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传播时代,网络广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受众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有选择性的接受有关信息。网络广告要充分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必然要尊重受众能动地接受信息的基本规律,采取相应的策略,并协调好网络广告强制性与受众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网络广告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从网络广告的出现、网络广告的发展及网络广告的特质入手,探讨了网络广告对受众的影响,并探讨了受众的接受视野对网络广告的制作、发行等造成的影响,强调了二者的互动。认为:网络广告改变受众的接受视野,而受众的接受视野也成为培养网络广告的温床。  相似文献   

3.
与广告主对网络广告的青睐相反,受众对网络广告却具有逆反心理。主要原因有:网络广告发布者的利益驱使和受众的非消极接受;客观网络环境导致的受众浮躁心态;网络受众对网络广告的不信任感;网络广告的形式缺乏创意和美感。逆反心理的调适策略为:微观方面,应进行科学引导,及时避免并扭转受众的逆反心理;宏观方面,应进行多级监管,规范网络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4.
网络广告受众逆反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广告主对网络广告的青睐相反,受众对网络广告却具有逆反心理。主要原因有:网络广告发布者的利益驱使和受众的非消极接受;客观网络环境导致的受众浮躁心态;网络受众对网络广告的不信任感;网络广告的形式缺乏创意和美感。逆反心理的调适策略为:微观方面,应进行科学引导,及时避免并扭转受众的逆反心理;宏观方面,应进行多级监管,规范网络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5.
Internet把人类带入了网络时代,并开始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网络广告作为一新生事物出现在一个全新的媒体上,正显示出一种旺盛的生命力,给全球广告市场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当今,网络广告已成为很多网络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与之相应的广告主和受众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了解网络广告不同于传统广告的特征、认识并把握其发展趋势,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网络广告互动性应用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网络广告在视听感知和控制操作上具有动态、交互的特点,所涵盖的内容既专业又广泛.网络广告的互动性正改变着现有的广告传播方式,也决定了受众的关注和参与程度,进而影响网络广告传播的效果,最终对网络广告设计的互动应用要素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都匀地区电视受众抽样调查,分析目标受众和专业受众的心理需求,进而认为,加强电视栏目的个性化设计是电视传媒捕捉受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首先厘清受众的中心地位与受众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并论证了受众勿庸置疑的主体地位其次从新闻的本质、新闻本、新闻价值、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等新闻学基本范畴的角度,考察隐含其中的受众主体性;第三分析了受众主体性迷失的几种原因和表现,作认为,“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受众主体性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怎样提高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性,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受众需要是新闻媒介一切传播的根本出发点,媒介的受众观念直接关系到媒介的兴衰成败。本文通过对中西媒介受众观念演变历程的比较分析,指出新闻媒介必须从受众需要出发,同时考虑传者的需要和传播的社会效果,积极地引导受众,促进社会的发展,保持引导与满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受众是演讲活动的重要要素,在演讲中决定演讲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参与演讲的过程,是演讲目的的实现者;演讲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受众意识,认真把握演讲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把握受众的基本特点和心理,积极与受众进行现场互动,才能实现演讲的目的,增强演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为受众服务的。如果没有受众,新闻就变得毫无意义。而新闻魅力的强弱,又直接影响着受众接受新闻的多寡。因此,应大力提倡新闻写作的创新,一扫过去的陈规陋习,不仅还新闻原有的魅力,而且应使其异彩纷呈,给受众以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2.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受众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宏观大背景下对有关受众的观念进行梳理,提出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三种有代表性的受众观念,即受众作为媒介的消费者和市场、作为媒介的商品形式或作为传播中的权利主体而存在。可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特征的分析,提出这一时期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作用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受众中心论的电视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受众中心论,提出传播活动要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播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信息,反应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深入探讨了基于受众中心的电视传播结构模式,论述了电视传播实现受众中心的方法:研究受众、在主体控制层面确立受众中心、根据受众调研决定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受众需要实行"广播"与点播相结合的播放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受众的主体地位逐渐增强,进行受众调查对媒介和受众群体都有重要意义。对网络媒体受众的基本特征、媒介趋向和媒介接触行为的调查有助于网络媒体传播策略的选择,网络媒体的优越性有助于受众调查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传播与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电视传播作为迎合受众的媒介,它在化和受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营造多层次的受众化氛围,接受化熏陶,推动着化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受众理论是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从传播学受众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来源和方法论基础出发,针对受众理论主要学说的阙失,我们认为受众理论应在传播学的概念下进行理论和方法的整合,从而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受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电视节目创新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电视受众,必须正确认识受众并正确对待受众批评。谭天教授对中国电视受众的看法和对电视受众的批评所持的态度,都很值商榷。  相似文献   

18.
多维视野中的受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播研究中,人们的受众观念经历了多种视野的变迁,受众曾先后被视作靶子、社会类别、消费、商品及解码等等。从总体倾向来说,这些视里的变迁体现了从强调受众的被动性到强调受众的主动性,从关注受众的社会因素到关注受众的化因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探讨阅读新闻标题时受传双方心理的特点。受众心理的视觉规律和受众心理选择规律,赋予新闻标题新的含义;标题发展史潜含着受众心理流变,制作标题时契合受众心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受众调查反映的仅仅是受众的意见。即使我们对受众的代表性和议题的科学性确信无疑,也不能忽视“非受众”对传媒发展的影响。研究非受众不仅可以反观受众,还能促使非受众向受众转化。为了更科学地了解受众意见,除了“受众调查”这一渠道外,还应引入“受众身份考察”的渠道,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中,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个体层面与群体层面,主体层面与客体层面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受众身份,了解受众意见,并从受众身份中折射出受众意见,作为传媒策略调整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