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喀什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走特色化的专业建设道路就必须首先构建特色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立适应新疆特别是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音乐文化并存现状的专业培养目标,优化支撑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理念的课程设置,加强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课程的设置,完善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是构建特色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中职教育的工作母机,其能否培养出适应中职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是检验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是保障教师培养质量的基础。调查发现,中职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内部结构严重失衡,难以满足中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教育提出了重大而现实的新课题,要求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综合化的教师素质结构,提升教师的学术视野,拓展教师的职能;高师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教育实践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培养的师资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高师教育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必须确立以培养高素质中学数学教师为核心的目标理念;在课程设置上,既要重视数学专业课程,又要重视教育类课程,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在课程内容上,要加强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和应用;在教学方法上,要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的竞争形势,学校必须全面改革,建立新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竞争能力,本文拟就职业教育模式重新认识谈些宏观的看法。一、专业设置要瞄准市场要求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树立市场观念,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专业设置市场化,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l)搞好人才市场的预测,做好专业储备Z门)注重教师骨干的培养,适应专业调整;(3)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保证教学质量。二、教师知识要紧跟科技进步在新的教育竞争条件下,教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水平外,还需要注意所授学科的发…  相似文献   

6.
廖云儿  祝宝满 《继续教育》2007,21(12):31-32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相应的课程支持,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改革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按照宽泛的课程定义来设置教育专业课程,遵循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原则设置课程,同时,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在不可替代性上,加强教育教学理论课程,加强教师教学能力训练课程,尤其是试教课的开设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加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为了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探究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出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不适应的课程设置,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改革和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从而加速职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为了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探究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出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不适应的课程设置,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改革和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从而加速职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教育适应基础教育课改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或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主要阵地,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教师的新要求,针对高校教师教育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诸多不适应,我们通过树立全新“教师教育”理念,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更新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与中小学广泛联系等措施进行积极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特征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特征包括:信息观念素养、信息知识素养、信息能力素养和信息伦理素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包括: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使其树立信息意识;加强师资培训;改革高等师范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课程实施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活动,许多教育改革的成败,不在于课程计划的科学与否,关键在于课程的实施,我国对课程实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程实施是受传统教育论的影响,属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够。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如课程观方面实现“从内容到经验”的转换;加强沟通与对话,协调各方面影响等。  相似文献   

12.
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2007年度基础教育领域的课题申报材料为分析对象,分析最近两年我国基础教育问题研究的基本意向。在选题与申报方面,研究者开始关注到教学与课程的关系,关注到教学改革、课程推进与教师成长的密切关系;高考与高中改革相关联的课题意向较少;学校层面的整体性、结构性的变革需要加强;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的理论品性提升问题也有待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担负着向建筑生产一线输送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任务,在培养目标上,应抓住素质教育、创新敷育、专业教育等核心问题。在课程设置上,要遵循强化基础、强化实践、因材施教、培养创新的原则,教学计划要保持相对稳定。对原计划的修订要从公共基础、专业必修、实践教学等内容入手,并开辟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和造就高端人才的奠基工程,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就课程领域而言,回望世界各国近一二十年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之路,以下一些共通性的趋势和动向值得关注:建立国家课程标准,统一中小学课程的质量要求;大力提倡课程设置综合化,适度减少分科课程;调整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积极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拓展传统的教材观,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等。  相似文献   

15.
构建高校大德育课程体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佳配置,推动高校德育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发挥整体育人合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高校大德育课程体系的主要途径有:整合德育课程内容,构建切合实际的大德育课程内容体系;加强理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构建以"新三中心"为理念的大德育平台体系;加强组织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的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大德育课程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TAFE体系对旅游职业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波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0):78-80
TAFE体系是澳大利亚的一种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其对我国旅游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是:正确定位职业教育,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课程设置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行业的需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小教专科教育课程建设既要融入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体系,又要从小学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顺应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构建“综合培养、文理渗透、四块结合、五年一贯、预专分段”的培养模式;突出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教育;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潜能;大力推广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加教育学科课程比例;提升学生教学能力的“大专性”和“学术性”。  相似文献   

18.
STS课程:类型、特征及改革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TS课程是当代西方科学教育改革的产物,它的出现折射出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科学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型。作为综合课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STS课程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以科学概念和原理等基本知识为主导的STS课程、科学知识和社会问题交融的STS课程和以社会问题为主导的STS课程。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目标的多元性、课程实施的灵活性等是STS课程的基本特征,它预示了当代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些走向,如强化科学教育的价值维度,摒弃科学教育的精英主义传统,从注重"知识体系"到注重"探究过程"以及关注科学伦理道德,等等。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准备和前提,同时也是衡量学生是否具备有良好从教素质的标志。关注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是教师职前教育发展阶段的关键。文章根据对江西省三所高师院校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和分析,就如何解决当前该省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Following the adoption of a new education law in 2000, the government of Laos has initiated a series of reforms aimed at realizing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for the year 2020. In implementing government policy, the Statistics and Planning Division and the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Sciences have provided basic statistic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 new curricula and teaching materials, monitor the reform process and undertake action research. The paper outlines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 Lao education reform (e.g., quantitative growth of second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pedagogical reforms), concerns regarding difficulties in achieving key goals (e.g., low particip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serving ethnic groups), and strategies being adopted within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plan for 2001–2005. Key Words: curriculum, educational goals, education law, educational reform,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olicy, ethnic minority, Lao PDR, secondary educati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