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图学是地理科学、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土地管理和城乡规划等专业的必修课程。针对上述专业的本科生开展关于地图学课程教学方法的问卷调查,揭示当前地图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目前地图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优化,并提出传统课堂理论讲授方法应与实验教学、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和任务教学等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地图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以期能够为地图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测量与地图学》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地理科学专业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课程。高校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够充分发挥测量与地图学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助力高等院校实现“三全育人”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地图学类实验实习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各高校地理信息科学本科教学目标存在差异,以致实践教材内容体系差异很大。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院校发展的特点、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服务对象、其他学科对地图学的需求,以及地图学在交叉学科的发展潜力,课程组确定了《地图学体系实验实习教程》教材建设的思路、内容、特点与使用效果,以期为同类院校的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在培养地理科学专业人才中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文章以忻州师范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为例,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总的指导思想,构建地理科学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云芳  孙玉梅 《高教论坛》2007,(1):97-99,36
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介绍了十多年来本专业的《地图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尝试,并针对现存的不足,提出今后需要继续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地图学》是GIS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是GIS技术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地图学》和GIS技术之间的关系,并以长江大学的GIS专业《地图学》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了地图学教育中的教材选择、教学内容选取及实验设置,探讨了如何加强新时代《地图学》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测量与地图学》课程建设为例,探讨地方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测量与地图学》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构建了立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课程传统教学手段;形成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师地理教育专业《地图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在高师地理教育专业讲授地图学的教学实践,对地图学教学内容重点进行了讨论,并相应地提出地图学教学方法改革及模式,认为地图学教学应改变实践性教学薄弱的局面,以适应地理教育专业整体改革的要求。最后提出对今后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部分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在分析目前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尤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包括调整必修课与选修的比重,增加教师教育课程门类,课程分类设置,拓展专业方向,重视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等,目的是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学是地理师范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并且地理师范本科毕业生又将在中学担任地理教学工作,而地图技能是高考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技能,因此高校地理师范专业<地图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学地理教学的质量与中学生地理技能的提高.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针对目前<地图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讨论船舶通信导航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改革.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一套符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小学英语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决定着小学英语师资的培养质量。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目标模糊、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与小学英语教育脱节等问题。所以,应从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准确定位、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课程设置与小学英语教育的紧密衔接等方面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重构一个科学合理的小学英语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针对当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教学目标、内容、形式三方面进行改革。应将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实践教学目标,编写适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实训教材,建立课内分散实训、单项业务技能实训、单岗位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实施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三加两减一穿插”是将化学制药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的新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阐述了“三加两减一穿插”课程体系的培养方案与建设思路、内容、实质与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专业群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聚合各类优势资源,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的建设过程中,要通过调研确立人才培养方向,围绕岗位群建立课程体系,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专业群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群服务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建立合适的课程体系、教学框架、实训平台的方法、要求以及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高职服装教学中服装原型制图的教学目标,分析出原型制图法的原理,并从实践教学中总结出原型整体应用的基本变化规律,采取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体系,结合服装市场使服装原型制图的教学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8.
资源科学是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等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在地理学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据一定地位。文章在梳理当前资源科学课程高校设置、教学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地理学视角尝试对资源科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改革路径具体包括拓展资源系统体系、教学方法与模式、理论基础及教学内容;突出地理学的空间视角和综合性视角教学;加强室外实践课,以充分发挥资源科学教学实践在地理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升教学质量,真正激发资源科学类课程的活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加强学生工程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是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地质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三个层次、四个训练"的新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教学与科研、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的多维度、课内外结合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为地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is investigation compar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types of inservice training offered through the Arizona Portal School Program. Both methods were designed to provide teachers with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activity-centered energy education. The methods differed in length and energy-related content with one course running for 5 sessions and the other for 15 sessions. The longer course placed more emphasis on content knowledge. Three types of attitudes were assessed: attitudes toward curricular change, opinions on energy concepts, and beliefs about science education. Although the longer course had a mor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articipants' views of and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curricular change and the shorter course had a mor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articipants' views of teaching activity-oriented science, both courses produced the same type of change in the participants' views of energy iss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