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小学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交流。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都希望自己能会读、会说英语,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英语口语学习环境,许多学生停留在认单词和会写单词的层面上。另外,再加上中考英语和高考英语重笔试轻口语,没有英语口试的考试项目,时间长了,就成了哑巴英语。据调查,在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中,口语流利的学生不到一半,大多数学生不重视口语训练。英语口语学习是  相似文献   

2.
李冰 《学周刊C版》2011,(8):111-111
在农村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感到掌握口语有困难,或是羞于开口,或是开口错误频出,甚至一些学习优异的学生也只能读普通的英语材料,用简单的英语写作,一旦与他人交流,就会发现口语表达成为了一件很困难的事。这种“哑巴英语”现象,是和新课程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笔试成绩名列前茅,但一开口说,就会发现他们吞吞吐吐,表达的意思不明确。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学生对英语口语不感兴趣、锻炼的机会少、环境影响等。由于在教学中对口语和听力训练不够,大部分学生的口语发音不准,说话不流利,而且听力能力太差,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深入思考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玲 《亚太教育》2019,(10):45-45
随着英语四六级考试把口语纳入考试范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始重视起口语来。有些学生在课间会问口语练习方法,但是在课堂上却不愿意开口,或者开口就出现语法错误。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动力大多来自考试,为了应付考试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到各种真题和模拟题中,即使四六级考试合格了,他们仍然张不开嘴说。为了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传统的英语课堂需要尝试新的方法,让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实际表达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学能兼顾。  相似文献   

5.
有的同学参加了口语训练班后,在语音、语调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说来说去也只会几句,而没有学到真正用英语进行交流。有的教师也意识到口语训练的重要性,不断鼓励,想出有趣的办法活跃课堂气氛,但往往冷场。其实对于中国的中学生来说,这些单纯通过强化输出的办法发展口语教学是不合适的。学生真正缺乏的是英语知识的输入。即便他想说,也苦于无从开口。他们在中学阶段的英语知识的输入量是极为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牛建科 《天津教育》2022,(23):54-56
<正>小学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而英语和汉语差异较大,致使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口语是人们互相沟通与表达思想的重要途径,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英语口语能力较差,单词发音不正确,学生不好意思开口说英语,长期不开口说英语就得不到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学生将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可以用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却不会开口说英语,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导致“哑巴英语”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7.
王保红 《成才之路》2014,(15):26-26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根基的训练,最终达到学生在口语上和书写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的关键是要学会开口说!新课程把听和说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这顺应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因此,在英语课上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的思路与目的(1)大学生说英语“开口难”的原因许多学者把学生害怕开口讲英语称为“口语焦虑感”,也就是面临开口讲英语时以及讲英语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紧张、担忧的畏惧情绪。中国大学生害怕讲英语,具体体现在担心自己外语说得不好而不敢开口和害怕别人对自己的否定评价而避免开口。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包括口语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学不说”、缺乏主动性、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易交流。据李养龙教授2003年对包括重点大学在内的6所高校的调查,尽管有些高校已试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但学生的反应漠然,甚至产生对抗…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听说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话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口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缺乏口语运用的环境、缺少课外口语实践的机会,缺乏英语视听材料,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小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小学英语口语的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否能就某些交际性主题进行正确的表述,并帮助学生自我分析、诊断,以利于他们后继学习。那么,教师在课  相似文献   

10.
要重视小学英语交流能力的研究,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英语交流环境,提供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养成一种善于英语交流的习惯,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本不开口读英语,其原因还是平时缺乏练习,  相似文献   

12.
廖桂华 《时代教育》2010,(8):201-201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英语教学中,有大量"哑巴",而且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数量不断增加.中学生普遍是只记单词、笔试,不会用口语交流.究其原因,学生口语练习少,逐渐造成不敢开口也无从开口的情况.如何训练中学生的口语呢?以下是笔者对中学英语口语训练的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用其与别人交流,但目前多数学生学的皆是"哑巴英语",很少开口与别人交流。针对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口语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现状,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简要分析目前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相似文献   

14.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要求学生们要会说,要会运用其进行交流。学习语言离不开语言环境,缺乏语言环境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我们农村学生更缺少锻炼的机会,平时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极其有限。为了防止“哑巴英语”的现象出现,我在提高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5.
正英语是语言学科,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说话,离不开交流,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也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学习英语的总体目标。学生能否学好英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会"说"。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给学生表达练习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开口,从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学习英语就好像初学者开车、游泳一样,是一种技能训练。然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过多  相似文献   

16.
关艳 《林区教学》2011,(5):85-86
目前,在我国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问题也随之产生。绝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英语笔试,然而,他们在口语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一种是学生由于平时缺乏训练根本无法开口说英语;另一种是学生可以开口说英语,但他们的口语却让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都感到费解,可见,发音基础对于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一门重在应用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前,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形成的能力是不平衡的,这中间最突出的就是口语的缺憾。学生在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感觉吃力,有的甚至不能开口,惧怕用英语对话。要克服这种现象,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根据多年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有的同学参加了口语训练班后,在语音、语调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说来说去也只会几句,而没有学到真正用英语进行交流。有的教师也意识到口语训练的重要性,不断鼓励,想出有趣的办法活跃课堂气氛,但往往冷场。其实对于中国的中学生来说,这些单纯通过强化输出的办法发展口语教学是不合适的。学生真正缺乏的是英语知识的输入。即便他想说,也苦于无从开口。他们在中学阶段的英语知识的输入量是极为有限的。原因很简单,学生在校期间,平均一周只有5节左右的课时。根据笔者对所在学校和附近两所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们在课外用英语的机会也不多…  相似文献   

19.
英语是一门重在应用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前,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形成的能力是不平衡的,这中间最突出的就是口语的缺憾。学生在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感觉吃力,有的甚至不能开口,惧怕用英语对话。要克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课堂英语化 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主阵地,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口语交流和训练的主要场所。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师生之间打招呼、问侯、致谢、道歉、发号施令等都使用英语,教师导入新课,解释生词、讲解课文和语法、布置作业等都尽量使用英语,给学生创造一种使用英语的氛围,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实现英语课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