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7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浅谈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直接影响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主观条件。本文从课堂与课外两个方面,比较系统地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司汤达的《论<红与黑>》,对《红与黑》这部作品进行了具体介绍和分析,揭示了小说的写作初衷和主题,论述了于连、德·瑞那夫人及木尔小姐等主要人物形象,阐述了小说的原形,并言简意赅地点明了小说艺术上独特之处,揭示了小说现实主义性质。论文对《红与黑》所作的具体介绍和分析,对现实义创作方法和文艺观所作的进一步地具体而生动地阐述,使其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是一个独具东方色彩的唯美主义作家。他总是着眼于植根在悲苦的土壤中的美,大都在处于龌龊地位的下层平民的困顿境况中游目。他总是在悲苦中写美。悲苦,就是日本的现实。他从唯美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美的消失是人性的自残,美的毁灭是命运使然。他的美学思想是和日本传统的“物哀”精神一脉相通的。他“赋予众多善良的下层女性人物的悲剧情调,造成了感人的美的艺术形象”。他一生都在描述悲哀中的美,这与他所处的动乱社会和他自身的悲苦遭遇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披读《玩偶之家》剧本,还是观赏《玩偶之家》演出,我们都不能不为这部卓越的艺术珍品交口称赞,不能不为它的精巧艺术结构拍案叫绝!这是真正的艺术,真正的戏!它至今仍向世界文苑提供着丰富的艺术借鉴。《玩偶之家》是欧美近代戏剧的鼻祖、挪威批判现实主义杰出的戏剧大师易卜生(1812—1906)的代表作品。它自1879年问世之后,  相似文献   
5.
《青春之歌》的情节结构非常明显地渗透着50年代的时代话语,或曰革命话语,它构成了作品的表层显性结构,然而,总觉得有一条似隐非隐的闪光点洒落在那些强劲的革命话语结构中,它以一种饱满的力量潜入作品的深层结构之中,暗自推动着作品的发展,也吸引着读的阅读兴趣,那就是作家遮蔽不住的女性意识,即尽管杨沫在主观上追求的是一种与时代同步的革命话语,但天然的生命感悟及强烈的女性意识却不时浮现出来,以一种“稳定性特征”贯穿在作品中,成为对读最具魅力的隐性线索,并推动着作品中的显性情节线索--革命话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信息化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向广大教师提出了强化人文精神,把育人放在首位的任务,要求我们要自觉地改变观念,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在教学内容方面大力进行改革,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摸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文学课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内容陈旧,教材的编排体例具有封闭性等弊端。外国文学亦然。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尊重文学的特殊规律,教学中突出文学性、审美性,更新教学观念,将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与文学史的教学融为一体,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式,用文学欣赏的方式进行教学,真正发挥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8.
奥涅金形象体现了普希金对当时俄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高度概括。奥涅金不满现实,但对它又无能为力,由此必然产生无聊感、空虚感、孤独感,俄国的忧郁病逐渐控制了他。奥涅金的精神特征即虚列。他最终未能摆脱童年潜意识的束缚和实现更深层次的蜕变,从而超越低层次的幻想冥思,在较高层次上作出对社会现实的判断。他的悲剧就在于他始终不能挣脱低层次的思考和体验,结果毁灭了自己的精神。他生活在旧时代,但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历史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乔伊斯的创作经历了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意识流”手法。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方法,但已开始涉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后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他艺术发展的转折,是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性作品,正式运用了意识流手法。代表作《尤利西斯》虽从整体上仍有现实主义遗迹,但已是“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之作,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他的创作依赖于传统,植根于现实生活,而又具有反传统的创新精神,“意识流”手法运用中体现出非凡效应,这就是乔伊斯创作的独特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0.
安娜是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优秀贵族妇女的代表,是争取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的典型.他大胆追求自由真挚的爱情生活,以掌握自己独立的命运和人生.安娜悲剧的潜在因素,是社会道德的败坏,传统观念的丑恶和没有爱情的婚姻.安娜悲剧的本质根源,是新兴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充满着封建农奴制痕迹的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思想道德的尖锐冲突.安娜悲剧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今天的读者极其富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