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程勇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0):114-117,120
村民自治的实践已经进行了二十年。村民自治制度的绩效究竟如何,能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它最需要改进制度“短板”在哪里,文章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村民自治绩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但同时,村民自治在制度建设上主要存在五个方面不足,严重制约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的困境与现实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社会形势的发展使村民自治不断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村民及村委会的自治权不能得到充分行使和切实保障。由于农村人口的社会流动、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乡村边界不明职责不清、以及农村黑恶势力及宗族势力的入侵,都使村民自治受到影响和破坏。直面自治困境,探讨、完善村民自治的若干可选择路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大力加强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探索加强乡镇人大对村民自治的监督;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坚持发挥人民群众发展基层民主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首先得是一种自治。村民自治评估指标体系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自治与否的判断。村民自治必须克服自治的内部治理"失灵"现象,因此,村民自治评估指标体系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内部治理绩效评估。自治系统的本位主义极易造成村民自治的"负外部性",那么,村民自治的外部合理性评估便是框架的第三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找回自治: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自治和村民自治的内在价值,决定村民自治会不断在实践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村民自治也需要通过有效的实现形式实现其价值。自19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实现形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自然村为基础自生自发的村民自治,主要贡献是"三个自我";第二阶段是以建制村为基础规范规制的村民自治,主要贡献是"四个民主";第三阶段是建制村以下内生外动的村民自治,主要贡献是有效实现形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建构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式的村民自治体系。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要保持一定的"度",是受民主依据、民主意识、民主手段、民主成本制约的.保持村民自治的"度",必须正确处理好支委与村委、政务与村务、法律与章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保持村民自治的"度"必须加强学习,弄清村民自治的本质要求;完善机制,确保村民自治规范进行;强化领导,保持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村民自治制度内在矛盾的分析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村民自治民制度实施后,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引发了地方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于是乡镇政府干预、操纵村民选举,越权干涉村级财务管理,干涉农民经营自主权。因此,要解决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使村民自治制度得以彻底贯彻,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通过立法,明确界定政府与村的利益关系,乡镇以《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准绳,依法行政;二是建立基层财政自治制度,赋予村委会独立的财政地位并发挥财政监督功能;三是加快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使村民自治向"本我"回归。  相似文献   

7.
摘要:村民自治是国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措施,但现实状况却与民主构想相悖。文章通过分析山西省Y村村民自治的过程,发现作为村民自治发展较快的村庄,Y村村民自治中存在一些问题:村委会选举中家族势力渗透、民主决策中农民失利、村民无力管理村庄事务,需要从三方面完善村民自治:合理引导家族势力的影响、提高农民民主参与能力、完善村民自治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只有法律保障了村民自治权,村民自治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要使村民自治中的权利得到更加充分的法律保障,笔者认为应重点从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1988年11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我国村民自治的基本法律保障,它系统规定了村民自治权的范围和边界、行使方式以及与其他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等。然而在村民自治运行过程中,由于利益的纷争和冲突,难免会发生矛盾和纠纷,本文便从转型期村民自治权纠纷的现状、自治权纠纷的解决机制及问题和如何完善村民自治权纠纷解决机制三个方面来探讨村民自治权纠纷处理机制的问题,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本篇论文通过对印度和台湾地区村民自治制度的考察,从村民自治组织产生发展过程、执政者推行村民自治制度的指导思想以及执政党基层组织及政务与村民自治组织及村务的关系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我国大陆地区在村民自治制度方面与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期对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做一个理论上的探索,为使我国农村村民自治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和顺利行使做好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消极政治参与在绝大多数政治体系中基本上都是普遍现象.我们的某些官员为了某种需要制造出令人惊讶的高投票率.实有必要揭去这层虚伪的面纱,还村民自治以本来面目.限于作者的能力,本文仅就村民自治中的消极参与原因作一粗略分析.本文认为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前村民自治时期的政治文化的惯性作用力;第二,农民通过村民自治实现利益诉求的机会成本太高;第三,强大的国家权力对于农民政治效能感的有力消解.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依据是人民当家作主思想。发展村民自治制度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村民自治的制度变迁对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无论在起点上,还是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制度效率。在村民自治的制度框架下,村民真正行使了民主权力,有效地缓解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制度为阶层博弈构建了制度平台。根据占有权力资源的多少,村民分为管理者、非管理精英、普通村民三个权力阶层。从一定意义上说,村民自治的运作就是管理者、非管理精英和普通村民三个阶层围绕利益而展开的博弈过程。当前最常见的阶层博弈方式主要有:“权力精英”与普通村民的博弈;干部与群众的博弈。从阶层博弈的特殊视角考察,村庄权力结构大致分为管理者控制型、权力精英主导型、群众自治型三种结构。  相似文献   

14.
论村民自治发展的原则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群众自治、直接民主、普遍平等、基层自主为主要原则和重要特征的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创造的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是对社会主义自治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村民自治的精神实质,村民自治的发展需要贯彻社会主义民主自治原则、民众认同原则、绩效原则等。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体制的变革和政治制度创新等多种因素决定,民主化、制度化将构成未来村民自治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的科学涵义赋予其丰富的特征,使其在运行中能够改善基层群众自治中因选举民主一马当先而导致的最能体现自治本质的公众协商性参与严重不足的现实。协商民主完善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可能性源于三方面的偶合,即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相偶合,与政治协商传统相偶合,与民主集中制相偶合。基于此,协商民主在完善中国基层群众自治中可以大有作为。协商民主能够提升基层社会及其民众的公共理性,能够规范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安排,能够逐步培育出健康成熟的公民社会,能够完善公共权威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中罢免制度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析罢免制度运作的现状,可以探讨罢免制度的症结所在.通过对各省级村委会选举地方性法规的比较研究、村委会罢选案例的实证分析、学术界罢免程序研究成果的学理探讨和部分地方罢免程序创新的制度借鉴,进而归纳出罢免程序三个阶段十二个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罢免制度的立法建议.藉此,希望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过程中能够完善罢免制度,保护村民的罢免权,加强对村委会的监督,确保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 ,村民的参与是村民自治真正得以实现的关键。没有村民的参与 ,村民自治只能停留在制度形式层面 ,而无法成为一种制度规范。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普通村民和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两个不同阶层 ,他们对村民选举的反应亦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讨论乡村社会对村民选举的回应 ,分析影响普通村民和乡村精英参与选举的主要因素 ,进而探究促进乡村社区更为广泛、真实的政治参与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但与村委会选举制度相关的行动者不仅包括村民,还包括基层政府和候选人。各方对村委会选举持有复杂多样的心理,包括支持、畏难、担心、无奈、功利、冷漠、实现自我价值以及追逐权力等。分析各方的心理有助于全面认识村委会选举的现状,有助于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是一个自发的基于市场化改革而产生的社会宏观变迁,它的剧烈变动最终都体现和反射到农村政治机制和农民政治生活之中。日趋活跃的市场经济推动着农村社会主体的分化、利益的多元化、结构的分层化,利益成为人们关注、追求和维护的重点,而正是对利益的愈加认清和重视,就愈加需要对利益的表达渠道和机制进行调整和规范,特别是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农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得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有的基层政治制度和农民政治观念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