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青海教育》2007,(1):93-93
随着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开始实施,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将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包括:部分家庭承担高等教育费用比较困难;高等教育收费缺乏有效率的资助体系的支持;社会对高等教育收费认识不足。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基本思路来化解高等教育收费造成的矛盾:(1)政府加强研究、规划和管理。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对超前的规划,正确引导教育收费的走势;  相似文献   

2.
简论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研究生教育收费,既是对研究生教育成本进行分担和补偿的基本途径,也是对研究生教育市场进行价格调节的主要手段。在对目前高校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以及研究生教育市场存在的复合分割效应现象进行简要探讨的基础上,指出建立比较完善的收费制度体系是规范合理地实施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基本前提,进而对这一制度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本科教育实行收费并轨改革成功后,研究生教育的收费问题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当前对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制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一是要确定收费标准的原则,二是要完善有关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教育消费看研究生教育收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本科教育收费并轨的实施,研究生招生收费改革在近几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要求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呼声很高,另一方面大家对研究生教育收费的负面影响担忧。本文拟从我国教育消费现状来分析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研究生全面收费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春霞 《文教资料》2007,(12):22-24
研究生全面收费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它可以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让社会各阶层都有通过教育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但如果没有有效制度的配套跟进,也会加剧教育不公。应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保障制度,以确保研究生收费的顺利实施和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制度缺失及其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缺失是导致研究生教育收费无法尽快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制度缺失既指研究生教育收费缺乏制度依据,也指相关的制度供给不足或不健全。如果在制度缺失的状况下贸然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将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带来诸多冲击和隐患。因此,加快制度设计及增加制度供给,是保证研究生的合法权益、推动研究生教育合理收费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关于研究生收费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校收费的实施,研究生收费已成为必然。研究生收费制度的实施道德要建立公平的教育理念,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社会资助制度。目前,我国研究生收费的社会环境尚不太理想,主要表现在社会资助系统的不完善和个人缺乏责任意识和投资意识。基于国情,我们可以借鉴日本育英会的社会资助运行体制,建立公正的社会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育收费与个人教育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实施收费政策,其涵义远比单纯地增加教育经费要深远得多,它的实施存在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行性。我国同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在收费制度实施之初,合理的收费对学生的人学率影响甚小;但过高的收费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影响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降低个人教育投资。我国在进行渐进式增费的同时,应不断加强相应措施,完善政策,从而使个人教育投资趋向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教育收费的经济学意义及有关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收费,是继我国普通高校实行招生并轨、一般意义上的交费上大学制度建立后,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热切关注的问题。本站在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多样性与统一性协调发展的角度,认为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是实现研究生教育多样性与统一性协调发展的一种力量,并且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讨论收费的意义,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可行性、收费原则及配套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持续需求,人们对非义务教育“谁受益,谁出钱”的教育投资现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使研究生教育收费具有了可行性,但在制定收费制度过程中应遵守循序渐进,成本多元有限分担,保证国家及社会人才需要,按地域、校别、专业差别收费等基本原则,并适时进行与此相配套的奖学金、贷学金、“三助”活动及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目前研究生教育正在面临着学习者兴趣变化的巨大挑战。研究生学习兴趣变化主要体现从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转向注重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上。这些变化既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反映,同时也是就业压力的反映。研究生教育必须根据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变化而进行适时的调整,把培养重心转向实践应用能力提高上。这一调整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概要介绍了该实验室为研究生开设的生命物质制备与分析技术教学平台,并就采用该平台为3个年级研究生进行教学的结果进行了总结。教学实践表明,该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研究全局观点、协作能力和综合能力。该创新性教学技术平台对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颇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2021年10月29日,第五届全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高端论坛在盐城召开。会议以“面向新时代的教育”为主题,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生培养规律探索与模式改革、“破五唯”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与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生教育与就业等主题展开了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应推动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和保障机制,完善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以达到促进研究生教育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要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习经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我国27所高校2781名硕士生学习经验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改革我国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五项建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研究生教育过程的宏观管理和质量监控,促使研究生教育由数量发展向质量提高转变;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计划要以人为本,既要关注“硬件”建设,更要关注“软件”建设;鼓励博士生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鼓励研究生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开展学位论文工作;注意缩小研究生教育的区域差异,积极推动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因素,不利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构建新形势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现行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江南大学与光明乳业集团产学研互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校企联合的食品科学高层次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立足于国家和学校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以校企产学研互动合作为培养平台,形成合力,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着手,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将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企业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研究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促进了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的同步提升,实现了高校科研发展、企业生产实践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心理素质与人格的缺陷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健康人格教育刘不容缓。高校应加强健康人格教育,使学生以健康的人格来应对走出校门后所面对的各种复杂情况;同时高校也应加强就业指导,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自编量表测查贵州省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目前我省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自我效能感强,但就业、学业压力较大。不同性别、政治面貌、生源地对精神状态、压力大小和自我效能感没有直接影响。各高校有必要在研究生中多开展生活保健、体育锻炼和心理辅导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帮助其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mpostor phenomenon refers to an overwhelming feeling of being an intellectual fraud despite evidence to the contrary, and it affects highly capable individuals in many fields, including those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roject sought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in what ways do postgraduate students enrolled in a large, American institution experience impostor phenomenon during thei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terviews and a survey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participants experienced impostor phenomenon, and that many of those feelings related to the participants feeling academically-unprepared, including concerns related to reading, writing, and discussing academic work.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is connection between impostor phenomenon and participants feeling like they lacked sufficient academic skill sets to succeed in their programmes. The results build a case for doing literacy work as a way to address impostor phenomenon among postgraduate students.  相似文献   

20.
对硕士毕业生迁移就业目的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一项硕士生就业数据,从毕业生迁移就业(包括离开户籍所在地和离开求学所在地)在全国各省市的分布,考察我国高教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实证结果发现选择迁移就业的毕业生在全国各省市分布极不均衡,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与浙江吸引了大部分各种形式的迁移就业的毕业生,而中西部省份对毕业生迁移就业的吸引力非常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