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计算器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的内容,下面是笔者对第100-101页的内容的两次试教过程与思考。一、第一次试教1.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2)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4)使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2.初步研究教材后,我设计了本课教学的基本流程(1)认识计算器。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00~101页"用计算器计算". [预设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苏教版数学教材将"商不变的规律"正式编在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单元,以期在提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较大数的乘除法技能的基础上,探索发现乘、除运算中所包含的"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初步应用所学规律解决一些计算问题,感受及体验规律学习的实际价值。但谈到用计算器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教学素材时(如图1),  相似文献   

4.
设计背景:"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是课程改革以后引入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新内容,旨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是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以及建立模型、探索规律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学会使用计算器计算,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计算器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可借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数学、进行思维训练的辅助工  相似文献   

5.
新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中、高年级可以介绍和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因此我们在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器,进行辅助计算的教学尝试,并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计算器辅助计算教学的现实意义 1.可以缓解现行教材与新大纲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0页。目标预设:1.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2.学生在尝试探索中  相似文献   

7.
本教学设计通过游戏巧妙运用“缺8数”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彰显计算器的优势。通过数学阅读,帮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发展与进步的历史。在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让学生领略数学的美妙,感受数学的和谐与神秘、抽象与统一,激活数学的文化元素,享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8.
高飞 《教学与管理》2014,(11):49-51
苏教版数学教材将"商不变的规律"正式编在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单元,以期在提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较大数的乘除法技能的基础上,探索发现乘、除运算中所包含的"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初步应用所学规律解决一些计算问题,感受及体验规律学习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七册P100~105。教学目标:1.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2.能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3.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缎上册)第100页。 目标预设: 1.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2.学生在尝试探索中,学会计算的基本操作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计算器的使用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两方面进行了探索.我们认为应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计算器,打破那种"使用计算器会使学生能力退化"的偏见,将计算器引入中学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合理地使用计算器学习数学,不是单纯地进行数值计算或数据处理,主要还是借助于计算器,对已有的结论给出验证、深化理解、拓展应用,对求知的规律进行探索、形成猜想、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66—72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整数、小数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计算器的使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会使用计算器乃至计算机正成为各类人才的一个必备技能,但在我们数学教学中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对此,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对计算器的使用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活动以及考试中,应当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还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计算器的使用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积极推进使用计算器的教学。一、计算器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影响及对策1.计算器对计算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新课程标准对笔算…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7页。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发现、验证、应用的过程,探索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感受数学的内在规律与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类比思想。3.培养质疑、探索的精神,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体会和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内在联系,理解和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二分法的概念,掌握运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从中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逼近思想;体会数学逼近过程,感受精确与近似的相对统一;通过具体实例的探究,归纳概括所发现的结论或规律,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6.
毛振新 《江西教育》2004,(13):70-71
计算器的使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会使用计算器乃至计算机正成为各类人才的一个必备技能,但在我们数学教学中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对此,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对计算器的使用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活动以及考试中.应当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还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计算器的使用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积极推进使用计算器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器的功能日趋强大,数学中诸如"解方程"、"多项式展开"、"求极大、极小值"、"函数的极限"等问题,都可以在计算器中完成,计算器在数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使用和推广计算器,对于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推进教学现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敏  张莹 《黑河教育》2014,(11):78-78
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最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规律,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过程:常规训练:一分钟口算。一、引导自学师:同学们喜欢去公园玩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哪儿呢?我  相似文献   

19.
情理相融的数学课堂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以"用计算器计算"教学为例,让学生认识计算器,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势,以及能够合理使用计算器,利用计算器探究数学规律。  相似文献   

20.
<正>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计算,并探索计算中的一些规律。练习中安排了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趣题以及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这样的安排自有编者的意图,但在设计教案之前经调查统计,全班同学都使用过计算器。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有的是老师要求带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