   

18.
魏佳 《新闻窗》2009,(6):113-113
新闻敏感指的是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并能随时随地、迅速准确地捕捉客观现实中最有代表性的事物、现象,以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现场气氛反映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表现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新闻眼光是一种透视的眼光,即能看到本质的眼光。只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有可能从看似无新闻的地方发现新闻。从看似只有一般新闻的地方发现重要新闻。  相似文献   

20.
蒋建铭 《视听纵横》2003,24(6):33-35
学作品的创作必须有一个典型化的过程,即作家从客观实际生活出发,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理解,对日常的生活现象进行艺术的加工、改造,通过个别揭示一般,通过现象反映本质,通过偶然表现必然,创造出具有典型性的形象的创作过程。典型化是概括化与个性化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