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华北地区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乱及靖难之役之后,多数村落遭到破坏,人口骤减。明代前期在政府的主导下,经过移民而重构的村落在华北地区村落社会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不断的移民在华北的村落社会中逐渐形成了"民多散居、零星聚居、土客混居"的局面。目前华北地区的很多村落是在洪武与永乐年间的移民运动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对昆明市富民县芭蕉箐苗族村寨的田野调查及前人调查资料的梳理,以村落形成的历史为背景,意图展现一个移民型村庄的建构脉络。芭蕉箐经历了一个由姻亲关系汇聚人气到宗教关系整合资源的过程,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文化策略,或者说是应对陌生社会的“移民智慧”。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对昆明市富民县芭蕉箐苗族村寨的田野调查及前人调查资料的梳理,以村落形成的历史为背景,意图展现一个移民型村庄的建构脉络。芭蕉箐经历了一个由姻亲关系汇聚人气到宗教关系整合资源的过程,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文化策略,或者说是应对陌生社会的"移民智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新疆南疆园艺村和阔纳协海尔村作为田野调查个案,通过对村落中汉族移民在生计方式、语言、风俗习惯、房屋建筑风格等文化要素变迁及其特点的考察,探讨了移民区域在移民文化适应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类型——多元文化格局,及移民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内外层次差别。最终认为,移民的外在文化特质的适应相对较快,但内在的深层次的文化特质的适应肯定要滞后于外在适应,甚至停滞不前。但是,深层次的文化调适是移民与迁入社会和谐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5.
龙泉山濒临梁子湖,土地肥沃,物产阜盛,交通便利,宜居宜耕,世人奉为"风水宝地"。历代移民带来了高起点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加上众多世族慕名而来,共同推动地方经济和区域文化的发展,形成典型意义的封建文化村落。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考移民”国际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考移民”问题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有些考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他国国籍或者港澳台永久居民证,以留学生的身份到我国内地申请入学,或以港澳台学生身份参加港澳台联考、对台单考,以避开内地竞争激烈的统一高考,最终实现进入理想大学学习的目的。本文从分析“高考移民”国际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现实“土壤”入手,解析此现象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相悖之处,并就此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原传统的自然村落多如繁星,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化。我们透过其表,依据其集结和构成,将之规定为比较稳定的村落和不稳定村落两种形态。基于这样的分析,可以把传统的中原自然村落粗略地划分为单姓氏村落、多姓氏村落(亲族联合体村落、杂姓氏村落)、少数民族村落三种。  相似文献   

8.
农耕文明影响下形成的传统村落是我国重要的历史遗存,随着传统村落保护的兴起,村落文化景观近年来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众多的侗族传统村落,但目前对于这些村落的保护重物质而轻文化,逐渐走入误区。文章以侗族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为主题进行研究,以程阳八寨为例,对其村落文化景观构成的要素、关系、特征及演变进行分析,并从文化景观的视角提出保护策略,为其他侗族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借鉴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移民化是指以迁移民族化为主体揉和于当地土民族化形成的特有的化现象。新疆移民化研究内容庞大,但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征。吐鲁番盆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缘环境、历史上的军事形势和政治措施以及经济商业贸易活动诸因素,成为新疆移民的一个重要聚居点,亦是新疆移民化形成的典型地区。其中回族移民化对本地区的当地民族化有一定的影响,当地民族化对回族移民化也有很大影响。章尝试以吐鲁番市为典型,对新疆吐鲁番地区回族移民化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我国民俗学调查报告相对缺少村落个案材料的情况,本文就有关村落社会性质和村落民俗表现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村落的实体性应从结群机缘、组织、生活方式等方面给予认识;家族与村落实际上是互相依赖而加强自身的关系。村落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层面上都具有“自足”性质,但不等于“封闭”,而是要求与满足之间的某种平衡状态。在村落民俗表现出来的共同文化规范之下,潜在有村落的自我意识,它由相通的个人感受所形成。因而村落个案调查可向“生活史”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以城中村“村民”公民道德方面重私德轻公德为中心,分析了“村民”道德存在的问题,道德认知的模糊、道德情感的淡漠、道德意志的薄弱、道德行为的失范。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扎赉特蒙古人建立了蒙古村。它与汉族村不同,对外防御功能弱,村民之间存在双重的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很多努图克人住在“固定蒙古包”。因此,当时的扎赉特旗蒙古村还处于蒙古村落发展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3.
村民直选是我国选举制度上的重大进步之一,它极大地唤起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但事实上,在个别村村民直选中,村民对政治活动的热情并不高,这既有体制、制度等原因,也与村民的政治功效感和自身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健全有序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应着眼于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体制,实施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推进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制度化,民主监督程序化,把党支部工作、村民自治、民主监督有机地融于一个制度体系中。  相似文献   

15.
“信任”是重要的社会资本,在农村如何确立信任是新农村建设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新的经济增长因素的不断形成,其带来的利益分享成为村民们关注的焦点,村民通过组成利益共同体,达到某一方面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同时也带动了村民之间信任的建立。村民共同利益的认同,学会用规则规范共同的利益和实现利益的手段,在一段时期内将成为新时期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村民自治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以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但经历过曲折。为保证村民自治能持久实施,必须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去科学构建村民自治制度。五个方面的措施是:村庄合并;加强法制;选好领导;国家财政支持;实行"政社分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彝族民间法在中国彝区的乡村则主要表现在彝区村民订立的村规民约。彝区的村规民约直接来源于乡土习惯法,它作为一种法律现象,有自己独特的性质。村规民约是法律的延伸,是民间的法律,它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对造就彝区地方秩序的稳定和维护彝族民间的公平正义,起到了国家制定法律难以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断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实现乡镇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是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更是一项关系民生民本的系统工程。结合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的实际,从乡镇和农村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中小城市"城中村"中老年村民休闲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基础设施普遍薄弱,休闲环境相对较差,村民休闲内容简单、单调以及休闲意识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有关方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首先,要将开展休闲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提高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其次,要有意识地举办一些休闲文化知识讲座,积极引导村民转换思想观念;再次,促进"城中村"休闲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等,就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赣州市4个县40个行政村的村民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赣州市100个示范村的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工程选址较合理,无产权纠纷,使用率较高,对社会、生活、环境产生了积极效益.工程管理不够规范、责权不够明确、融资渠道单一、农民的健身意识较差、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等是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强化政府职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体育骨干培训与管理,积极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建立完善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服务体系等建议,为赣州市乃至江西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