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logistic(0—1数据)回归方法,分析在面临毕业和就业时,大学生对自身素质的认识在有接收单位和无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之间有什么差异,以挖掘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注重的主要主客观因素。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2004,(8):14-14
国家对自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是:国家招生计划内招收的自费生(含电大、函授普通专科班)毕业后自主择业,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单位由地方主管调配部门开具《报到证》。北京地区规定,自费毕业生按政策在原生源省市自主择业。凡计划招收的自费毕业生,在毕业一年之内找到接收单位的,均可以为其办理派遣手续。自费生到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就业,该单位的人事档案关系应当是挂靠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经人才机构盖章同意接收该毕业生后,学校才能为他办理派遣手续。超过规定时间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毕业生,将其档案关系转回家庭…  相似文献   

3.
一、现行就业率 统计办法、统计时间、公布方式 要保证各高校间的就业率存在可比性,确保评估工作的公正、公平原则,首先就要对就业率统计公式、统计办法、统计截止时间、公布方式进行统一。 以 2004 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为例: 1. 毕业生就业率 = 已就业毕业生人数 / 毕业生总人数×100% 其中: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是指已经签订就业协议、有明确接收单位证明及升学、出国出境、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方式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而不包括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及其他原因不参加就业等的毕业生。 毕业生总人数是指全部毕业生人数(含结业生)…  相似文献   

4.
张颖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129-129
大学生完成学业后就要面临就业,而企业无疑是最好的接收单位,但是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有许多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出现学不适用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了各高校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职班级管理入手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办法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5.
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改善与提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是人生的重大转折。但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和自身缺乏就业经验,许多大学生倍受就业问题困扰。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种种心理误区与心理障碍,这对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十分不利的。一、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首先,由于高校的连续扩招,普通高校毕业生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为212万人,2004年毕业生数量为280万人,2005年毕业生数量达到338万人。高校毕业生数量的连续增长加之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没有大的变化势必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近两三年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没能就…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凸显,导致毕业生就业时出现自卑、焦虑、从众、依赖等心理问题,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因此有必要对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自身和学校两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企业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和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用人单位近三年招聘录用过高校毕业生,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有很大差距.高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致使大学生理论脱离实际.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就业质量最有帮助的两大因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受家人与教师的影响较大,就业压力部分来自于周围人过高的社会期待.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家庭、高校、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论述职业指导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焦虑是大学生群体面对就业问题时产生的不良情绪。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程度和就业环境、毕业生自身的家庭经济条件等外部因素有关,也和自身的就业意向、就业态度、对就业形势的判断等内部因素有关。根据影响毕业就业焦虑心理的相关因素对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情绪进行调适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日本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经验,一是发挥政府职责,保障和稳定毕业生就业;二是积极拓展大学生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三是注重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对我国的启示有:首先,促进大学生就业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职责;其次,必须积极拓展大学生就业岗位;再次,必须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对于许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就业迷茫"直接反映出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而高校现行的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顽疾是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低下的原因。正视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问题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创新教育模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改变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残疾大学生是大学生的特殊群体,更是就业困难群体。解决好残疾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社会稳定和谐有深刻影响。本文采取个案研究范式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残疾大学生就业途径研究,对残疾毕业生就业进行社会资本分析,提出构建残疾毕业生社会资本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上海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深入分析本市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及其影响因素,并据此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和有效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于2004年10月联合组成"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取向、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现状和就业形势的分析,指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国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对就业绩效影响的系统分析基础上,建构的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与就业绩效的概念模型,主要选取社会网络资源和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来研究大学生社会资本,同时使用就业成本和就业质量的两个维度来研究大学生就业绩效。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已成为影响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显性因素。大学生毕业在求职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本,会对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社会资本与就业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关系,同时,还能够相应的缩减就业成本。社会资本对就业绩效影响研究可以为大学毕业生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取得良好的就业绩效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愈来愈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出台了多项措施保障大学生充分就业。然而,在诸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中,保障高校毕业生合法就业权益功能的失位致使大学生的合法就业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经过对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的实证研究发现,河南省高校毕业生普遍使用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已无法满足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条款设置,规范毕业生派遣手续流程,对大学生就业权益进行立法保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民生议案。  相似文献   

17.
以辽宁省大连地区D大学2013年本科毕业生为例,通过对大学生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择业观念进行定量分析,运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与定序对数比率回归模型,找出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自身就业和公共决策提供相关依据。社会资本在就业中能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有很大的运作空间;人力资本在就业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工作经历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以及就业质量有着显著影响;择业观念同样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就业声望观与择业代价观都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课题组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研究发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能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并对自己不能顺利就业有着正确的认识。但是,也有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就业问题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他们在择业地点上盲从中心大城市,将不能顺利就业归结于高校扩招政策或者父母的能力。为此,文章提出:首先,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保障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其次,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方面人手,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最后,只有政府、高校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才会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规模和对大学毕业生需求层次要求的影响;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完善对大学生就业的制约,提出了如何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等相关问题和如何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各级各类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使用在性质上和数量上与过去有了重大的变化,高校毕业生集群就业应运而生。正确认识、预防和处理高校毕业生集群就业中大学生的群体行为,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和谐单位及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