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回声问句的定义、结构形式和语用功能,对英汉回声问句进行了对比,经研究发现,这两种语言中的回声问句不论是结构形式,还是语用功能基本上是相同的.在结构形式上,基本上都运用了陈述语序的是非问句;在语用功能上,探询功能已减退,只是以形式为载体表达了听话人对有关事态的态度与感受等.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使用回声问句,却鲜少有人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本文分析了回声问句的一般特征及其语义特点,希望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提出Quirk等对回声话语的分类存在分类标准不一致,将特殊疑问词开头的特殊疑问句也归类为wh回声问,回声问的分类不合理,对于回声问和回声感叹的区分模糊等问题,并对回声话语进行了重新分类。认为回声话语具有要求对方对回声话语进行重复或证实,要求对方解释回声话语,弥补谈话时短暂的话语间隙以进行思考,表明说话人已接收到前面的话语内容,表达说话人不同的态度和情感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言语反讽常见于言语交际,也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语用学理论框架下研究这一语言现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关联理论中反讽回声作为理论框架,对简·奥斯汀的经典著作《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进行回声分析,其目的:一则力图验证关联理论以及回声分析对于文学文本中反讽话语分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二则为文学著作中的反讽解读开辟一个新的角度。本研究发现,《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可以对他属的思想观点、社会规范以及标准普遍期许进行回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国内外学者对问句和权势关系的研究成果,通过对C-span中Q&A的2010年的6期节目进行分析,揭示了电视访谈节目中的问句与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权势关系。  相似文献   

6.
夏丹 《文教资料》2014,(30):171-173
是非问句是现代汉语疑问句中一种至关重要的类型。目前,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但是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本文以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为主要论题,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是非问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婕 《职业技术》2013,(1):83-84
《回声》系英国最新崛起的推理小说家米涅特·沃尔特斯的代表作。本文从原型理论入手,对小说的结构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俄狄浦斯原型和侦探小说结合这一特点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8.
Sperber和Wilson的回声提述论为反语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是,由于回声提述论本身的局限性和反语现象的复杂性,回声提述论对反语的解释及研究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缺陷。而从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角度出发,把反语话语看成是对期望空间的所指,通过对比期望空间和现实空间来达到反讽的效果。这一视角突破了回声提述论的局限性,对反语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从而形成对反语现象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即是对此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9.
陆夏波 《语文知识》2012,(1):122-123
自1985年朱德熙发表《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一文以来,汉语方言反复问句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对家乡泰兴方言中的反复问句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重点考察泰兴反复问句的类型,分析反复问句和其他疑问句的连用特征。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网络安全技术不能准确地对网络未来安全态势进行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回声状态网络(ESN)进行态势预测的方法。对数据量庞大的安全态势值,利用回声状态网络可有效处理非线性系统辨识以及混沌时间序列预测问题。实验表明,由于训练简单,可根据不同网络环境自动优化网络参数,且算法本身在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面的先天优势,使得 ESN 算法比传统神经网络方法在网络态势预测准确率方面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回声的秘密     
7月18日 晴 “这里还有一位小伙伴/他整天在山谷里奔跑/多少次梦里想见他一面/只因山深林密找不到……”朗诵着金波爷爷的这首《回声》,我和爸爸揭开回声的“庐山真面目”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2.
正反问句,又称反复问句,是汉语里一种特殊的疑问句.它显著的句法标志是谓语或其它成分中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居一体.有学者将之描述为"A不A"问句(宋金兰,1993),也有学者将这种问句称为"X不X"问句(邵敬敏,1990;徐来娣,2004).  相似文献   

13.
选择问句是汉语疑问句中最富特色的一类,选择问句的研究始于2泄纪中叶,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古汉语选择问句的研究,不仅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研究材料日益丰富,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本文将对古代汉语选择问句的研究作一简要回顾,总结成绩,发现不足,指出可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教学》2008,(8):75-76
据2008年2月15日《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巴黎2008年2月13日电,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南希·西蒙斯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论文,宣布了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报导介绍,蝙蝠有回声定位的特殊本领,即发出尖叫,再倾听从飞行的昆虫身上反射的回声而将猎物定位,已发现世界上有100多种蝙蝠能发出声波。不过,也有一些蝙蝠靠嗅觉和视力寻找食物,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阶段运用回声原理测量距离一般有五种题型,很多同学对这几种题型容易混淆.所以本文主要是针对这几种题型进行解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和启示. 一、回声原理题 例1 一个人面对高墙喊了一声,要想把自己的叫声和原声区别开,这个人至少离高墙多远?(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m/s) 分析:要想使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别开,回声到达人耳必须比原声晚0.1s以上.回声问题要注意时间和路程的处理,回声路程是声源到高墙距离的2倍,回声时间也是声源到高墙的2倍,因此用路程公式s=vt计算即可.  相似文献   

16.
特殊儿童回声性言语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声性言语是一种特异性言语形式,常见于自闭症儿童、弱智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儿童以及特异性语言儿童等群体。本文从回声性言语定义、类型、成瘾,互动价值及语用功能等方面,对特殊儿童出现的回声性言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适应系统结构、特征,阐述了目前IP电话技术及存在问题,主要对利用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来解决IP电话技术系统中的回声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IPCAM(IP Camera)网络摄像机在网络音频对讲过程中的各种回声干扰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于其中的声学回声消除(AEC)算法进行了探讨,并在基于TMS320系列DSP芯片的IPCAM系统上,编程实现了一个全双工的声学回声消除器软件.这个实现是基于规格化最小均方差(NLMS)的算法,通过调整自适应FIR滤波器的可替换步长以调整方差收敛的速度,并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实测,达到有效消除声学回声与延迟,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即回声残余信号比远端信号低30dB、对方声音信号延迟小于29ms.这一算法同样可以应用于VOIPN络电话、远程可视对讲系统等环境,根据需要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下调整步长,以达到消除回声和缩短延迟的最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情境语义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将自然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在信息范畴内通过现代逻辑技术手段加以解释,问题及其问句兼具认知功能、思维形式功能、语言表达功能以及信息传播功能,利用情境语义学理论对自然语言的初等问句展开语义分析,能够将这一理论在自然语言问句的意义理解上与问题逻辑形式分析之间搭建研究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基于计算机图形学控制像素点的方法,对回声测深仪实际施测过程中存在的波束角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直观、有效,能较准确的反映测深仪在波束角存在的情况下测值失真这一现象,为测深值改正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