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四川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以道教为民族传统宗教的国家 ,而四川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 ,道教文化资源丰富。应利用道教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旅游 ,进一步丰富道教旅游文化产品 ,有选择地建立一些新型度假区和休闲疗养地 ,以道教传统节日为依托 ,举办各种道教文化艺术节 ,让道教文化与旅游、经贸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畲族传统体育旅游价值评价及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产生与畲族的生存环境、生产劳动、民族宗教等密切相关。通过对畲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提出了发展畲族传统体育旅游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和自然生态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汉江源头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休闲农业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台湾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先进经验。通过学习、借鉴和比较,可充分利用汉江源头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制定出发展汉中休闲农业的可行性方案,促进汉中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无锡大力推进吴文化、古运河文化、佛教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业呈现出从传统景观旅游到文化休闲旅游的新趋势.通过分析无锡文化资源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无锡文化资源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以提升无锡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彰显旅游业对城市发展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散居在我国东南山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构建了畲族的传统文化。在旅游业,特别是民族旅游被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下作为发展战略以来,畲族传统文化经历了消失、重视、再现的变迁过程。文章梳理了畲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旅游开发实践过程中畲族传统文化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如何复兴与发展畲族传统文化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讨论金华市大旅游格局和仙源湖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背景基础上,对仙源湖桂花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仙源湖桂花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与建议,围绕旅游产品区域整合、线路开发、节庆项目开发提出旅游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7.
苏州具有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其整合应以休闲都市的城市休闲体系构建为基础,充分利用苏州休闲旅游资源的特色,构建环城市休闲游憩带,重点建设基于古城、小巷、特色街区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带和基于环城河、太湖、金鸡湖和阳澄湖等水上旅游休闲产业带。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步伐的日渐加快,为河北省环首都文化休闲商务区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河北省的廊坊、保定、承德、张家口4市处于环首都两小时交通圈的黄金地带,拥有独特的休闲与人文旅游资源,为环首都文化休闲商务区的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借鉴省内外发展商务区的经验,河北省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将文化、休闲区与商务活动区相关联地进行建设,以形成自身特有的品牌,在为首都人民及广大消费者提供休闲服务的同时,更好地促进河北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目前已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受到高度重视,其中不少地区已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或重点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相比之下,畲族旅游开发仍处于一种较落后的状态,因此,畲族地区发展经济,必须重视对畲族旅游资源开发。就畲族旅游资源的特点、性质、功能等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总体构想和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0.
余华  林妙花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1):72-76,88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分析福安市区域人地关系特征,并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阐述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的人地关系原因,提出福安市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措施,以期为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使畲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得以继承,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新疆社会发展及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分析了新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提出整合新疆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实现新疆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化旅游是近年来旅游的热点,没有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章运用民族化学的有关理论,主要论述我国少数民族化与旅游的关系,开展民族化旅游的意义,民族化旅游现状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开发民族化旅游资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民族村寨旅游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是目前旅游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选择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为研究对象,经细致的调查,缜密的分析,试图对翁丁村佤族旅游活态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建立佤族活态文化旅游村是翁丁佤族村旅游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楚雄彝人古镇近年来不断吸引游客,在进一步挖掘整合其旅游资源过程中,开展彝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具备较好的可行性,这也是传承和发展彝族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彝族传统体育和楚雄彝人古镇旅游的融入渠道中,当地政府、平台、人才的构建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云南彝族婚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多彩而独特的彝族婚俗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较大。随着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彝族婚俗文化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资本化成为云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云南彝族婚俗文化的特点及其旅游文化价值、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云南彝族婚俗文化旅游创新开发对策,促进彝族婚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是发展民族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如何有效的利用传统的民族文化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进而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拟就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个案研究,探讨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阿细红万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对阿细红万村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讨论,旅游资源评价,市场及开发层次分析,提出旅游资源开发的合理化建议,更好地传承阿细民族文化,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将红万村发展成国内著名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18.
主要阐述了黔西北自然旅游资源与彝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彝族文化在黔西北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指出应以彝族文化为龙头,发展黔西北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并提出了四条开发原则和其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旅游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旅游活动层出不穷,茶文化旅游就是一具体表现。本文通过对坦洋工夫茶文化现状、存在的问题、旅游价值、旅游资源的分析,从而提出这一茶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加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持投资力度,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建设;引进专业旅游从业人员,提高村民整体基本素质;致力坦洋工夫红茶品牌宣传力度,拓宽海内外市场;深度开展坦洋工夫斗茶会,提高知名度;充分利用穆云畲族乡旅游资源,展示风情特色的畲乡茶艺;针对独特的系列资源,开发一体化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对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以德夯苗族民俗文化村为个案,通过分析权力在乡村旅游产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阐述各利益群体通过权力联合,能使乡村旅游中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和利用,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