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谓解释性报道?解释性报道是一种背景新闻,是通过大量使用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一种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在西方很流行,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介也开始较多地使用这一报道形式。解释性报道主要有四个特点:一、在新闻要素“五个W”中,着重点在回答“为什么”,也就是交代新闻事实的背景;二、提供背景性事实,用事实来解释新闻事件,这是与评论的不同2处;三、具有集中、整理的功能,使读者获得完整的信息,满足读者对一详细报道”的需求;四、由于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说明,因此还具有通俗的特点。在目前清…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又称之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或分析性报道等,和一般新闻报道相比,它是一种更为全面的,深入的报道方式。它不仅向受众交待所发生的新闻事实,更侧重于揭示、说明新闻事实所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新闻事实背后的新闻以及最后的结果,从而给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按照新闻事实的不同属性.深度报道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比,它关注的只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事件的过去时。深度报道是一个总结、回溯性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平时见诸媒体的各种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工作报道或解释性、研究性报道,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往往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深度报道一般是先从已经发生的事实中提炼出主题.再策划采制报道,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4.
解释性报道(Interpretative Reporting)是西方报纸上现在常见的一种报道方式。按照资产阶级新闻学的说法,“解释性报道是一种作解释或作分析的报道”,“它是一种加有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解释性报道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与其他新闻报道的共同点是:都是客观事实的报道,时间上都要迅速、及时等等。不同的是:它不仅要报道新闻,还要对新闻进行解释、分析,说明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阐明新闻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趋向等等。比如,报道一家公司破产,就要解释这家公司破产的原因,分析这家公司倒闭后的影响。解释性报道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传播经验已经证明,对社会产生最有效影响的,不是那些仅限于信息传递的新闻,而是那些有见地的、及时有效的深度报道、揭示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能报道新闻基本事实,而且能解释新闻,并能介绍与新闻有关的背景知识。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仅仅是对“通才”的需求,而更多的是对专家型、学者型人才的需求。所谓专家,用科学巨匠牛顿的话说,就是那些“面对越来越窄的事情知道得  相似文献   

6.
“曝光新闻”是近十多年来才产生的汉语组合词,目前尚未被国内新闻类工具书所收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曝光”的解释是摄影术语,即:使照相胶片或感光纸在一定条件下感光.对“新闻”的释义则是——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按照汉语词素的解释和人们组合后的引申,“曝光新闻”定义的表述是:对已发生的事实向受众进行新的曝露,或新的揭露.一曝光新闻是解释性新闻和调查性报道派生而来的,也是社会新闻种类之一.在新闻五个W和一个H中,曝光新闻侧重告知受众“为什么”和“怎么样”.即:详尽地说明某一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分析事件的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曝光新闻”在时间上,不仅要说明现在,还可追溯过去,也可以推测未来;在地点上.不仅要报道新闻现场,还要涉及到有关地点和将波及到  相似文献   

7.
刊林漫步     
解释性报道的特点 解释性报道,是介乎新闻与调查性新闻、新闻评论之间的中间型(边缘型)体裁,比纯新闻(客观报道)提供更详尽的事实和有关背景材料,记者可以根据事实进行解释和议论,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本质意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尹平桂 《新闻三昧》2006,(11):50-51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这样解释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是与事件性新闻对立和相区别的新闻。它的常见形式有:解释性新闻、专题新闻、综合报道、述评、工作通讯、工作研究、人物通讯、记者来信、调查报告、采访札记等。它所报道的多为实际工作、社会问题。其事实具有渐进性、广泛性和常见性,其存在空间比较宽阔。与事件性新闻相比,作者对其更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在客观报道的前提下有更多的开掘余地。在全球信息共享媒体竞争深入发展的当今,要获得独家的事件性新闻报道已经非常困难,而把非事件性新闻做大做深做出特色则成为媒体竞争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潘攀 《新闻传播》2006,(10):36-37,39
所谓图表新闻,就是运用图表的形式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它可以不依附于一定的文字而存在,也不仅仅是文字报道的一种补充、解释,而是成为了一种独立存在的报道形式,有着完整的新闻性,可以独立地陈述新闻事实。一幅好的图表可以用数字、图案等来表达新闻事实,更加客观地反映事实,起到文字、照片所达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解释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是指注重挖掘和运用背景材料,以解释新闻事实的原因、影响、发展趋向及深层意义等内容为主要目的和主要任务的报道."解释性报道是一种作解释或者作分析的报道","它是一种加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①.解释性报道能够帮助读者思考,加深读者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是相对于客观报道的平面性、片段性和孤立性而言的.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新闻事实作纵横交错的综合、分析和透视。它在交代事实的同时,更侧重于提示、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后果,对事实进行解释、分析,使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本质及意义有全面、纵深的理解。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本质要求则应该是“求是”。与传统的动态新闻相比,深度报道在内容上不再流于简单、肤浅,对事物的反映也更加全面深入。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我作新闻照片编辑工作以来,从处理照片稿件中发现,有许多通讯员是刚拿起照相机的摄影爱好者,对新闻照片报道尚缺乏经验,为此,一我想根据通讯员最关心的问題谈几点意见,以沟通思路。一、新闻照片要有新闻性。这是新闻照片的首要条件,直接关系到报刊的宣传效果。所谓新闻照片的新闻性,就是时间要新,事件要新,内容要新。要求它一定是最近发生的事实,时间越临近越好,并且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是新发生和发现的,或者虽不是最新发生和发现的事实,但有新变化、新特点。新闻性是新闻照片的根本属性。它具体表现为新闻价值标准,新闻价值是对新闻性的具体解释。在来稿中常遇到的一是没有写明新闻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或是用  相似文献   

13.
解释性报道来源于西方新闻学,在西方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充分利用背景材料、说明事物来龙去脉、提示其实质意义和预测发展趋势的分析性报道。它介于纯新闻(客观报道)和调查性新闻、新闻评论之间,比纯新闻提供更详尽的事实和有关的背景材料,记者可以根据事实进行解释和议论,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从根本上克服了纯新闻报道肤浅零碎的弊端。1978年版的《世界大百科》把它列为20世纪美国新闻发展的一大趋势,西方的学者称解释性报道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一天比一天流行的报道趋向。"1985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评委会开设了"释义性新闻奖"。  相似文献   

14.
1.用眼睛来写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再现于形象描写的、短小的纪实性报道。是再现式报道,不是追述性报道;是纪实性报道,不是反映式报道,更不是解释性报道。因此,我们要把现场短新闻写好,核心是“要用眼睛来写”,百闻不如一见!而用眼睛来写,须把握采访、报道、写作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由于关注的新闻事实的属性不同,新闻分成事件性和非事件性新闻。事件性新闻关注的事实的时态可以是“过去时”,也可以是“现在时”,是正在发生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只关注已经发生的事实,是过去的事情。它是一种总结、回溯性的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如何”等问题。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这种新  相似文献   

16.
非事件性新闻是一种报道难度相对较大却又极富魅力的新闻品类.一般来说,非事件性新闻的主体内容没有完备的事件始末,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明显时限,不像飞机失事、丑闻曝光等事件性新闻易于被人直观发现,它所报道的事实的“新闻质”是隐性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报道难度,即需要经过细心观察和比较周密的调查研究才能把握,要对事实作分析综合解释评论.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这也同时给新闻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即可能以更广阔的题材报道社会生活,以更深刻的笔触反映和干预现实.  相似文献   

17.
周志琴 《新闻实践》2004,(10):49-50
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的今天,受众更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会怎么样”。因此,解释性报道便应运而生。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预示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体裁。解释性报道已经成为报纸版面上如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所谓深度报道,顾名思义,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是相对于客观报道的平面性、片段性和孤立性而言的。它在交代事实的同时,更侧重于提示、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后果,对事实进行解释、分析,使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本质及意义有全面、纵深的理解。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本质要求则应该是“求是”。与传统的动态新闻相比,  相似文献   

19.
在贫困山区,宣传设施和手段还很落后,广播电视的作用更为重要。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台(站).要着力解决广播电视宣传中的深度与广度问题.使其相辅相成.以便发挥它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一、广播电视宣传要刻意求深。深.指的是宣传报道的深度。所谓深度报道,也叫解释性报道,是在解释性新闻基础上的深化。深度报道介于动态新闻与新闻评论之间,它通过系统提供背景材料,分析和解释新闻事实的性质、起因、后果、趋向等.对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生活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多角度或全方位的思考.揭示事件本身的意义,预测今后的演…  相似文献   

20.
程远州 《青年记者》2009,(16):50-51
2009年5月7日,杭州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浙江大学毕业生谭卓在人行道上被正在飙车的胡斌当场撞死。继而引发社会舆论狂潮,一起交通事故迅速上升为公共性事件。“杭州飙车案”发生后,相关部门的语焉不详和暖昧态度,各种小道消息的真伪难辨,网络信息的瞬息万变,再加上诸多报道内容的相互冲突,使得事件本身迷雾重重,解释性报道呼之欲出。在这起公共事件中,解释性报道究竟要解释什么、如何解释,才能还原事实本质,对读者有个“完满的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