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语言的运用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日本文化和日语语言学的角度,以日语中的数字"七"为研究对象,从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在文学作品和成语谚语中的体现四个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发现"七"是深受日本人喜爱的神秘又吉祥的数字,探讨日本独特的数字语言及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日语谚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日语谚语的来源 、 语义等两个方面入手,来探索日语谚语中所体现的日本人兼容并包 、 紧密联系自然 、 勤劳认真 、 谨言慎行等国民性格.旨在通过对日语谚语的研究,剖析出日本国民的文化价值取向,从而进一步了解中日两国民族文化间的异同,加深对两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两国跨文化交际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一国语言的精华,有着音律、大众、简洁等特性。日本人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影响,开始崇拜自然,因此在日语谚语中有很多和自然相关的谚语。本文拟从等价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日语谚语中含比喻修辞的谚语的汉译进行对等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樱 《学周刊C版》2014,(12):17-17
谚语是一国语言的精华,有着音律、大众、简洁等特性.日本人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影响,开始崇拜自然,因此在日语谚语中有很多和自然相关的谚语.本文拟从等价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日语谚语中含比喻修辞的谚语的汉译进行对等研究.  相似文献   

5.
日语惯用句是日本民族生活经验的沉淀,是智慧的结晶.它在深受汉语成语、谚语影响的同时,又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文中通过日语惯用句与汉语成语、谚语的比较,论述日语惯用句中体现的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对日本文化的独特性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6.
指出日语谚语中,比喻修辞方法使用的频率很高,日语谚语带有浓厚的民族、区域、历史、文化色彩,在汉译的过程中,要兼顾或再现谚语本身的文化寓意和比喻修辞的特殊性。对使用比喻修辞的日本谚语汉译,应把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论文通过对中日谚语的分析,探讨了中日文化的异同。指出,中国人喜欢以批判、说教或者定义的形式表达谚语,给人严谨、正式的感觉;日本人则喜欢用生动、逼真的语言来表达谚语,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汉语气势恢宏,较为抽象,而日语较为细腻,形象较为具体;汉语侧重总结,给人教化,而日语通常留空白。  相似文献   

8.
张西艳 《文教资料》2011,(12):57-58
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之一,自古以来与日本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其影响已经浸透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语言得以体现。日语中不仅有大量与樱花有关的词语,而且有许多与樱花有关的谚语。  相似文献   

9.
“鱼文化”可谓是日本语言文化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世界文化范围内,象日本文化这样受“鱼”的影响如此深广的文化并不多见。本文从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日本的谚语、俳句、诗歌、文学作品以及隐语等几个方面说明了“鱼文化”对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艺术等各个层面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学习日语的人都知道"暧昧"是日本语言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日语表达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既反映了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也反映了整个日本民族的文化特性.暧昧的语言表现几乎涉及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我们在学习日语当中的难点.本文从表现形式入手分析日语"暧昧"表达的内涵,探究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1.
由日语外来语透析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日语中,外来语及其丰富.外来语是日本人语言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日本吸收外国文化的丰富程度和积极态度.通过对日语外来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日本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国家,但日本社会制度与我国不同,日本社会有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语言文化使用习惯。文章归纳、分析了日语敬语、寒暄语等的运用与日本社会的内在联系,从日语语言运用的角度探讨了日本社会制度、文化生活、人们思想观念等问题,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了解日本和日语的学习窗口。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外部结构,更重要的是其深层文化的民族精神.试图将暧味、委婉、省略等几个日语表达的主要特征作为切入点,从文化的视角,对日语表达所隐含的日本文化进行粗浅地考察,加深对日语及日本人的语言心理特征的了解,以利于跟日本人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日语谚语在日语语言中也作为具有特性的词汇单位传诵于社会,谚语结构精炼,语言简洁,朗朗上口。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日语谚语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出日语谚语的结构类型。在结构的基础上分析日语谚语的含义。让学习谚语学习者知道从日语结构上去把握日语谚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社会普遍存在着上下意识,并深刻影响着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要掌握好日语,真正地理解日本文化,更好地进行异文化间的交流,日本人的这一上下意识就是必须学习、认识的方面之一。文章围绕日本人的上下意识,在考察完它的形成原因之后,在日语敬语中追寻它的影子,最后从语言里渗透着文化的观点出发,对敬语的教与学提出些许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的内外有别意识在日语词汇、随声附和表达和寒暄语、惯用句和谚语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日语教师除了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自身日本文化常识,关注语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内外意识之外,还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日本人的内外意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并可通过旁征博引、中日对比、情境模拟等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日本社会内外意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7.
徐香君 《考试周刊》2011,(47):98-99
由于中日文化背景差异,以及母语的干扰,日语授受动词一直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表象下所蕴含的内在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单从语法角度学习,即使认识了日语的授受动词,也未必能在语言交际中运用自如。本文从日语授受动词的物移方向的角度来探讨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以更加准确把握日语授受动词在语言交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谚语是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人类智慧的闪光,是各民族文化的浓缩。通过对日语谚语翻译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从中折射出中日两国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日语中有关亲与子谚语群的归纳整理,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日本人的传统亲子伦理特征,在每个特征里分析了它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日语文化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做了探讨。主要从教室的配置、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教材内容的安排等方面提出了日语语言文化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并对日语语言文化课程教学模式作了构建,提出了三段式教学方法即:(1)传授日本语言文化知识;(2)互动,让学生自己调查、收集、研究;(3)学生的集体讨论和教师的点评。目的是使学习者透过语言看到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进一步了解日语和日本社会,为将来与日本人实际交往提供跨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