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说以语词形式表现人类现实生活,时间的矢向维度和空间的立体维度是考察作品叙事结构的重要因素。重复作为作品叙事手法之一,构筑着作品的时空结构,同时是作者的时空观念在文本中的表达。重复亦对作品的节奏、象征意义、情节氛围的营构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故重复包含着作者对外在世界的感知以语言的形式在文本中的还原。重复不仅结构了文本,也建构了部分的现实人生。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自有其传承谱系,寓其共性于个性的表达之中。鲁迅的小说创作影响深远,比较他与汪曾祺两人的小说作品,不难发现重复的运用是其中的相似因子之一。通过重复的角度,比较两人小说中关于重复的运用以及重复对文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21世纪服装设计大赛上,来自中国选手尤珈设计的作品“青鸟”一举夺魁。在谈及她获奖的原因时说过,如果这件作品有所得意的话,那是在对民族传统图案的成功运用。从她自信的言语和作品中可看出,她所运用的图案正是通过创意处理过的中国民族传统图案——孔雀羽纹。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装饰手法将孔雀羽毛纹样同紧身鱼尾晚礼服柔和的轮廓线相互呼应,以浑然  相似文献   

3.
在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演员的表演、音乐的进行、舞美等形象化手法都致力于塑造符合作品内涵的艺术形象。温德青在儿童歌剧《布莱梅的音乐家》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多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形象。从形象化创作手法与歌剧的关系切入,深入分析该作品在演出形式及声响布局等方面的形象化手法运用,可以看出创作者有关受众的特殊性与音乐的戏剧性问题的思考,以及该儿童歌剧创作中形象化手法所蕴含的美学意味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针对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重复手法的艺术性应用进行理解。首先,引导学生把小说中“重复”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弄清其用意;其次,引导学生在文章阅读过程中领会作者写作手法的运用,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把握文章的思想。从而通过引入形象思维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作者对重复手法的艺术性运用),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达到以文修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乔伊斯的创作经历了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意识流”手法。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方法,但已开始涉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后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他艺术发展的转折,是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性作品,正式运用了意识流手法。代表作《尤利西斯》虽从整体上仍有现实主义遗迹,但已是“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之作,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他的创作依赖于传统,植根于现实生活,而又具有反传统的创新精神,“意识流”手法运用中体现出非凡效应,这就是乔伊斯创作的独特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6.
比、兴概念的重要性和它的复杂缠夹,激起历代学者研究比、兴的无穷兴趣,至今不衰。而从文学活动过程这个动态视角来分析归纳古今以来的比、兴观,则有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比、兴的本质,从而有利于人们对前人作品的理解和这一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文学是心理学和哲学研究在文学上运用的产物,不同与传统的叙事写作方法,意识流文学通过聚焦于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构筑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本文将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自由联想、阻抗和象征等意识流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探讨小说意识流手法和女性成长主题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接受诺贝尔奖组委会电话采访时,在自己众多的作品中推荐的是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读过这部作品的人自然会联想到美国作家福克纳和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的确,这既是一部对中国古典神怪小说继承的作品,又是一部魔幻当代史,但它更是一部借鉴了国外魔幻现主义的中国式长篇历史小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借鉴与创新。笔者将从叙事方式、结构形式、语言特点和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分析其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作者在继承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基础上,在人物性格、结构设置、叙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从而使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大量的象征手法运用在人物、色彩、意象等方面,作者通过该手法的运用表达了战后“迷惘的一代”对于美国的失望,对于失去传统价值、传统理想的忧患以及对于美国梦的幻灭的悲哀。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重复现象很多,曹雪芹继承前人小说创作中运用重复手法的经验,并加以创新,在《红楼梦》创作中进行有益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看客这一集国民性格中麻木、冷漠等精神于一体的典型群体人物形象,他运用以喜审悲的艺术手法,从对民俗文化的剖析入手,对看客这一形象进行了深入地刻画从而揭露了国民的劣根性,使看客这一形象具有极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详细剖析,从主题构建、呈示部创作、全曲整合多角度分析阐述展开式变奏在特定作品中的实际运用,并探析在这首作品中展开式变奏所呈现的独特创作技法,为研究勃拉姆斯创作手法中的创新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对叙事手法的大胆创新,使他成为“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的实验家”。多视角、时序倒错以及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的使用充分显示了他在语言操作,技巧运用和谋篇布局等方面非凡独特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15.
"恨似高山仇似海"是歌剧《白毛女》中的主要人物喜儿在剧中的经典唱段,女主人公通过对自己仇恨的宣泄和对身世的哭诉来感染听众,其旋律时而高亢激扬,时而低落悲戚,并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紧拉慢唱、唱白兼用等手法,使这段唱腔充满鲜明的戏剧性冲突色彩。因此,在演唱中,应该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准确把握其风格、人物情感及其情感艺术,才能更好地诠释此作品及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奥斯卡.王尔德是十九世纪唯美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以自身的创作实践了唯美主义的艺术主张,对二十世纪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影响深远。他的童话更是以美轮美奂的情境和蕴含于其中的深刻哲理流传至今。其童话以唯美主义原则为表征,追求纯粹的艺术美,强调形式的创新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在吸收和发扬了传统民间文学的基础上营造出充满趣味的意境。旨在通过对王尔德童话的分析挖掘出作者对传统民间故事的叙事手法的继承和发展、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他对文学语言效果的创新三个方面对唯美主义思想的实践与超越。  相似文献   

17.
昆德拉在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围绕对人的"在"的勘探,突现了这部作品"小说之应为小说"的诗性特质,同时通过揭示以"人的存在"为目的的哲学思考。结合叙事、梦幻叙述等一系列艺术手法,不但使"人的存在"这一中心主题的探索深入到人的本质层面,使该作品对"人的存在的可能性"的思考更加深刻,而且以哲思、叙事等手法为点面的创作方式颠覆了小说传统。是昆德拉对"小说是对多种意义阐释的可能"这一观念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8.
反讽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有着含蓄委婉、言简义丰、清明澄澈的表达效果。学生在作文中如能正确运用反讽的手法,将有助于其思想认识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因而,教师应重视反讽手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使用反讽手法的作品,创设反讽语境,选用恰当词语和运用排比夸张的手法来提高运用反讽手法的能力。同时,运用反讽手法应注意把握恰当的度,避免过犹不及。  相似文献   

19.
牵引复位法治疗运动员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牵引复位法治疗运动员踝关节扭伤100例,获得满意效果。本文介绍了复位手法,并对该症的解剖特点,病因,手法作用机理及现场救护应注意的总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比手法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运用可归结为五种类型:故事情节对比、前后态度对比、夫妇性格对比、老少灵魂对比、自然环境对比.文章指出,由于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使得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百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